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方法和举措

2023-06-19张岭

教育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师带实践性研修

张岭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教师成长是增强学校软实力、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学校要发展就须在教师培养上着力,而教师培养的着力点在哪里?这离不开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即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应对实际教学情境时所需要的知识,这种知识更多地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生长的最佳场所必然是学校。因此,无论从育人的需要还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学校都应主动承担起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责任。

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需要学校专业支持的完善,在关注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中,有许多传统做法,如师带徒、听评课、组教研、查反思等,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并加以改进。例如:现行的“师带徒”模式,存在师徒双方的选择欠民主、评价和激励制度不够完善、指导方式单一、指导内容狭窄等问题,往往是老教师单向传授经验,忽视了新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听评课”活动中,教师往往以完成听课节数为目的,缺乏深入思考,听课后交流不够,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组教研”是最基本的教研方式,具体实施中往往存在重组织轻建设、重计划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学校管理教案的固定项目,也是促进教师不断积累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手段,但在教学管理中往往只停留在检查教师有没有写反思,很难关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质量如何、是否深刻。

那么,学校如何才能切实促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生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

改善“师带徒”的方式

新教师往往因不熟识同事或碍于面子而放弃请教学习的机会,选择在教育实践中独自摸索。因此,创建“师带徒”的同事交流学习关系,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使新教师在模仿、观察以及与老教师的交流中,学习教学实践经验,是他们尽快了解并适应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形成相关实践性知识较为高效的途径。

要想提升“师带徒”的效果,需要学校进行适当参与和干预。在观念上,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师徒关系,倡导经验信息的传递由单向转变为双向。在制度建设上,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师傅与徒弟间的具体工作内容,充实和拓展师徒活动形式,确保师徒之间的交流频次,并根据需要进行阶段性评估,从而获得相应奖励。此外,还可以丰富师徒结对的形式,如“一对多”“多对一”“交换师傅”等。在学习过程中,新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来选择合适的结对方式。

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

首先,学校应关注本校教师队伍的构成特点,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成长制度。根据教师的从教经历和专业状况,针对新手教师、合格教师、经验教师、骨干教师四个梯次,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使他们不断向上迈进。其次,应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组长的培养,为他们搭建平台,使他们把自身宝贵的实践性知识传承下来,并促进他们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此外,学校还要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促进教师间的互助合作,提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能力,发挥他们的引领与榜样作用,以激发所有教师的研修积极性。

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反思教学经验是教师生成并积累实践性知识的关键,教师可通过撰写教学日志、借助录像反思教学过程、与他人交流合作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反思前后的变化:一是教师们能够做到言之有物,反思变得更加具体,有针对性;二是教师们的视野变得更宽,能够吸取外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能够从学生的活动时间、参与程度、学习收获来反观自己的教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有助于其生成实践性知识,反思越深入,获得的实践性知识越丰厚。

加强校本研修,全面发展教师实践知识

加强“组教研”

开展“组教研”活动是教师团队发展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方式。组教研的活动形式由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决定,有效的活动形式注重教师之间的对话合作,打破接受式的灌输,能够调动教师参与的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选择合适的研究形式,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研究活动开展之前制定好方案和计划,针对教师的需求和主题选择活动形式,活动开展之后要及时反馈,根据活动中教师参与度与活动流畅性进行及时改进,以便研究活动顺利进行。第二,研究形式应体现多元化的特点,避免单一化,使教师陷入应付的怪圈。第三,活动形式要注重个人自主研究与同伴集体研究相结合。个人自主研究形式可以有反思日志、读书等方式,促进自我经验总结与反思提升;同伴集体研究为教师交流创设空间,促进思想的交汇碰撞。

整体设计研修活动

首先,整体设计,减量提质。教师的精力有限,若只追求数量和形式的多样,反而达不到实际效果。教师研修活动更应注重质的提升,可将展示课、听评课和反思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其次,以问题出发,设计研修主题。要找准本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短板,如想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可以“同课异构”为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如想提升教师的提问技能,可引入课堂观察的手段对教师提问进行量化记录和分析。最后,要深入课堂教学,提升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只有根植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才能获得发展的力量源泉。

加强学生研究,不断更新教师实践知识

关注学生学习路径,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其学习的有效路径。加强学生研究,可以使教师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上,不断完善其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让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生学习路径的研究,可以通过对已有教学课例进行分析,梳理出学生的学习路径;也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调研的方式,调查和验证学生学习路径的有效性。

关注学生課堂表现,提升教师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在课堂实施中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在提问技能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经验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和了解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前者在课堂上非常关注学生,能够有效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学习资源,挖掘其合理成分,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不同发展;而新手型教师更多是“跑教案”“过环节”,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知如何提问才能引发学生思考,更不知如何追问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出一个好的课堂问题,首先要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新手型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上,仍需长时间磨合。

关注学生实际获得,更新教师实践性知识

学校要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在授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能够有效促进其进行教学反思,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例如,某教师在一次试讲后对学生进行访谈,有个学生说“这课没意思,我都会了!”,事后,这位教师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培养学生兴趣,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可见,重视学生的实际获得,能够促进教师反思和积累,提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师带实践性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师带徒”模式在中医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研究*
“教学相长师带徒”模式在针灸住院医师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师傅
昆明:“师带徒”有了定位定价机制与工资收入挂钩,师傅可按等级享受带徒津贴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