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艺术普及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6-11-03李昌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老年合唱问题

李昌俊

摘   要:随着党的文化惠民政策的落实,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开展,越来越多的业余文艺爱好者,特别是很多退休了的中老年人,有机会走进文化馆开展的各种免费的艺术培训班、艺术辅导培训基地、基层文化活动基地、馆办团队等地方学习。本文针对中老年人在合唱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合唱;中老年;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116-01

老年合唱团易于组建,参与人数多,是群众艺术普及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中老年人和初学声乐的学生相比,由于他(她)们受教育的文化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对声乐艺术的认识不够,缺乏对声音的鉴别能力,全凭自己的感觉和模仿去歌唱,几十年来形成了属于他(她)们自己的歌唱习惯和语言习惯,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也更难以解决。中老年人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于不正确的呼吸方法、不正确的发声技巧和不规范的语言习惯。要纠正这些错误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所以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多听、多练、多思考,对具体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方法去处理。

一、呼吸“浅”

生命离不开呼吸,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唱歌,几乎都是采用平时说话接近自然的胸式呼吸方法,气息非常平静,非常短浅。加上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功能的衰退,气息更是显得“底气不足”或是“有气无力”。

学习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这是一种最完善、最科学的呼吸方法,也是我国民族声乐传统理论所讲求的“气沉丹田”。

1.吸气 。吸得快,吸得深。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同时吸气,迅速把气息吸到胸腔的底部,吸入的气息把肋骨的下部附近扩张起来,随着横膈膜的下沉腹部也向前和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有微微收缩的感觉。切记不能抬肩含胸。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美丽的花海之中,惬意的闻着花香,这时候能把气息吸得最深。

2.呼气。呼得慢,呼得稳。歌唱用气的时候,需要努力保持吸气的状态,有控制的把气息源源不断的吐出。呼气的时候,横膈膜要保持吸气下沉的状态,在呼气的过程中逐步放松,与呼气形成一种对抗的作用力,我们称这种相互作用力叫气息支撑点。通常采用发无声练习“斯”和对着燃烧的蜡烛火苗徐徐吹气,让火苗倒而不灭的练习来训练,这种有控制的呼吸,需要长期训练。

3.“嘟嘟”发声。“嘟嘟···”发声是我们很多人儿时候爱玩的一种声音游戏,用气息推动闭合的双唇震动发出一种如汽车喇叭声“嘟嘟”的声音,这种发声易学易懂,很容易体会到呼吸对抗所产生的用力点的部位,经常做一些长音阶练习,对锻炼横膈膜在呼吸中的控制力很有效果。

二、“大白嗓”

大白嗓是一种近乎于平时说话的自然状态下用力大声喊叫而发出的声音。在中老年人的歌唱中普遍存在这种声音。大白嗓主要是用口腔共鸣发出来的声音,完全脱离了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听起来生、硬、浅、平、白、吵。形成这种声音的主要原因是在没有掌握一定的呼吸技巧、没有认识人体各共鸣腔体和各声区关系的情况下,盲目的去模仿、追求音量和没有控制的去唱高音所导至的。

要克服大白嗓首先要解决气息的问题,在有控制的呼吸基础之上去做发声练习。声带是极其短小的震动源,它受气息推动发出来的声音是很微小的,我们通常把它叫做“音源”,“音源”只有在人体的各个共鸣腔(头腔、鼻腔、口腔、咽腔、胸腔等)得到充分共振,通过产生大量的泛音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声音变得集中、明亮、圆润。在练习发声的时候控制好音量,用“0”开口元音和“i”和“u”闭口元音在中声区做发声练习,先把中声区的声音基础训做好,然后再向低音区和高音区扩展音域。多做一些音阶哼鸣练习,把高、中、低三个声区连接统一起来。

三、声音颤抖

在正确的歌唱中,尾音和延长的乐句都会形成优美的音波,音波正常的颤动是大约每秒钟6次左右,非常有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歌声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声音颤抖是老年人歌唱中很常见的问题,而且女声较为多见,它与正常的音波不同,由于声音没有规律的颤抖,声音上下摇晃,极不稳定。一般女声的声音颤动的频率是超过了每秒7次,造成了声音颤抖,给人浮躁、紧张的感觉。男生一般声音颤动的频率则是每分钟少于5次,造成声音大摇大摆,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呼吸浅往往是造成声音没有规律颤抖的原因,学习正确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学会用控制的声音去歌唱是克服声音没有规律颤抖的主要手段。其次,是多唱短音、带顿音的音阶练习。最后,要改变自己对声音正确的鉴别习惯。有声音颤抖的人,往往是在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的情况下去模仿美声唱法,自认为美声唱法就是要这样上下摇晃喉头而发出这种抖动的声音。对此,要有针对性的在复式呼吸的状态下,稳定喉头,唱直声练习。

四、方言土语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就我们贵州来讲,虽然同样于属南方,但是与北方省份一样属于北方方言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各个民族语言里,语音、词汇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同一民族语言里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如果歌声里出现这些独具特色的方言土语就很难让其他听众听清、听懂,也很难做到传统声乐讲求的“字正腔圆”。当然,原生态唱法除外。

在我们贵州土生土长的人群中,能讲标准普通话的老人太少了,而且他(她)们的方言都特别重,几十年来养成的语言习惯,虽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但为了满足歌唱正确咬字吐字的需要,还是必须要学习普通话,多听多读多说。还要让这些中老年人明白,普通话也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不可能取代我们自己的方言土语。

猜你喜欢

中老年合唱问题
中老年锻炼者健康信念的访谈分析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