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教学的美育功能

2016-11-03陈陶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合唱能力

陈陶

摘   要:合唱蕴含了是学习音乐的必修知识,关系到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内涵感悟,合唱除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还包括了音乐的修养,也就是音乐的认知和审美,以及一种积极的态度。合唱具有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所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且具有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学音乐课堂上积极的开展合唱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合唱;审美功能;能力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221-01

合唱主要以多人声混合的形式进行演唱,一般会有两组以上的人进行歌唱,在合唱中会分成不同的声部,然后合唱者需要按照自己的声部和曲调与其他演唱者进行配合,需要在同一个时间内演唱同一首作品,在合唱时会以同声部、混声部进行齐唱、重唱、轮唱等,并且还要有和声、支声、复调等歌唱技巧的结合。合唱是音乐教育的特殊的形式,它特殊的地方在于需要严格的协调性、配合性,这样的音乐形式最后就会产生出一种和谐的美、配合的美、韵律的美、交织的美。合唱者在这些要求下,可以获得很多的审美经验,合唱讲究集体的共性,与独唱的个性展示并不一样,所在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个人的能力要服从于合唱的内容和旋律,所以合唱的普及性和参与度是最能发挥美育的功能,使艺术的感染力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不断提高。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传统的合唱教学只能是听音乐教师演唱然后学生学唱,或者是播放录音带进行听觉的欣赏,这种教学形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音乐合唱教学的枯燥局面,生动有趣的视觉画面配合悦耳的音乐,使学生对所学习的曲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唱技巧的认识,从而可以更好的掌握以及对歌曲的内涵。现代多媒体技术包括了音响、投影、互联网、录音等多种电化手段,是集合视觉和听觉一起的教学媒体,在初中音乐合唱课堂上巧妙的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创设艺术氛围,提升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多媒体营造的情境对于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而课堂的魅力在多媒体的加入下也会丰富起来。

例如在进行《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的练习之前,首先要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这首歌曲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通过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在情感上就可以快速的进入到各歌曲的意境当中,从而在演唱时就会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情感对于学生练习合唱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情感的理解,学生在练习时就会更好的体会到合唱的美感,那么在合唱中就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更恰当的控制声音与集体的和谐度。优秀的作品不会受到时空和距离的影响,只要能够引起情感与心灵上的共鸣,就算距离再遥远也能感受到当时的激情。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景色的影片,通过影片中激起的层层波浪引发学生想象船工和波涛汹涌的波浪搏斗的情景。同时还播放其他的关于《黄河大河唱》优秀的合唱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在演唱中情感的变化,通过理解不同声部、音色的分配和整合,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审美内涵,从而使演唱更加的具有民族自豪感。

在合唱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理论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这些理论教学也是相对比较枯燥的,所以,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融合在歌曲中进行欣赏,就可有效的改善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实际的例子中就可以了解到合唱的美感。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情境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因此古人才有触景生情的说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就可以最快的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同时要教学的核心应该以审美为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合唱丰富的形式赋予使它成为一种情感的艺术,合唱具有独特的美感,不同的歌曲能够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感受,有的犹如涓涓细流,有的好比奔腾的大海,总之,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这些情感需要合唱队员在歌唱的过程中去发现,去鉴赏。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每一音乐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内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内涵,以描述音乐的方式进行审美教育。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一样,不同的情境对音乐的理解也不一样,通过合唱教学就能开展审美教育,从而把学生的个性得以体现。所以,在初中合唱教学中一定要加强音乐审美教育,以技巧技能为手段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在课堂上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是缺乏兴趣的,而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也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歌曲的演唱教学上,导致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根本就了解,所以对歌曲的学习也就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层面上。 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通过理论知识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学习每一首歌之前都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反复练习,反复示范,采取多种形式丰富课堂,如小组唱、个人演唱、视唱练耳比赛等,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就会得到提高。然后还要进行节奏的训练,每唱一首歌之前都要节奏先行,先把歌曲的节奏提炼出来,让学生反复练习然后再进行歌曲的演唱;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节奏的创作,通过打击、击掌等把创作的节奏表演出来,长期积累以后,学生的歌唱技巧就会越来越好。这些丰富的教学形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歌唱的能力是需要通过技巧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的,歌唱的技巧包括了音准、节奏和发声的方式等,这些技巧的形成最重要的条件是对乐谱的理解和认识。识谱是演唱的首要条件,在合唱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就能把音准和节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美、体现美能力

音乐包含了演唱和创作两个部分,演唱是情感和技巧的表达,而创作则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音乐素养对于创作思维有重要的作用,创作思维的活动需要音乐素养的支持,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对音乐的阐释需要通过音乐素养来体现,音乐的魅力在于可以把自己的体验再次创作出来,这就是思维活动。因此可以肯定音乐素养对于思维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歌曲散发出积极向上,充满深情的情感对青少年来说是非常正面的力量,这些歌曲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如果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就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内涵,就可以体会音乐的力量,就会欣赏这些积极的声音。学生练习合唱的时间越长,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就会越强,而且合唱蕴含了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够更好的掌握合唱的技巧,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和表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合唱教学中,音准是重要的演唱基础,音准的训练需要经过系统的练习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音程练习、音阶练习、旋律练习、呼吸练习等,这些基础知识的练习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生经过这些练习后,就会形成坚韧的意志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当学生掌握了准确的音准后,还能够产生较强的自豪感,从而对音乐的内涵更加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是特殊的声音艺术,它可以提升情操,感染心灵。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对不同的人群会产生不同共鸣。合唱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审美视野。音乐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充满了美感,在体验这些美感的过程中思维会得到发展。音乐是抽像的艺术,这种抽象性使思维有了想象的空间,在想象的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创造,在不断飞扬。

总之,在初中阶段进行合唱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意志、歌唱技巧、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是合唱的美育功能。音乐教育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合唱教学更是将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层次。合唱是最美的人声音乐,人声就是最美的旋律,是人类伟大的创造,因为合唱运用的乐曲就是人的声音,通过不同的声音来奏响一部交响乐。在合唱中每一个人既是绿叶,也是红花,通过红花绿叶的互相配合演绎出和谐统一的声音,完成对音乐的表现。所以在合唱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学生的高尚情操可以到的滋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得到熏陶。

参考文献:

[1]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王次熠.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5]马革顺.合唱与合唱指挥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6]梁甫基.现代合唱艺术发展概述[J]艺术探索,1995(03).

[7]张景艳.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

猜你喜欢

合唱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