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霸凌女生的艰难求生之路

2023-05-30陶新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

关键词:校园霸凌;亲子关系;创伤反应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4-0059-03

一、她为什么经常泪流不止?

当学生A坐在我面前开始咨询之前,我看见她微笑着看着我。她是一位个头不高、圆脸、体形微胖的工科二年级女大学生。问她怎么约到我咨询的,她说:“随便约的,就来了。”“那很有缘分,我们开始吧,说说你想说的烦心事吧。”

只见她从包里拿出一大包面纸,开始擦眼泪:“我不知道为什么进了大学经常流眼泪,上课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与老师说话的时候,上课发言或小组讨论的时候,我都会流眼泪。我走路的时候流眼泪,因为怕被人看见,我会迎着风抬头快走,或者很快骑车,让眼泪从眼角飞过,或者我自己悄悄抹去。”“如此多的眼泪一定是经历了许多烦恼的伤心事,你究竟经历了什么,可以慢慢告诉我。”于是一个从初中开始受到霸凌的女生艰难求生的故事就开始了。

二、被霸凌女生的人生故事

A的父母各自开了自己的公司,经营得都不错。她有一个正在上职高的妹妹和上初中的弟弟,她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然后又不想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她说她在家中是老大,学习优秀,也努力地帮忙做家务,照顾好妹妹和弟弟。自从弟弟出生后自己就一直很忙,主要是家务太多,但是自己也从来没有让学业落下。

“我在学校遇到麻烦,我妈妈居然不帮我,让我越来越痛苦和伤心。我们班级的男同学说我长得丑、长得胖、长得矮,并且把我这些不好的特征和我的名字编成了一个‘顺口溜,全班男生都会唱,他们闲下来就一起议论和嘲笑我,而且都是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后来也有女生一起笑话我。我报告老师,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了他们几句,没有任何改观;我告诉妈妈,妈妈来学校与老师交流,老师告诉妈妈已经批评过学生了,都是班上成绩好的同学,是开玩笑而已,是小事情。妈妈也觉得是小事,让我别往心里去。我怎么能够不在意,他们一下课就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一看见我就开始唱那个难听的‘顺口溜,开始议论我的外貌和体型,让我很尴尬,很痛苦。

“我多次告诉妈妈之后,妈妈居然说我的确长得不好看,并且人际关系不好,所以才会这样。她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说你呢?为什么他们不说别人呢?妈妈这样说我让我很绝望,我没有办法在这个班上生存了,我下课就堵着耳朵,不敢离开座位,不敢上厕所。不过我会抓紧时间做作业,不与同学交流,放学就立即回家。他们有时还会拦在我必经的路口,对我笑,大声唱嘲笑我的‘顺口溜。看到我狼狈逃走的样子,他们笑得更开心,我只能哭着回家。回到家忙家务,烧饭,照顾弟弟等。我觉得那时候过的是暗无天日的生活,常常是一个人做好了所有事后趴在床上大哭,流着眼泪睡着了。

“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我,保护我,支持我的,我该怎么办呢?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但是我每天认真学习,只有在专心学习中可以有所解脱。我上初中的那几年,我爸妈生意做得好,业务繁忙,经常不在家。更可恶的是,他们那时候还闹离婚,每周都要吵架,吓得我和妹妹、弟弟每天既盼望他们早点回家,又怕他们回家后在家大吵大闹,吓得我们都不敢睡觉。那时候我们家中的饭碗和盘子经常要去买,几乎每个月要买一次,都被他们摔碎了,我们吃饭都不够用,爸妈摔了又买新的回来。那时候的家真的不像个家,我在学校没法生存,我在家也很害怕,我还要烧饭给妹妹和弟弟吃,我真的很想死掉。但是我要是死掉了,妹妹和弟弟更加没人管了,他们会比我更惨。我不知道怎么办,我只有整天哭,我的怕、我的苦没有人知道,我也不敢跟别人说。

“那时孤立无援的我说什么也没有用。我爸爸整天不回家,妈妈每天回家很晚,回来了心情也不好,我们姐弟三人也不敢多说话。后来他们真的离婚了,离就离吧,不吵架我们也就太平了。谁知道妈妈总是叫我每月去跟爸爸要我们的生活费,这可难死我了,好在我只要找到爸爸,他每次都把我们兄妹三人的生活费给我了。但是我每次去,都看到他跟不同的女人在一起,让我非常尴尬。

“中考的时候,虽然我成绩很好,但是我决定不考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我知道我们班的那些取笑我的男生都会去我们当地那所最好的高中,我就选择我们当地次一等的高中,我绝不能跟他们读同一所学校。我进入高中后,感觉好多了,我的考试成绩正常都是年级前三名,其实多数都是第一名,老师同学都对我很好,再也没有人说我的坏话,也没有人编我的‘顺口溜了,我在高中得到一些缓解。之后我们父母又要复婚,这也让我们姐弟很紧张。爸爸妈妈总是要我照顾好妹妹和弟弟,还要我指导他们学习。妹妹一点儿也不爱学习,她上初中就开始不听我的话了,经常与我吵架。只要我不管她学习,我们姐妹就可以友好相处。弟弟学习还算好。但是爸妈不满意我,说我只顾自己学习,没有指导好妹妹和弟弟,我也不知道如何做。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自己考取了大学,妹妹去上职高了,弟弟进入了初中。”

三、上大学后因惧怕和哭泣来接受咨询

“进了大学后,我真的想好好学习,教我们的教授水平很高,教的内容进度很快,我听不懂,作业也不会做,我不敢去问老师,我整天以泪洗面,怎么也找不到从前的学习的感觉。我觉得我变笨了,我不应该学习工科专业。我上課听不懂,下课问老师,老师和我约了时间,让我去他办公室,我不敢去。好在我自己死啃书本,多花时间,也没有挂科。今年遇到一位女老师M,我好喜欢她,她很随和,我有问题了就立即给我回答,她讲的我也能听懂。我们学院组建本科生的科研小组,我想加入她的课题小组,她说人员已经满了,把我推荐给另一个男老师F。其实也蛮好的,但是我怕那个男老师,不敢与他讲话。我没办法了,只能在宿舍里大哭。后来女老师M主动关心我,也许是她看出来我很胆怯,她当面把我介绍给男老师F。F老师对我一点儿也不凶,但是我就是怕他,每次听完他的课,每次参加完小组研讨,我都是哭着回到宿舍的。我怎么会如此没有用呢,我有很多想法,我为什么不敢说出来呢?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同学,同学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其实她说的是我的观点,我自己却不敢说,我恨我自己。

“我现在恨自己真的没有用,我就是个‘哭宝子(镇江土话,意思是爱哭的孩子)。有时候晚自习结束,我自己要在操场上哭好一会儿才能回宿舍。我的同学对我也很好,她们看到我哭,经常来劝我,询问我什么情况。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的一个室友也很爱哭,她看到我哭,她也陪我哭。我们哭的原因和内容都不一样,但是我们会经常在一起哭。现在引起辅导员的注意和担心,她要求我来做心理咨询。我现在来了,看到咨询师我就想哭,我也哭了,你给我做咨询吧。”

四、关于被霸凌女生疗愈的启示

大约做了两次咨询,才听完她讲述的故事,令我哭笑不得。如此爱哭的女生,每次把咨询室一整包面纸用完一大半。我每次都要鼓励她,想哭就哭吧,哭够了也许会好一点。直到第六次咨询,她才告诉我她不想哭了,已经哭不出来了。咨询一共进行了八次。这个咨询给了我很多关于被霸凌学生疗愈的启示,与大家分享。

A遇到的霸凌事件,在老师和父母看来是一些小事,却对A伤害很大。中小学生群体中发生的霸凌事件多数是心理伤害事件,它的严重与否不是以事情大小来判定的,而是要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对其的伤害程度来判定。我们在保护未成年人,预防校园霸凌事件时,是需要高度重视受害学生的自我感受的,如果学生自我感受强烈,痛苦程度严重,就需要高度重视,否则就会有巨大影响。如A初中经历了“霸凌伤害”,直到大学二年级依然身处痛苦之中,这个创伤如果不能疗愈,就会影响她的一生。如果在初中时期老师和家长处理得当,创伤会轻很多,这么优秀的孩子会发展得更好,她会更阳光,学业成就会更好。

A历经苦难,不仅没有放弃,而且更加努力,自己动脑筋自救,选择了普通高中,让自己高中阶段有了平静安全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这是她的生存智慧。但是创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又带进了大学,妨碍了大学的学业进步。

能够从黑暗时刻走出来,是因为她身上具有非常好的品德:勤奋、坚韧、有责任心、爱动脑、爱学习。她不仅自己咬牙坚持,还要照顾好妹妹和弟弟,她每天做好家务的同时还保证自己学业优秀。她的这些优秀品德是她战胜困难的最重要的依靠,咨询师能快速疗愈她,也是因为她有优秀的品德和很高的智商和情商。

“父母养了那么多孩子,自己又不好好照顾”,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比较普遍。作为父母,必須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证自己的未成年孩子安全健康地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这方面父母既需要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更需要学习和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切不可简单应对。父母不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过早地转移给未成年孩子,从而错过了预防和保护的重要时期,酿成严重后果。

如果A当年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及时支持与帮助,就不会在大学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这期间差点儿出现意外。孩子受到霸凌,孤立无援时最容易出意外,这就要求父母和老师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关注孩子在群体中的互动情况。

做好这样的咨询案例,首先,需要咨询师完全接纳来访者的所有创伤和情绪反应。当A在我的咨询室里比较自由地、无所顾忌地流眼泪时,她的大量情绪得到了释放,同时她也感受到被理解、被共情和被支持。

其次,需要看到来访者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中走出来,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德,要明确化、语言化、意识化。这些得到确认后,会变成来访者的力量,她更有信心做好自我支持。

再次,A智商和情商够高,缺乏的是被理解和被认可,还缺乏处理事件的经验和智慧。咨询师与她的讨论,让她拥有了更多的处理自身的发展问题和处理家庭中父母关系、弟妹教育和交往问题的智慧,她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进步。

最后,被霸凌的孩子如果及时得到理解和支持,长大成人之后,就会自然拥有许多与从前完全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类孩子只要告别童年创伤的羁绊,就会有更好的发展。心理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急,耐心地陪伴和支持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陶新华,博士,副教授,临床心理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专职咨询师、督导。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表达艺术心理治疗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表达艺术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创办人之一,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苏州新教育心理培训学校校长,日本宇部创新大学临床心理学客座教授。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
我好想逃离
班级原创心理剧《爸爸,你在哪儿》的探索与思考
大学生早年经历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留守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浅谈《傅雷家书》
社会工作介入再婚者家庭危机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