APP下载

潜台词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2023-06-26董业尚

艺术大观 2023年15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潜台词人物性格

摘 要:潜台词作为戏剧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起观众与剧本情节至关重要的媒介,是台词的真正含义,是台词的“弦外之音,未尽之言”。因此,研讨潜台词的作用与意义是塑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表演艺术得以深入挖掘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演员在塑造角色时要充分利用“潜台词”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规定情境、人物内心活动、剧情发展环环相扣。

关键词:潜台词;人物性格;戏剧矛盾;规定情境;矛盾冲突

中图分类号:J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5-0-03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在行动领域中称为贯穿行动的东西,在语言领域中称为潜台词。[1]不可否认,在戏剧表演中台词作为语言领域中表达作品思想最为直接的工具,一定暗含着更为丰富的情感逻辑。而潜台词随台词而生,又丰富和凝练着台词的内涵。潜台词潜藏在一切台词中,是流动在台词里面的一条无形的线,是台词的真正含义。潜台词连接起一条又一条逻辑信息,同时也表现于角色思想上一定的含义、愿望、目的。故而,在进行戏剧表演时,利用潜台词来加强人物形象塑造,从而使观众了解其言外之意,可以达到更加精彩的戏剧效果。

笔者在2019年参演了话剧《北京法源寺》,在和其他演员的排练中,复盘了那一次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交锋,看到了吾国华夏艺术的精彩。笔者发现,该话剧作为田沁鑫典型的写意式美学作品,大多数桥段依靠四梁八柱以及几把椅子就将观众带入了那段国家动荡、朝廷逶迤的历史。在这种弱化环境凸显演员表演的中国式美学作品中,每一个戏点都包含了那个时期既复杂又尔虞我诈的思想斗争,加之由于是清代戏,行为走字皆有古体文言之色,故而《北京法源寺》对演员是否可以理解并把握字里行间中深邃的“画外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剧中,笔者饰演了光绪帝一角,并且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并认识了潜台词,感悟到了潜台词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故而本文以此为例,探讨在戏剧表演的舞台上“潜台词”的独特魅力,以期能有所获。

一、“弦外之音”的双重特性

(一)语言性特征

众所周知,戏剧艺术是时空的艺术,在方寸之间的舞台上依靠剧作即可展现千百年历史的演变过程,但这并不代表戏剧可以把生活完全搬到舞台上,因此编剧们总要将那些具有戏剧性、价值性的事件高度凝结,并通过简洁的语汇创作在剧本中。而那些没有写明的内涵及情节便隐藏在了台词中,所以一句十分简单的台词可能涵盖了多种不同的含义,即“话中有话”。

戏剧表演具有语言性的特征,这是由编剧的人物设定及剧本的整体走向所决定的,演员无法随意发挥。[2]知名剧作家易卜生在《建筑师》里写道:“我总得把人物性格在心里琢磨透了,我才能动笔,我一定得渗透到他灵魂的最后一条皱纹”,笔者认为这里的“皱纹”不止一层,在“平静无波”的剧情下面,暗流涌动的是角色说出这句台词背后所代表的更深层次的“潜在情节”。换句话说,在极具文学价值的剧本作品中,编剧对其剧本中的每一句对话、每一段独白等文学内容都是深思熟虑后,在脑海中形成立体而生动的画面后写作出来的,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故而没有简单直白的台词。[3]而演员需要做的就是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挖掘出编剧及导演想要表达的这些“潜在情节”,将更多的内在含义传达给对手及观众。

另外,潜台词作为台词的一种,它以特殊的语调节奏向观众传递“弦外之音,未尽之言”的同时,也是在表达台词的真实含义。潜台词分为显性潜台词和隐形潜台词,正如中国人溯来讲究的“弦外之音”,而这里的“弦之音”可以理解为是显性潜台词,一般指的是台词字面上所直接体现的情感,并且演员在说台词中通常直接将情感内容表达出来,此类台词不需要冗长的戏剧场面,大多为交代和表述信息,角色情感大多和台词本意一致;而“外之音”可以理解为是隐形潜台词,这是一种超乎字面但又让人感觉生动有内涵的意识朝向,是指演员将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用一种间接的、隐晦的、加以修饰的“语言”展露出来,在使情感更加饱满的同时,也在三言两语间传递出了多种不同的内核与信息。

例如,第一幕光绪会见康有为时:

幕下:皇上驾到。

皇上:朕与你见面一个时辰,你却对外说了一生。

康有为:这两个小时让中国历史有了意义!

皇上:朕为你夜不能寐。赐座!

康有为:(坐下抚摸凳子)太珍贵了!

皇上:朕問你如何兴利,如何赚钱,如何为我大清财政开源。

在初见康有为时,光绪心情热烈而激动,伸手想去搀扶,但又想到自己是皇帝,一句“赐坐”二字,使得这个皇帝“活”了起来,赐的不单单是座位,更是在一个皇帝心底的信任。从“对外说了一生”“夜不能寐”“如何……如何……如何”等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台词背后光绪焦急的心情,以及虽然从小生活在深宫,但却依然心怀国家安危,掺杂不同情绪合一的这些话不仅交代了光绪所追求的目标,也在开篇为演员理解角色的语言性特征的多种信息,即“压抑—急切”之间寻找参考依据。

(二)性格化特征

艺术源于生活,语言来自交流。在生活的实际交流中,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以及文化教养不同,当不同的人在谈论一件事,总是会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潜台词的表达过程中,演员不仅需要对台词的内在逻辑信息进行挖掘,还需要准确地把握和呈现人物性格使之成为“鲜活”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对人物形象、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探索和演员本身的性格化是有极大关系的。

所谓性格化,即指在戏剧演出中由一个有个性的活人去扮演另一有个性的他人,在戏剧中,这种矛盾我们称之为表演艺术的基本矛盾,演员为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最终矛盾的解决是由演员扮演并化身角色达成的,这种扮演并化身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性格化”。[4]故而我们发现,性格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演员前期做好大量准备工作,其中,演员需要在充分掌握、理解并演绎角色的过程中,提前为角色做足大量的“人物小传”,为每一句话、每一动作寻找更多的潜在逻辑,并且合理利用假使和想象使自己尽可能地贴近于角色的核心,寻找与角色共鸣的心理自我感觉,不断由自我出发体验并奔向角色,然后再设身处地地创造角色的形体自我感觉,寻找人物形象的体态、妆容、穿衣等,经由特定的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表现方式不断靠近角色。根据《演员的自我修养》所描述的,这些过程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体验—体现”的过程,同时也是演员在创作中不断自我臻至检验自己是否正在化身于角色性格的过程。

另外,要做到塑造角色性格,在以上环节中演员还应特别留心其表演方式,学会运用技巧且寓技巧于无技巧中。无论是话剧艺术还是其他舞台艺术,其特征还是对生活本质的加工、提炼后,所呈现出的一种艺术美。也就是说,这是和演员对台词行动性的挖掘并逐渐形成一种美的技巧是有关的,如重音的安排、停顿的使用、语流音变以及对气息的掌握等都是体现角色性格的具体措施和技巧。

例如,光绪旁敲侧击给慈禧念报纸的一幕:

慈禧:她如今贵庚几何?

光:七十有九。

慈禧:岁数赶不上。国力也赶不上是吗?

光:岁数可以赶得上,但是国力嘛也必须得赶上。

慈禧:你很幽默。

光:我再给您读段别的……《日本明治辩证考》,明治天皇于紫宸殿立誓约五条:1.破除旧习倡导维新。2.开议会通达下情……

笔者对这一段戏反复琢磨,当光绪给慈禧说1851年伦敦的盛世空前时,其实是并不敢明面上告诉慈禧中国需要改革的,而是说“岁数赶不上,但是国力嘛!也必须得赶得上”,因此笔者在“国力”的后面运用了停顿的技巧,增强了戏剧矛盾的转化,以体现“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告诉慈禧“您比她小,还有很多时间去追赶英国的国力”,另一方面,告诉慈禧“中国人也需要变革,只有抓住机遇面向未来,虚心学习,国家才将慢慢变好”,之后得到慈禧短暂愉悦之后,笔者又将语调上扬以体现人物激动中的情绪氛围,然后语气笃定地讲出后面一段《资政新篇》……越到后面越是一字一句地放慢语速,一方面,生怕漏掉国外工业发达的程度,另一方面,光绪是怕她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光绪的性格是纠结的,潜台词是矛盾的,而对于这个矛盾演员只要合理地运用重音、停顿、语调、气息等方式,便可以合理地表达给观众,观众才能细细拆分光绪一角色在整场剧作中所呈现的人物性格和思想内涵。

二、“弦外之音”的作用

(一)明辨故事中的规定情境

所谓故事的规定情境,可以理解为剧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实际情况。[5]因为特定的规定情境和人物关系,通过简单的对话是无法直接向观众展现所要反映的深刻内涵,只有通过眼神、手势、语气、肢体动作等辅助,才能旁敲侧击地将弦外之音传递给观众。这是一种在戏剧演出过程中并不着重直接讲明的前情提要,它所依靠的是演员对此刻台词内涵的深入挖掘所呈现出的。所以当潜台词使故事中的人物交流更加真实和令观众产生深刻“共鸣”的时候,也会使剧作中的规定情境更加清晰。

比如剧始,大幕拉开时康有为并不敢抬头,恭拳向上,语气婉转而低沉,君臣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之后光绪说,“朕问你,如何兴利,如何赚钱,如何为朝廷,财政开源”,此话在康有为还没有坐稳的时候光绪就着急问出,可以见得光绪不单单是想提出这三个问题,他着急的心情,按捺不住的是他这数年积攒的好奇与疑虑,他迫切地想了解这个臣子能为这个国家所能做到的一切。而这一种着急,也演绎了当时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而后康有为说:臣有罪!……功名是小,维新乃大,臣想直接绕过官僚阶层,直达皇上您的身边。两个“直”背后所蕴含的是康有为这些年所生活在不被人理解,每每上书每每不能完成夙愿的沉闷过往,把这些年的苦痛折磨表达准确才可以向观众展示那风雨飘摇的晚清仁人志士以求变法的社会环境。

(二)推动剧情中的矛盾冲突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潜台词是角色的并不明显的,但在内心感觉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5]在戏剧故事发展中,往往剧作家会在特定的戏剧场面中增加特定的台词,使该台词具备深厚的逻辑内涵和人性矛盾,推动并转折故事向下发展。虽然情节的脉络是剧作家一开始就编纂好的,但在文学形象转化的舞台形象的表演作品中,观众并不能做到“总览全文”式的前后推敲,往往一句台词没有说明白,其中蕴藏的信息与逻辑点就悄然流逝了,甚至后续产生矛盾冲突时,观众也会不明所以。因此我们发现,潜台词牵连着剧作家所规定的情节脉络,承载着演员对故事发展的推动,也牵制着观众对戏剧核心矛盾纠葛的认识。

例如,在话剧一开始的场面中,光绪和康有为在探讨国事,康提供了一些治理线索,认为应该“向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动刀子”,而光绪的烦恼在于,他一方面希望国家可以改良使“顽固守旧的分子和封建官制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又畏惧慈禧的权威,害怕丧失朝廷对清政府的统治,这两种极端情绪也为后续的变法失败埋下了伏笔,所以他说“但是……不是推翻……”,这句蕴含深切意味的台词,就像一座警钟高高悬于变法诸位的头上,为后续光绪同慈禧的人物关系点名了矛盾冲突,更加剧了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和以康有为为主的维新派之间的矛盾,同时观众也会饱含好奇去追问——在被慈禧胁迫下的戊戌变法究竟会朝着怎么样的方向发展呢?故而在变法受阻時,光绪被慈禧囚禁,一句 “朕也没有办法告诉你,朕被罢黜的心情”,点燃了康有为、谭嗣同等人舍身救国的铿锵热血,推动戏剧矛盾达到高潮阶段。

三、结束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请记住,观众到剧院来是为了潜台词。台词,可以在家里阅读”。[5]由此可见,潜台词在戏剧表演艺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物塑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因为它不仅可以传递丰富多彩的信息内涵、鲜活立体的人物性格,也可以使规定情境、人物内心活动、剧情发展这些部分环环相扣,随着剧情的递进得到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因此,只有演员准确地赋予台词以生命,融入更多的情感内涵,观众才会因好奇随着戏剧的发展而主动追问,继而“恍然大悟”,使人物形象深深刻在脑海的同时,也使剧作的舞台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不可否认,检验演员功力的一大关键标准便是其对潜台词的理解与把握。作为演员,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每一句话尽可能地理解透彻,在进行交流时,认真听对手说话,并且做出真实的反应,把台词像球一样圆滑地打到对手身上,以及让观众“听得清楚”。这里的“听得清楚”不单单是指咬字的标准,还应该让观众听得“明白”,让观众了解台词背后的潜台词的真正含义。

未来,广大青年演员应该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利用和掌握这种技能,不断研读剧本、不断加强排练,不断在和对手以及角色本身的交流和感受中,体会和把握“潜台词”,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言出必准。

参考文献:

[1]任卓敏.舞台语言中的潜台词[D].云南艺术学院,2019.

[2]王磊.潜台词在戏剧表演塑造人物的作用分析[J].艺术品鉴,2020(33):98-99.

[3]陈梦梵.《少年的你》:残酷又温暖的现实主义[J].大众文艺,2020(06):146-147.

[4]王薇.对话剧演员进行性格化创作的认识[J].艺术研究,2013(01):130-131.

[5]吴怡昕.演员在戏剧表演中如何运用潜台词[D].新疆艺术学院,2017.

作者简介:董业尚(1999-),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戏剧表演、导演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潜台词人物性格
歌剧表演中的“移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透视——兼谈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达
哪个瞬间,会让你觉得“活该我单身”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潜台词在戏剧表演中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
试论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
戏剧表演中潜台词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