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情境教学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23-06-09彭云峰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实效性初中数学

摘 要:情境教学作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够生动、直观地呈现知识,不仅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還深受学生的青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依托情境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文章围绕如何依托情境教学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展开探讨,并制订恰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6-0037-03

引  言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创设或引入一些以形象为主且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感性认知,辅助他们理解课本知识,使其心理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以情境教学为依托,丰富知识呈现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无法把握情境创设的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过于依赖情境创设,在课堂上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创设情境,留给知识讲解、技能训练、师生互动、实践练习、总结归纳的时间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有的教师营造的情境同本节课教学内容联系不大,以至于创设的情境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实效性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无法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情境教学缺乏正确认知

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也意识到情境教学的优势,积极踊跃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但是对情境教学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情境教学就是讲故事,这样显得过于主观化,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验度与参与度,无法使情境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的教师在情境教学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没能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施有效的情境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情境教学存在着形式化

不少初中数学教师毫无目的地进行情境教学,并没有综合考虑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实际教学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显得过于形式化,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脱离教学现状,导致情境教学没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情境教学问题不够科学

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课堂上主动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相应的情境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不过,部分教师为了有情境而创设情境,出现情境教学中问题缺乏科学性与真实性的情况,虽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无法落实到实践中。

(五)情境教学盲目去情境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会搭建同他们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为其后续复杂、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但是一些教师注重情境教学创设这一环节,其他的非情境化环节易遭忽视,这无疑将教学前期的情境铺垫同后期的问题探究割裂开来。尤其当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情境创设时,过度的情境化教学会严重影响预期教学效果,与情境教学的初衷相悖,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六)情境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时,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技术手段。这样虽然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画面,把抽象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但这样的数学情境显得单调,没有突出情境教学的多元化。如果长期不变,学生会对情境产生一定的疲倦感与审美疲劳[1]。

二、依托情境构建实效性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采用的一切教学方法,都要考虑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推动后续各项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极力展现出个人能力,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依托情境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收获更多乐趣,转变数学学习态度[2]。

例如,在开展“数轴”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课件中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温度计图片,包括体温表、气温表等,询问大家是否会读温度计上的示数,让学生尝试读出示数,同时观察课本27页中的三个温度计,读出所表示的温度,指引他们领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字的方法。接着,教师播放动画,画面中有一棵大树,下面站着两位小朋友,一个往右走5米,一位往左走3米,设疑:“如何基于数学视角分析这一现象?怎么用图形表示他们所走的路程?”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画图,以大树为原点,画出一条直线,原点右边标上箭头并量出5厘米,原点左边量出3厘米,以1厘米为单位,然后指出这就是数轴。学生在有趣动画的辅助下认识数轴的特征并学习其画法,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二)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虽然数学知识相对抽象,与其他科目相比学习起来难度稍大,但是其与生活有所关联,现实生活中有大量数学现象存在。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所授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衔接点,将一些生活现象带到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在生活的环境中主动学习、思考与探究,使其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亲切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相关知识,再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天坛、水立方、人民英雄纪念碑、东方明珠塔等生活中的建筑物,使其通过观察找出熟悉的图形,由此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接着,

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茶杯、斗笠、魔方、骰子、手机、六角螺母、三棱镜、篮球、乒乓球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与讨论这些物体,从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然后让他们分别按照形状、曲面或平面的个数进行分类,加深记忆。教师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观察和学习,能让他们初步认识常见的几何体。

(三)借助实物创设情境,带给学生真实体验

很多数学知识描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存在着相应的实物,要想通过依托情境教学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来创设情境,带给学生更为真实的体验,使其在熟悉的环境下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围绕具体教学内容事先准备一些相应的实物道具并带到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引领学生观察实物和研究数学知识,增强数学认知能力[4]。

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一枚一元硬幣和一支铅笔,先把硬币放在铅笔的下方,再缓缓升高硬币的位置,直至超出铅笔高度,让他们利用实物模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过程,实现情境的创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认真观察铅笔与硬币间的三种位置关系,即为没有相交,刚好相交,正在相交,引导其将铅笔看作直线,硬币看作圆,初步思考直线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然后,教师提示学生根据直线与圆之间的公共点来区分两者的位置关系,其中没有公共点称为“相离”,有一个公共点称为“相切”,有两个公共点称为“相交”,并用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来区分,使其发现相离d>r,相切d=r,相交d<r,以此强化其数形结合思想。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静态内容变得动态化,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其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轻松理解数学知识[5]。

例如,在“线段、射线、直线”教学中,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斑马线、琴弦、极光、手电筒光、铁轨、笔直公路等图片,让学生结合小学时期所学的知识观察这些图片,从数学视角出发,阐述其中的事实,使其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线段、射线与直线相关知识,并议一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够近似看作线段、射线与直线。接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从斑马线、琴弦中抽象出相应的线段,实现由现实世界向数学世界的过渡,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同步画出来,根据线段的特征思考如何表示两条不同的线段;然后,继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指导他们探讨射线与直线,学会用字母来表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帮助他们掌握表示方法。

(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提问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惯用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在无形中促使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使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再在情境中引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有针对性地思考、讨论和互动,活跃数学思维,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6]。

例如,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先播放多只青蛙入水的动画,搭配儿歌《青蛙跳水》“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

据此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能否用一句歌词来概括这首儿歌的内容?”该问题提示学生可用字母来表示歌词中的数量,如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扑通x声跳下水,激活他们对本节内容的多维度思维,使其不自觉地进入学习和探究。然后,教师设置问题:“小学时期哪些地方用到字母?都表示什么?”学生回顾运算律、方程以及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等,然后展示用火柴棒搭建正方形的图片,一个用4根,二个7根,三个10根。教师再提问:“那么搭建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学生思考、讨论、尝试找规律,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继续活跃思维,深入探究新知识。

(六)精心创设活动情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不少知识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仅靠理论学习很难实现。只有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精心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引领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思考与交流,使其多个感官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实施“圆的对称性”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来判断并回忆圆的特征,使其产生疑问,如“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里?如何验证?”,顺势引出新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练习纸画出一个圆,动手折一折,验证圆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且找出对称轴,使其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都是这个圆的对称轴。教师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他们熟悉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亲身感受圆的轴对称性。接着,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在纸上画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图形,用红笔画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相互评判对错,说出对称轴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使其进一步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

结  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情境教学的作用和优势,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精心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从多个方面与不同视角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为传统数学课堂注入更多趣味元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达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吴建国.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2):217-219.

宋佳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J].教师博览,2021(33):61-62.

赵振宁.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2021(11):20-22.

李慧超.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J].求知导刊,2020(26):72-73.

陈贤慧.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浅析[J].数学大世界,2020(05):5-6.

苏希璐.提高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2020(04):19,18.

作者简介:彭云峰(1975.5-),男,福建福安人,

任教于福建省福安市第七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实效性初中数学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