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伦理素养培育与通识课融合路径研究

2023-06-07黄佩陈珊如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黄佩 陈珊如

摘 要: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与伦理失范事件的频发,提醒着各国开展以信息行为为主体的道德教育。提出应以批判性思维贯穿教学始终,将信息伦理素养培育融入高校“写作与表达”通识课程,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学生基本的写作理念和表达技巧时,应强调文献阅读与结构分析;选取贴近时下信息热点的课堂讨论话题;以角色扮演的讨论模式、口头表达的实践模式、课程写作的任务模式将信息伦理话题融入“写作与表达”教学中;在课程作业方面注重多种形式和及时反馈,以鼓励学生学会批判地思考自身及其所在行业的情况,由此涵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信息伦理;写作与表达

2022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以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为高水平科研创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专业与通识课程中融入上述内容被视为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各高校关注到中文写作与表达类课程在提升学生知识、价值、能力方面的教学潜力,同时也注重在写作教学和语言训练中融入相关专业内容,努力拓展学生对不同专业领域内容的批判能力。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素养正成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被放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1]。其中,信息时代频发的道德风险使得信息伦理素养培养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回避、亟须注重的问题。面对现状,高校主动作为、循序渐进推动信息伦理教育变革,是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时代大势的应有之举。

信息伦理素养培育融入“写作与表达”的现实意义

1.批判性思维引领:强化对信息伦理素养的当代识读。批判性思维意味着个体需要识别出某種事物、现象和主张中的问题,同时根据自身思考逻辑做出最优决策[2]。美国发表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强调元认知(批判性反思)是催生其他素养的根本素养,这使得批判性思维逐渐被视为数字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3]。从信息伦理教育的目标与实施来看,美国大部分学校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或在其他科目课程中向学生讲解信息社会的价值观念,而我国则是以“信息技术基础”“文献资料检索”等课程,使学生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问题,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然而,我国过往信息伦理教育所采取的传统灌输式、规劝说服式、训诫奖惩式的教学方法[4],尽管起到了传输特定伦理知识和展现行为规范的作用,但从本质上对于促成更深层次的知识转译和现实应对作用欠佳。因此,针对性地将以往孤立的、简单的信息伦理问题与当下复杂的信息社会关联起来,可以把信息伦理素养培育与专业问题、课程设计进行有效联结。

2.借助写作与表达:利于承载具体情境并锻炼抽象思维。杜威指出,正确思维方式的掌握往往比知识的占有更为重要,教学的各个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习惯[5]。读写结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内化思维策略[6],促进思维培养。“表达与交流能力”是人与人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传达与沟通,是人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是人思维发展、思维进阶的一种外显[7]。从一定程度上说,表达是一种更深入的探究[8],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涵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显然包含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念。而写作作为一种永久性的记录形式,允许学生和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分析和讨论内容,能够以更有组织性和象征性的方式暴露抽象概念(思想)[9]。信息素养教育本身很难独自开展,应该有某种内容作为信息素养教学的基础[10],因此可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引领,将信息伦理素养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融入“写作与表达”的课程设计,以这些内容所承载的信息伦理道德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通过学生动手、动口,更好地实现入脑、入心。

信息伦理素养培育融入“写作与表达”课程的实践思考

1.基础知识重文献阅读与结构分析。教授写作与表达的相关知识,能够培育学生基本的写作理念和表达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独立辩证思考,为能力的提高提供“砖”和“瓦”的基础作用。就教授方式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对写作主客体、写作立意、表达的基本要素等基础理论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基本的写作和表达知识有一定了解。通过引用文献和结合论文内容,向学生系统教授写作立意思维的操作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概念及操作方法。

2.话题选择关注当下信息热点。合适的课堂话题对学生的课程内容吸收度、积极参与度与话题思考度有显著作用。教育工作者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出发,创新性地将现实相关内容作为对象融入写作与表达,能够培养学生通过写作与表达,强化自身对现实对象的分析与思考。面对工科为主的学生群体,教师要考虑学生对哪些话题有发言的意愿,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要选取与科技哲学和信息伦理较契合、与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相接近的讨论议题,带领学生设身处地感知伦理道德困境。引导学生发现社会现象背后不同人群所具有的不同思维框架,再通过写作与表达,把自身的思考外化,达到促成从具象到抽象,最终促成知行合一。

3.教学过程偏重角色扮演与团队合作。一是角色扮演的讨论模式。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伦理困境,提升对伦理问题的决策和解决能力,课程的小组讨论可以强调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站在特定主体视角进行沉浸式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梳理一些典型的信息伦理案例,整理出利益相关各方的表达材料,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积极“代入”进行思考和论辩,使学生理解不同主体的立场,培养学生综合看待事件能力。

二是口头表达的实践模式。将所学表达技巧运用到实践中,旨在引导学生自行学习和检测关于表达相关概念与技巧的学习效果,进而从更为深层和较为宽广的角度重新认识表达。例如:教师在阐释完课程的相关文本材料和表达技巧后,可以布置口头表达的课后作业。在讲解完“说明性表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场“新品发布会演讲”,以实践活动提升知识吸收效果,达到将说明性表达的技巧运用在实践当中的教学目标,真正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是课程写作的任务模式。通过延伸写作的方式能够以练固学,强化学生记忆。教育工作者通过布置与信息伦理相关的写作任务,能够提升学生对信息时代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的分析思维,强化学生立论及思辨能力。例如:在每周充分的组内讨论之后,学生将完成议论文写作的作业,并通过学生端互评的方式,推动学生加强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反思。

4.课程作业注重多种形式和即时反馈。一方面,教师团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减少对学生的表达内容的标准化打分,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个性和思考结果。教师在观看学生写作与表达作品时,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观察视野和主体认知上,以支持性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表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教育效益。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积极探讨在学生提交作品后应从哪些维度进行反馈,以理解性、实用性、有益性指导为目标追求,通过反馈帮助学生提振批判性思维,强化必备的能力和素养,进而改进信息伦理素养培育融入“写作与表达”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

信息伦理素养教育的再思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技术革命浪潮的扑面而来必然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更强大的促进作用,随之而来的信息伦理问题也会更普遍、更巨大,这需要人们锻炼出更适配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2023年以来,面对ChatGPT等通用智能技术划时代地“赋能”人类更便捷的信息获取能力、更高效的信息整合能力,探寻“人类应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技術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学生伦理教育的探讨重点。考虑到工程人员是科技领域的主要行动者,教育工作者需要继续通过“工文渗透”的跨学科内容和经典信息伦理案例,以融合的方式培养工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伦理素养,以最终促进他们对科学产品的改进路径产生探索精神、对“科技—社会—自然—人类”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负责的态度。

人类独特的情感认知和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机器的最本质特征。ChatGPT曾给出关于自身局限性的回复,即“缺乏人类的情感理解能力和判断力,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复杂的情感分析和判断”。在教育中,尽管学生可以通过使用ChatGPT等智能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 但如何使用这个技术、如何看待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使用者进行辩证思考,才能正确使用技术为人类造福。由此,在通用智能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更进一步寻找与知识匹配的教学实践模式、与议题适配的思维引导策略、与学习目标一致的技能练习评价类型,通过推动培养模式的迭代更新,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碰撞中培育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与核心素养,最终协助学生在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中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数字公民。

本文系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106005);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及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传播学理论专题研究”(项目编号2021KCSZ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6.

[2]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34-38.

[3]李卓卓,苗淼儿,张康.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调查与经验借鉴[J].情报资料工作,2022,43(4):103-112.

[4]刘剑虹,王雯.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2):24-27.

[5]徐黎.反省思维及其培养——读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8):95-96.

[6]陈则航.批判性思维培养与语言学习相融合的实践探究[J].英语学习,2022(1):14-19.

[7]杨青青.学生科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内涵及能力指标[J].创新人才教育,2022(1):53-57.

[8]姚爱祥,王晖.如何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J].科学课(小学版),2009(10):6-8.

[9]RYAN M.Improving reflective writing in higher education: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1,16(1):99-111.

[10]WEN Y Y,THOMSON G,WANG S.Enhanc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Ethics in Writing Courses:A Call&a Case[C]//TaiPei:TANET.2007.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
论批判性思维素养对编辑的重要性
实习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发展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设计思辨性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作业中的批判性思维养成研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