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兰文化”润泽下,擦亮特色教育名片

2023-06-19姚欣波

教育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海面

姚欣波

300多年前,“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在“桑榆墅”美景中,留下了清新隽永的篇章。这个地方大致在如今北京市海淀区的双榆树附近,而北京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就坐落于此。学校珍视人文底蕴的丰厚馈赠,经由传承、传播纳兰文化,肩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兰文化”的丰富意蕴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基础教育名校”。在这样的导向下,双榆树校区力图建精致之校、培有智之师、育成器之才。学校以“兰文化”为特色,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即在抓实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发展人文和科技特色,分别创建了纳兰书院和格物书院,以培养人文奠基、科技见长的学生。双榆树校区期望通过全国首座纳兰书院,以及格物书院,擦亮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兰文化”名片。

“兰”取自纳兰性德,其内涵为纳兰文化、纳兰研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所谓纳兰,意达于致远。纳兰书院中以兰章辞藻为媒,指向至真至善,以人文奠基,实现立德树人。“兰”通“蓝”,可寓意湖海之蓝、天空之蓝,代表科技梦想的蓝图。格物书院意在追求蓝色梦想,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实现科技引领,人才强国。

文化润泽心灵,实现多元育人

环境育人。纳兰性德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其居所亦自然雅致。学校纳兰书院重视环境塑造,以纳兰性德的诗词为线索,种植夜合樹、梨树、海棠等植物,建设初见园、纳兰廊、纳兰茶室等场所,并于每处景观前设立一块诗词碑。小而精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师生融情于景,生发理解纳兰情怀、讲好纳兰故事的意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程育人。纳兰书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书院课程体系,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课程有机融合。包括国学课程“纳兰四季词韵”,艺术课程“纳兰篆刻拓本印章”,史地课程“纳兰足迹探索”等。这一系列纳兰文化课程,不仅服务于双榆树校区,也丰富了其他校区课程。格物书院以中国科学院、一零一中教育集团科技资源为依托,聚焦课堂教学引导、课外活动启迪、竞赛课程激励、社会实践培育“四位一体”的科教课程体系,根据普及型、特色型、精品型、高端型进阶式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科技教育。此外,围绕“蓝”的关键词,引领学生探索科技奥妙,如航模社团翱翔湛“蓝”海面,信息技术社团探索“蓝”色桌面等。

活动育人。话剧表演是双榆树校区的特色活动之一,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演绎了诸多纳兰性德的经典作品。学校编排了大型音乐情景剧《初见纳兰》,由双榆树纳兰剧社团学生演绎纳兰性德的一生。剧本由师生共同创作,排练与演出中师生倾情付出。作为素质教育的典型案例,学生们的表演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一度引起热议。后来,《初见纳兰》被列为双榆树校区新生入学教育重要内容,在入学时新生可与家长一同观看。话剧表演的演出服、道具等也成为传递文化的有效载体。

同时,学科教学组凝心聚力,组织特色活动。如由语文学科教师牵头举办的“纳兰诗会”已连续开展四届,九歌府朗诵诗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在纳兰性德写就千古名篇的地方,或写下自己的篇章,或吟诵有所感触的作品,走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又如美术组开展的“纳兰文化校园文创设计大赛”,让学生以书画、书法或其他各种形式表达纳兰性德诗词中的意象,不拘一格的作品呈现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学生读纳兰、研纳兰,直至懂纳兰、赏纳兰,“兰文化”真正融入他们的思想。

三百余载,“兰文化”经时间检验而未失光华。纳兰书院及格物书院中涌出的涓涓细流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双榆树校区学子,丰富着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铺就明亮的精神底色。

猜你喜欢

海面
海面上的悠悠鸟
海面床,轻轻摇
海面漂浮二十面角反射器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第六章 邂逅“胖胖号”
暗礁
GNSS海面反射信号的三维建模方法
海面上的“一千座埃菲尔铁塔”
在盛大的海面上
《奇奇避险》等
月夜的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