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幼小衔接,为幼儿成长打好基础

2023-06-07王明珠张蕾冯楠姜君来鹏李雨霞赵庆娟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幼小方位情绪

王明珠 张蕾 冯楠 姜君 来鹏 李雨霞 赵庆娟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教基〔2021〕4 号 ) 颁布后,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积极响应,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見》及《北京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精神,以情境理念为指导,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探索科学、适宜的幼小衔接机制,多渠道开展衔接活动,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科学过渡。

◎ 家园携手,共筑幼小衔接桥梁

2022年5月20号至6月20号是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其宣传主题为: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了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围绕幼儿入学所需要的关键素质,提出了四个准备,即: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这四个准备的完成,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承担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日常家长工作中,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们深深感到,只有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实现科学的衔接。为此,我们通过日常与家长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发现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和误区,从而导致此项工作不能科学地推进,偏差和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重视知识储备

家长的关注大多在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上。很多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认识多少字,会做多少道加减法题。这种超前学习小学内容的行为,虽然从表面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园和小学在知识方面出现的断层。但是当孩子们走进小学后,面对熟悉的知识,他们可能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愿、失去了原有的学习兴趣、失去了探究的精神、失去了挑战后成功的乐趣。最终影响孩子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当知识储备用完了,又缺乏学习的兴趣,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就会出现学习上的困难,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厌学等一系列问题。

忽视心理健康

家长们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些家长认为,健康就是指孩子不生病,实际不是这样。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不同发展方向。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也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当孩子从幼儿园走进小学,这个过程会经历各种压力。孩子们需要对不同的环境进行情绪的调节,与新的伙伴和教师进行交往。这些问题往往会对孩子造成困扰,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他们心理焦虑,导致情绪上的焦虑,落到行为上的焦虑,这些对于孩子未来在小学、中学、大学,以至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忽视能力培养

家长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却不以为然。孩子在小学课堂会出现:上课随便说话,不会收拾自己的日常用品,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听不明白,对于自己课间生活没有规划,下课就玩,上课去厕所等。

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家长梳理正确的观念。一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进入小学后,孩子需要独立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克服困难,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学会生活自理的机会。二是教会幼儿如何与人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接触不同的人,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谦让、互助、合作和分享,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三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家长还应该加强孩子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培养,如遵守规则、遵守时间、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等。四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亲子共读,培养孩子良好的坐姿和阅读习惯;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时间安排表,鼓励孩子守时等。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具有一对一的优势,对于孩子的教育会更及时有效。幼小衔接仅在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是不够的,更需要家长的重视、正确参与、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做到有效衔接。家长是幼小衔接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家庭教育更应该在幼小衔接阶段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家庭积极有效参与,共筑幼小衔接的桥梁,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文/王明珠)

◎ 多措并举,为幼小衔接工作保驾护航

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统领,“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教育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及《北京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支持教师落实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为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提供最适宜的教育支持。

确立目标,明确研究方向

规划一日活动,梳理大班幼小衔接在一日生活中的体验活动。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一日生活皆课程”为切入点,合理规划一日生活。幼小衔接涉及的内容十分繁杂,因此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一日常规在幼儿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养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人际交往习惯养成方面效果会更加突出。另外,积极与家长沟通,结合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进行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思路的调整,结合家长的意见反馈,首先确定我们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然后在幼小衔接内容中筛选出重点进行一日常规中的教育教学活动。

理论先行,提高教师学习能力

理论支持实践,鼓励教师先自行寻找“幼小衔接”相关文章,同时也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幼小衔接系列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认知和心得体会,组织教师以集体学习的形式讨论出大家的共性问题,为后续研修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多措并举,助力幼小衔接

将幼小衔接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家园共育中、评价中,从多方面助力幼儿幼小衔接,把幼小衔接工作落到实处,为幼小衔接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拓展常规教育,通过细节渗透。对比幼儿园与小学一日的不同,针对诸多不同,我们将如何缩短幼儿进入小學的距离呢?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如何让幼儿自然过渡呢?为此,我们参加了研修活动,从四个准备入手(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了解四个准备是什么,再通过讨论,将四个准备进行剖析,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四个准备的内容。

二是开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教育,幼儿在入学转折的重要时期,引导家长帮助孩子进行入学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非常重要。我们在家园互动栏中开辟了专题,就“家长为孩子入学做哪些准备?”等内容展开讨论,使家长认识到在家庭中对孩子各种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孩子、提醒孩子每天完成老师的任务,配合班级的活动。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开展相互评价,助力幼小衔接。在以往的活动评价中,主要的评价形式是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评价反思,主要体现的是教师的主体性。而在本研究过程中,通过拓展和丰富评价形式,可以更好地使幼儿发挥能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将评价形式确定为教师互评、幼儿互评、师幼互评等形式,尤其是在师幼互评和幼儿互评的环节,不但可以营造幼儿与教师之间平等交流的良好氛围,更可以促进师幼间的良性互动。

效果与反思

教师发展:一是通过研修增强了教师对自主研究的意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实践、观摩、研讨等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执教能力,还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幼小衔接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更愿意参加研讨活动;二是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案例的书写,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

成果反思:一是教师和幼儿都对幼小衔接产生新的认识,在体验中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幼儿从行动上的“恐小”,到意识上的“乐小”;二是通过本次研修增强了家园联系,形成家园合力,共促幼儿成长;三是将教师的案例编辑成册,选择较好的案例参加市、区“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典型经验征集。

(文/张蕾)

◎ 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中的数学与游戏中的数学

数学作为根底性学科,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幼小衔接中数学教育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从幼儿园到小学,幼儿从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环境过渡到了以正规的教学为主的学习环境,这对初入小学的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不仅需要幼儿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工作,更需要小学、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工作。引导幼儿进行数学基础学习的重要意义有二。一来是为帮助幼儿进行数学基本概念的正确建构以及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来是为幼儿提供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机会,有利于帮助幼儿不断巩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我们班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大班了,对于数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尝试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教育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幼儿是怎样学习数学的

皮亚杰的儿童早期发展数学理论研究指出,幼儿早期学习抽象数学主要是通过对人与事物的反复抽象操作,从中推算出人与事物的“数”“形”“序”等多种结构上的关系。材料是帮助幼儿进行操作和思维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各种材料的使用适宜性对于幼儿操作思维和智能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区域的活动形式是一种通过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数学材料,让全体幼儿以个别或自成小组的活动方式进行自主参与选择数学材料、主动参与探索数学操作,通过感知、累积和总结表述数学经验,获取相关数学知识并用以促进自身智力发展的重要综合学习活动形式。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有明确目的、有合理计划地对适龄儿童施加数学教育影响。教师要从广大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经验特点出发,创设宽松适宜的幼儿数学实验区学习环境,激发广大幼儿学生想学、乐学、爱玩、乐玩的活动兴趣和学习欲望。

在区域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的运用

10以内的加减法在生活中比较常用,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所以我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设计了“文具超市”这一操作性强、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完善和改进区域材料和游戏玩法。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自由购物的机会不多,但经常陪同家长一同购物,有点购物经验,活动就是让他们将所见所闻运用于实践中,在模拟式游戏中学习并得到经验上的提升。

玩中学,学中玩

理解了数运算,掌握了数运算,让数学学习更有乐趣。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区角活动或日常活动,更多的要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为主,遵循幼儿数运算概念的发展轨迹,以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为立足点展开教学设计,符合《指南》基本理念。总之,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动作探究、表象积累以及逻辑思维过程的统一体,幼儿的数学区学习是建立在对具体事物的充分感知和操作体验之上的。幼儿园数学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应该立足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投放适宜、科学、有趣、生活化、游戏化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构建初步的数概念,从而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幼儿进入小学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冯楠)

◎ 加强幼小衔接 感知空间方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数学认知的空间部分指出:“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并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可见空间位置与方向是发展幼儿空间认知的重要基础。在幼小衔接中,幼儿在科学领域数学“空间方位”的发展尤其重要。如何让幼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感知“空间方位”,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支持幼儿发展。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幼儿感知并认识方位

幼儿空间方位的认知离不开其生活环境,对方位的辨别和认识也必须紧紧依托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情境才有意义。教师在引导过程中需注意,无论是结构化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活动,都要避免纯粹概念式、记忆性的方位认知和训练,自然地将生活情境中的方位和空间问题引入,让幼儿通过自己参与进行感知、体验、发现、辨别、理解空间方位。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让幼儿感知、学习空间方位,幼小衔接并非一定要到大班才开始,最好能从小班开始。例如在小班活动“小兔藏在哪里”活动中,通过表述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幼儿了解了各个方位,也体驗到与同伴玩“捉迷藏”游戏的快乐。在中班游戏“双层巴士”中,让幼儿用上下,前后、中间等方位词描述自己和小伙伴的位置,进一步累积识别方位的经验。两个活动的设计都突出了创设一个日常生活的情境背景,让幼儿学习和思考有关方位的问题,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较好地强调了语言表征与交流,即运用方位词来描述空间方位的重要性,但这一学习重点又是紧紧包裹在幼儿自身参与的数学操作和行动之上的,是基于幼儿操作体验之上的提升和抽象化而非纯粹的概念描述。

创设游戏情境,巩固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

在幼儿的空间方位认知与学习中,教师应当明白对幼儿来说方位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联系和还原到日常生活的背景中去加以感知和认识,也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或材料操作)让幼儿加以巩固和运用。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提供适当的区域材料,让幼儿感知空间方位。如大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汽车连连看”的材料——汽车八种,其中每种车有四至六辆,底边一块。两位幼儿进行游戏。先把汽车图片随机放置在格子中,放好后,两位幼儿以猜拳等形式,分出胜负。胜出的幼儿先在格子盘中选择两个相同的图标连接,线必须是横线或者竖线,且连接这两个图标之间的直线不超过三条、不碰到其他图标,则可以拿掉连线的两个图标。然后由另一位幼儿找,这样依次轮回,直到其中一位认为盘中已无法找出相连的图片为结束,找出图片多者为胜。

关注重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一是从自身为中心向客体为中心的转化和理解。从幼儿空间位置概念的发展特点可知,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对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认识开始的,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亲身体验,让幼儿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以逐步理解方位词汇的含义,确立有关的空间方位概念。二是视觉图像的感知与空间表征。在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以及空间方位辨别经验的积累,到了大班阶段,借助于生活中幼儿可能接触到的一些具体物和环境材料,也可以逐渐增加一些依据大脑视觉图像的感知来表述和操作图形、方向以及位置的数学活动。

总之,幼儿空间方位的认知离不开其生活的环境,对方位的辨别和认识也必须紧紧依托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情境才有意义,纯粹概念式、记忆性的方位认知和训练,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显得枯燥和乏味的,而将空间方位的认知自然地引入生活情境,将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幼儿幼小衔接奠定基础。在今后的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更要遵循“尊重幼儿”“寓教于乐”的理念,这样,幼儿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发展。

(文/姜君)

◎ 一日生活中的幼小衔接

对幼小衔接意义的再认识

“幼小衔接”,字面意义理解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在幼儿园阶段,对于幼小衔接的短期目标就是让幼儿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而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来说,幼小衔接的意义更大。幼儿园阶段的教育要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也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不仅仅是为小学的学习做准备,而是通过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通过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提供种种可能。

一日生活中的幼小衔接实践

一是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采用多种方法,随时随地有意识地鼓励良好行为,示范良好行为,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对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始终,让一日生活中的点滴都成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载体。

二是在游戏中提升幼儿经验水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做好幼儿入学准备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愉快、有意义地经历当下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围绕游戏,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从参加间隙游戏为导入,模拟间隙游戏为桥梁入手,把握幼儿年龄特点,聚焦幼小衔接核心要素,从而引导幼儿以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面对,适应并爱上小学生活。幼儿在游戏中,与人交往的能力、规则意识、亲社会行为、语言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些经验也为幼儿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做好有益的铺垫。

三是多领域活动促进幼儿能力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阶段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五大领域,这五个领域既是幼儿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领域,也是幼儿最基本、最重要的发展方面。通过这些领域中的学习,幼儿会获得身体的、社会性的、认知的、语言的、美感与表现等各方面的发展,这也为幼儿在小学阶段各学科的学习,以及将来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多方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品质的重要体现。幼儿阶段的学习,重在尽可能地培养幼儿多方面、多领域的学习兴趣,这为幼儿今后对各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也为终身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是循序渐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年龄越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越重要。一方面,学习习惯一经形成就变成了个体的一种需要,然后推动人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习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致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当动力定型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爱学”“乐学”“会学”,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简单事情,需要幼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點、学习特点,以兴趣为出发点,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总体说来,幼儿园的生活,就像涓涓的细流一般,教师要将教育生活化,把教育自然地融入一日生活。去除学拼音、学算术等片面化的认识,引导各方对幼儿一日生活实践加深理解与认知,将利于幼儿园、家庭、小学等各方加强协作开展幼小衔接,使幼小衔更趋科学化、专业化。

(文/来鹏)

◎ 识别幼儿情绪,鼓励幼儿正确表达

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因此,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情绪良好是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中提到5~6岁幼儿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进入大班,很多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步加强,但仍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如何提升大班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笔者尝试通过情景表演、游戏,引导幼儿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

借助情景表演帮助幼儿识别情绪

当幼儿小的时候,一般会体验到初级、单一的情绪,如:要么高兴,要么难过,要么生气,以一种情绪类型为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能够觉察到自己在某些时候会同时体验到两种或以上的情绪,并为之纠结和困扰。因此,我们设计了丹尼尔《两种情绪》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识别同时出现的两种情绪,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知道两种情绪产生的原因,理解每个人都会有两种情绪的时候。当同时出现两种情绪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在活动导入的时候,我运用了图片演示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片,感受生气的情绪,同时,回想自己生气的心情。接着,通过提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回忆,说一说自己曾经生气的事情,帮助幼儿回忆生气的原因和心情。接下来,通过视频观看法,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生气时的心情,教师通过音频互动的形式,帮助幼儿唱出“生气生气生气,说了生气我就会好起来”。在第二个视频结束后,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和幼儿进行互动,幼儿扮演星期三王子,学说星期三王子生气时说出的话,用语言表达出“生气生气生气,说了生气我会好起来”。最后,通过气球游戏的形式感受情绪的转变,幼儿在解决生气问题以后,气球的气就没了,幼儿感受到说出生气,我们就会好起来。显然,情景表演推进了幼儿对情绪的识别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还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解决情绪的方法和同伴进行分享,帮助他们充分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表达情绪

游戏不仅能带给幼儿愉悦的体验,也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教师可利用游戏鼓励幼儿表达情绪,尝试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的同伴关系处于形成期,其同伴交往具有群体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大班幼儿已具有稳定的同伴关系,他们主要在自发形成的小群体中进行交往,交往对象比较稳定,对同伴的喜恶也趋于稳定。大班幼儿的冲突多发生在小群体中,大多是由缺乏情绪的表达技巧导致的,但是在来自小群体内同伴的压力下,他们往往会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

晨间自由活动中,孩子们陆续进班跟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但鑫鑫 (男)在教室中间站着,看到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很想加入他们,于是他搬着椅子来到小琪等三个小姑娘这一组,还没等他坐下,小琪她们一边往外推他一边说:“你不能和我们一个组的,你又不是女孩儿。”但鑫鑫还是执意要坐下,她们边用手拍打他边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能和我们在一组的!”这时鑫鑫都快哭了,明显感觉到他情绪的低落,这时我问他:“你是不是很想加入他们?那你可以表达出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在我的再三鼓励下,鑫鑫大声说:“我是男生,但是你们的游戏不是缺少一个爸爸吗?或者我当国王,你们当公主啊!”小女生们一听,立马拍手叫好。鑫鑫顺利地加入游戏,情绪也高涨了起来。

在活动过后我让鑫鑫把刚才的事情跟全班小朋友进行了分享,并把他情绪由低落到高涨的转变分享给小朋友,并告诉小朋友们有情绪要表达出来。在游戏中我注意疏导幼儿的情绪,利用游戏鼓励幼儿梳理和表达情绪,多进行沟通交流,尝试自我调节。

(文/李雨霞)

◎ 幼小衔接之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日常开展的一些教育活动中,教师在上面讲得有声有色,反观下面的幼儿:有的拨弄着衣服上的一些小饰品,有的开心地和小伙伴拉家常,更有的按捺不住径直冲往洗手间。任凭老师在上面讲得绘声绘色,他们依旧一副漠然处之、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在学习新知识上的差异不太明显,可当幼儿进入小学后如果还没有培养起学习兴趣,那么幼儿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找到让幼儿对学习感兴趣的方法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从而让幼儿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采用生动活泼、幼儿乐于参与的方式,让幼儿主动提高学习兴趣。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且容易受感染,因此,教师要注意用愉快、欢乐的情绪,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对所教内容的喜爱之情来感染、影响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幼儿学习儿歌《摇篮》时,我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把幼儿引入诗的意境。在幼儿基本理解诗歌的内容后,我又再一次让他们慢慢地闭上眼睛听我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幼儿们被我的情绪所感染,安静地听着,品味着诗歌的意境,对这首诗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进而开始主动阅读,在阅读中乐于和他人分享交流,遇到问题也能通过图书寻找答案。

凡是形象鲜明、具体,并富有情绪色彩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也容易让幼儿记住。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情境,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如:在“语言活动——郊游”中,采用游戏形式围绕“郊游”这个主题,设置“去公园”“问路”“过独木桥”“玩大型玩具”等情境,让幼儿看看、说说、想想、做做、玩玩,使幼儿学习兴趣大增,让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很自然地学到许多知识,学习兴趣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激发。

二是运用画图、符号等方式记录、发现、与同伴分享,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幼儿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对幼儿及时表扬,适当引导,引导幼儿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或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以稳定、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班有的小朋友对自然角的动植物很感兴趣,每天都会跑来告诉我一些他们的新发现,如“老师今天土豆发芽了”“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等。我便引导他:“谢谢你把你的发现分享给我,别的小朋友都没发现,他们一定也好奇,想想看,你可以用什么方式将自然角的发展分享给他们呢?”他笑着说:“老师我画出来吧,然后挂到自然角的墙上,这样来观察自然角的小朋友就都可以看到了,我还不会写名字,我画个小星星就代表我自己。”我连忙给他点赞:“你这个方法真好,老师都要向你学习啊!”这样一来小朋友来自然角观察得更仔细了,有些幼儿不仅把在园里观察到的动植物的变化画出来分享,而且还把自己家里的金鱼、水仙花等动植物的成长变化画出来拿到幼儿园来跟大家分享,幼儿在不断地分享中,巩固了学习兴趣。

总之,从幼儿自身来说,从小具备学习兴趣对其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幼儿获益匪浅,也能夠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比让幼儿掌握知识更重要。重视发现、激发、培养幼儿的兴趣,通过真诚鼓励、及时引导,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发展和提高,促使幼儿在各领域更加全面的发展。

(文/赵庆娟)

(作者单位: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小方位情绪
认方位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说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