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力

2023-06-20王银菊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学习力文言文

王银菊

【摘 要】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本文立足儿童视角,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学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和探究力,探寻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儿童立场 文言文 学习力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行文简洁凝练,富有音韵美,有着丰富的言语智慧、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学生比较排斥学习文言文,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教師在教学文言文时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逐字逐句讲解,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文言文教学只为了应付考试,靠死记硬背积累,学生苦不堪言;文言文教学浅尝辄止,没有发掘深层文化,并没有起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力,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与思考。

一、“抓童心”——灵活激趣培养自学力

小学生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处于思维活跃期,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灵活有趣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内驱力,培养他们预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一)设计导学单,搭梯子

由于文言文在遣词造句和表达形式上与现代文的差距比较大,让学生采用常规的预习方法,如朗读、标注解释、搜集作者信息等,这些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或抵触心理。教师应以课文为基点,拓展相关资料设计导学单(预习单),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有效平台,降低学习坡度,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如在预习《司马光》时,教师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上的注释、插图外,还可以引入短文《司马光砸缸》,学生对比朗读,不仅激发了兴趣,也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

(二)多元化自学,促创新

文言文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情况较多,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和了解词义,费时且效果不理想。现已进入信息化2.0时代,利用多媒体丰富资源辅助教学,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元化自学能更好地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预习文言文的效率。

二、“悉童心”——训练思维培养理解力

小学所学的文言文短小精悍、内涵丰富,一般从题目上难以窥其一角,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沉静地品读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教学时,如果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课堂氛围往往会沉闷、枯燥、压抑,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教师应尽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变成徐徐展开的烂漫画卷。

(一)学会质疑,层层剥笋

学贵有疑,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点,引导其质疑并大胆提问,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逐步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基础词汇的理解和认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及规律,能迁移运用学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广泛学习。如教学《司马光》 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迸”字进行理解,提问:“水为什么会涌出,而不是流出呢?”让学生将“涌”和“流”进行比较,联系上文深入思考,学生得出答案:“迸”字体现了水流更有力量,接着学生回顾前文中所学的“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深层含义——瓮之大,水之深,学生认为使用“迸”更贴切,表达更生动。

(二)适时点拨,激活思维

教师要关注文言文的言语表达,适时点拨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以思维为载体进行品悟,从而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与领悟,让文言文学习变得灵活生动,妙趣横生。如教学《少年中国说(节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进行辨析,并结合现在的国情谈一谈“梁启超的梦想如今是否能实现”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播放中国实现强国梦的视频,让学生思考辨析,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你打算创造怎样的“未来中国”呢?学生思维完全被激活,创造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被点燃。

(三)寻思辨点,发散思维

文言文的语言简洁凝练,经常会出现大量的省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思维点,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联想或想象,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如当学生初步理解《两小儿辩日》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发挥想象并加上动作、神态等表现两小儿争论的场面。同时,从文中古代的两个儿童辩论,延伸到当代的儿童辩论,在辩论中了解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等知识,开阔思维展开辨析。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当时两小儿辩论的激烈,而且能从辩论、批判中学会实证、推理,从而更深层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顺童心”——基于文本培养想象力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教师要想正确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言文的世界里,就要“吃透”文言文,明晰文章结构、表达技巧等,才能适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走进文言文深入品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设置情境,丰富体验

受限于文言文表达特点,学生很难实现与文言文零距离接触,但教师可以根据文言文的不同体裁,基于本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丰富体验,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如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编写剧本,想象人物动作、神态、对话等,并进行表演。短短49个字的文言文,学生演绎得精彩纷呈,同时也能更深入地品悟文章主旨。

(二)捕捉空白,激发想象

文言文语言凝练、意趣丰盈,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所留有的“空白”领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丰富体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开展创造性阅读,激发学习热情。如学习《伯牙鼓琴》的“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悟叠词的妙用,听古琴曲《高山流水》发挥想象,用上叠词来说一说琴声还像什么。学生的思维被点燃,“杨柳依依”“清风徐徐”“芳草萋萋”“明月皎皎”等词从记忆库中提取出来。再仿照“善哉乎鼓琴,乎若”的句式说一说,学生的思维已不再局限于课文内容,早已飞向广阔的天地。

四、“展童心”——反复诵读培养审美力

文言文语言简练,具有音韵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如果能够诵读几遍,就自然而然能明白文意了。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无疑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形式多样,品音韵美

文言文句式停顿规律,适合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多读,不仅能感受文言文语言之美,还能培养语感,感悟文言文的内涵,除了可以采用范读、领读、齐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诵读形式外,学生还应注意停顿、节奏和意蕴,注意“字断音连”“声断气连”“音断意连”等朗读技巧。教师还可变化文言格式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文字可以横着排版、竖着排版、去掉标点排版、用繁体字或小篆排版、遮住几个字排版等,在逐步提高难度挑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表达智慧,悟文化美

学生在反复诵读文言文时,应关注文言文的表达特点,才能深刻领悟其文化内涵,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如学习《书戴嵩画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神态、语言等描写品悟牧童与杜处士的特点:牧童“拊掌大笑”的天真率直、善于观察、不迷信权威;杜处士“笑而然之”的虚怀若谷、实事求是、品德兼修。作者苏轼只用了一句“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表明观点,恰到好处。首先,用古语来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其次,结尾戛然而止,留有余味,发人联想。细细品味,我们便能体会到作者笑看世事、言简意赅、观点鲜明的表达魅力。

(三)人文主题,领文化美

编者根据语文教材所在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选入指向不同的文言文。教师教学时应关注文言文的文化内涵,深入發掘并品味其文化美,陶冶情操,润泽心灵。如教学《伯牙鼓琴》 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友情进行诠释,让学生深入品悟“知音”文化的内在魅力;在学习《古人谈读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知悉从古至今中国“读书”的文化内涵;等等。

五、“惜童心”——多元链接培养探究力

儿童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应深入发掘文言文内涵,通过多元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其从课内学习拓展到课外;从课堂方法运用到课外迁移延伸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一)相似表达,迁移学法

对于不同体裁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关注文言文的表达特点,以点带面拓展表达相似的文章,激励学生学习更多有趣有益的好文。如学习了《精卫填海》后,教师可引入《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篇幅短小的神话文言文,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通过人物的表现品悟人物形象特点;学习《司马光》后,可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曹冲称象》《祖莹好学》等故事,抓住人物的动作等体会人物个性;学习《自相矛盾》后,引导学生继续学习《锯竿入城》《掩耳盗铃》等寓言类的文言文。通过拓展迁移丰富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文字通俗易懂、生动真切的特点,体会人物刻画活灵活现、逼真灵动等魅力,逐渐爱上文言文。

(二)多元链接,启发探究

学习文言文往往需要链接创作背景、历史文化等多元信息。如学习《杨氏之子》时,为引导学生更深入感受杨氏子“甚聪慧”,教师可以链接与9岁杨氏子对话的孔君平的简介,一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一位是天真无邪的儿童,孔君平幽默调侃才9岁的杨氏子,杨氏子的回答妙趣横生,究竟妙在哪里呢?以此激发学生从人物角色入手评价人物的言行:“为设果”热情招待客人,“应声答”思维敏捷反应之快,“夫子”尊称不失礼貌等。深入探讨,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品悟表达之妙,记述之妙,形象之妙,文言文之妙。

教师要坚守儿童立场,开创提升儿童学习力的文言文天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文化人,培养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学习力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