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方式,开展多维研修
2023-06-07果洪英
果洪英
新版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新课堂运用的新方法,教师们的态度是不一致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往往会坚持传统教学方式,中青年教师则会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把控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基于对课程理念的认知,基于对学校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艺术实验小学积极开展多维校本研修活动,旨在引导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聚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聚焦课堂教学方式,明问题,想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走向是避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们积极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两年,随着学校骨干教师的调离、新教师的不断加入,在课堂教学方式的问题上出现了回旋的情况:老教师“满堂讲”,新教师“满堂放”,课堂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再加之,线上教学的情况频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亟待提升。基于这些情况,我校积极组织开展“聚焦课堂教学方式”的多维校本研修活动,以期解决本校教学的实际问题。
开展多维研修活动,知理论,勇实践
专家引领,深入理解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会给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固有、传统的教育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亟须改变,而新的教育思考和行为方式尚未勾勒出模式,导致很多教师处于新旧模式摇摆状态。基于此,专家理论结合实践的有效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为教师明确教改方向,提供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这样的校本研修活动也会为教师们架起新旧理念转换的桥梁。为此,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的曾琦教授为学校教师开展主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专题培训,分别从概念、意义、方法三个方面为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当前的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意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满堂放”,并不是让学生各学各的、各说各的,而是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能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愉快的事情,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长远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伴互助,积极实践落实理念 环節一:教学示范。学校李晨红老师和六(2)班学生为全校教师带来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七单元“黄金螺旋线”的教学示范——“数字之美——黄金螺旋线”。黄金螺旋线也称“斐波那契螺旋线”,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螺旋曲线,这种形状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该原理和黄金比紧密相连,常见于各种摄影构图、设计理念、建筑物当中。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逻辑推理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策略,但对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仍然感觉无从下手。对此,“化繁为简”成为一个基本的解题思路,旨在采用画图、列表、枚举等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积极性不高、学过不久就会遗忘的现象。对此,教师如果能将学科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因此,李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于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数学美,而不是单纯让学生知道这个定义。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初步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的探索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和数感;通过了解斐波那契数列在生活中的体现,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之美”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基于教学目标,李老师选择“小组讨论法”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数学活动。课堂伊始,首先引出兔子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请学生讨论针对这个问题该如何研究和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先从1个月、2个月、3个月开始研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感悟解题的方法,从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解题思想。
其次,让学生从记录的数据中发现规律,从第三个月起,每一月都是前两个月兔子只数之和,使学生能从数据中找到内在的规律并加以运用,培养学生一定的推理能力。接着,教师出示“黄金螺旋线”,把它放在方格纸中让学生探究它的规律。学生很快发现:第一个扇形的半径是1,第二个扇形的半径是1,第三扇形的半径是2=1+1,第四个扇形的半径是3=1+2,第四个扇形的半径是5=2+3,第五个扇形的半径是8=3+5……从第三个数起,后面的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让学生感受黄金螺旋线和兔子问题的相同之处,从而引出斐波那契数列。
最后,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斐波那契数列,如花瓣和种子的排列、人体美学、生物进化等,感受数学和自然之间深刻而又神秘的联系,从而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与数学息息相关的,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有趣的内容,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计算,进而感受数学之美。
环节二:听课思考。所有听课教师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相关理念对听课情况进行思考,从“学习方式、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自我体会”四个方面完成听课观察表,记录自己的感受。
环节三:研讨分享。数学教研组组长浦磊老师进行课后说课。他首先介绍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数学百花园在教材中的定位是数学的综合实践课。在这样的课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某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感受数学的文化美、内涵美。之前试讲时就有学生曾经提出“我们学这个有什么用”问题。可见,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单纯地知道学习,他们更对“知识有什么用”感兴趣。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将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数列的规律,再观察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内在美”。然后,他分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由于兔子问题本身比较复杂,如果让学生自己研究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所以我们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活动,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相信老师们通过观摩今天这节课也可以感受到学生在开始进行自主探究时虽然有点不知所措,但经过与组内学生的讨论、分析,最终能够一点点总结出规律,进而得出结果。这样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的内涵美和简洁美。
环节四:大数据分析。学校邀请首都师范大学COP靠谱项目组的助学者为本节课做课堂观察。浦磊老师就编码体系的ST方面做汇报分析,表示教师将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思考、讨论、活动、汇报,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笔者就记号体系的教师回应方面做汇报分析,表示回应数据高于常模,说明教师非常认真倾听学生发言,但教师的评价语言有待丰富;陈蕾老师就记号体系的教师有效性提问方面做汇报分析,表示教师在推理性和创造性方面的提问均高于常模,说明这节课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到位的;冯雪老师主要负责记录四何问题,即是何、为何、如何、若何,表示教师的问题设计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张宝月老师就记号体系的对话深度方面做汇报分析,表示教师在问题设置上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推理性问题逐步深入理解。最终通过大数据分析这节数学课确实落实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但是,这节课在学生研讨问题的深度上有待提高。全体参会教师听到助学者根据课堂采集的大数据分析更加明确了这节课的优势与不足。
我们不仅要把专家请进来,更要把专家的指导留下来。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到校给教师开展培训后,学校组织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起研讨,梳理出各个年级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共同想要解决的问题,一起商议,一起实践。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加深了教研组教师之间的感情,为做课教师提供了帮助,为其他教师提供了观摩的范本。教师完成课堂观察表,这属于教师的感性评价,首都师范大学COP靠谱项目组的大数据分析,则属于课堂的理性分析,教师在理性与感性双重评价中,提升了自己对理念、对课堂实施的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善反思,真改变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质量的创造者。教师的教育水平、业务素养、人文修养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这也是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提升的意义所在。
解决教学真问题,提升课程新認知 校本研修是立足学校解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结合学校的教学评优活动,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方式”是个问题,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满堂问”“满堂讲”;有些教师好像在落实新理念,组织学生自学自悟,但是没有问题设计,就是“满堂放”。对此,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聚焦课堂教学方式,开展同伴互助研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校本研修系列活动,持续一个学期的研修活动使得全校教师达成共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有些班级组织学生4人或6人围坐在一起,开展学习活动;有些班级学生则在教师整体问题的引领下,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课堂生成非常精彩。教师们在研讨、观摩,学习、反思中不断提升对新课程的认知和对新课标的理解,真正帮助教师解决了“课堂教学方式”这个问题,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站在了课堂的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学生的成长速度和空间得以保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研修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师积极性 在此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以往“专家讲讲走了,老师听听算了”的无效组织,而是聚焦学校存在的真实、具体的问题,进行了系列研修活动的设计。一是有专家针对问题的理论指导、确实可行的方法建议。这种研修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强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自信心。二是有同伴互助的研讨、课堂展示的观摩。这种研修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教研的目的性,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三是有课堂教学的自我实践、集体评课与自我反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专家的引领、同伴的帮助,都是理论上的指导,自我实践才是课堂改革落地生根的不二法宝。教师们在自我实践中应用理论、模仿创新,真正落实了新课标理念。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克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把教师聚集在一起,一起探讨、一起解决,在合作中激发了教师的求知欲、上进心,提高了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探索研修可行性,增强课程领导力 校本研修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坚持从教学实践中来,到教学实践中去,注重加强教学诊断和专业引领,让教师在不断反思、改进、提高的循环往复中,逐步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最终促进学校发展。此次系列培训的内容,直面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直击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比较贴近教学实际、贴近课堂。在系列研修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更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越来越清晰如何在课堂上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探索校本研修多种模式的可行性,例如,“三课”研讨法(随堂课—研究课—评优课)、“四步”研修法(专家引领—集体研讨—课堂实践—群策评议)等适合学校开展研修活动的模式,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总之,此次多维研修活动主要借助数学组学科优势,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他学科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各个教研组的深入思考,积极改革。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处于模仿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一研修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帮助教师“知其理,更明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