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中学班级心理委员胜任力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3-05-30蒋亚兰
蒋亚兰
摘要:心理委员在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何让新上任的“小白”快速成为朋辈互助的中坚力量,值得各个学校的心理教师去探索与思考。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在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班级心理委员胜任力提升的四阶段、多途径培养模式。从精心选拔、能力培养、实践指导、感悟提升四个阶段着手,结合团体辅导、个别指导、读书会、每月工作汇报、问卷调查等多途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胜任力,打造出了一支专业的心理委员队伍,有效构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基层防线。
关键词:心理委员;胜任力;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4-0065-03
一、现实背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从学生班级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再到学校与家长的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立从学校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心理危机干预通道,努力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有效干预、顺利转介,努力避免因严重心理疾病引发的伤害事件发生。
班级心理委员是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中重要的一环,他们与班级同学朝夕相处,能够实时了解同学的情绪及行为变化。如果他们能够对班级的心理意外情况采取正确、及时的应对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成都市第三十七中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既有初中学段,又有高中学段,共有46个教学班。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然而由于现实因素,学校仅配备了一名专职心理教师,日益增长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需求和师资匹配缺位间形成了较为尖锐的矛盾。因此,如何遴选并培养一支专业的班级心理委员团队,发动学生力量,壮大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队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四阶段、多途径的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提升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胜任力,学校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四阶段、多途径的培養模式。
(一)四阶段培养模式
1.精心选拔
为了让心理委员能够切实发挥作用,把好“选拔”关非常重要。相较于其他班干部,心理委员的选拔对个人性格特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拔时需要进行多重考量。在长期实践观察中,我们发现具备以下条件的心理委员能更好地开展工作。首先,为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再者,热心班级心理工作,具有服务意识,并且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该生对心理学专业感兴趣,在开展心理委员工作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生涯探索,优化生涯决策,可谓一举两得。
选拔工作还需要多方联动。在开始启动班级心理委员选拔工作之前,学校德育处和心理健康中心面向班主任进行了关于班级心理委员的重要性和选拔标准的宣讲与培训,从而让班主任能够更好地在班内发动宣传。全班同学通过自我推荐、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心理委员。考虑到中学生在青春期的性别差异,每班设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如果班级的男女比例情况比较特殊,也可以特殊情况特殊设定。我们还特设了心理委员实习期,实习期结束后,班主任、心理教师和班级学生代表投票表决后心理委员才能实现转正,转正后学校将统一颁发聘书,用仪式感激发心理委员的工作热情。
2.能力培养
如果说工作热情是动力催化剂,那么工作能力则是决定心理委员能否做好这份工作的关键因素。心理委员想要更好地开展工作,需要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避免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形成思想误区;明确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能够运用基本的心理辅导技巧,例如心理危机的识别、危急个案的转介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主题心理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面对不同的工作对象能灵活调整工作方式。为此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培训。
(1)丰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
心理委员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如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调适的方法、心理危机的识别及应对方法、如何获取有价值的心理资源等。除了普及性心理知识培训外,还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委员进行实用性强的菜单式培训。(见表1)
(2)掌握基础的心理辅导技能
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作,心理委员还要掌握一定的咨询技巧,包括有效倾听、保密原则及保密例外原则的合理运用等。当班级同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时,心理委员应主动倾听,对其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
此外,我们还将心理委员的干预工作进行了分级处理,以应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委员只能处理较为简单的心理困扰,如果求助同学需要的心理帮助远远超出心理委员的能力范围,心理委员应该将其转介到心理老师处。对于存在自残、自伤行为和较高自杀风险的学生,心理委员应立即上报班主任和心理老师,进行危机干预。分级处理不仅能保证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性,还能减轻心理委员的工作压力。
(3)学习组织心理活动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心理活动吸引同学的注意,引导同学在活动中感悟健康的心理状态,提升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这是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教师可以放手让心理委员尝试设计心理活动或心理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并对其进行点评和反馈。在心理委员开展班级活动时,心理老师到场指导,积极支持。
(4)灵活调整工作方式
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是服务班级同学,由于每个同学对心理工作的认知不同,有时会得不到支持和认可,甚至可能会遭到冷遇和排斥。同时,在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时,心理委员可能会被迫卷入同学间的人际冲突或师生冲突。因此,心理委员要采用有效的工作方式,既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同时让同学接纳、认可并支持其工作。
3.实践指导
经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后,心理委员的胜任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这不足以妥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尤其初中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遇事难免紧张。因此在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时,心理教师进行了实践指导,其中包括如何处理因工作带来的人际冲突、如何对心理状况不佳的同学进行心理关护、如何正确完成“班级心理晴雨表”、如何更好地使用“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等。尤其在心理委员刚开展工作时,心理教师的陪伴和指导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工作信心,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切实的感悟。实践指导多以心理教师一对一进行,心理教师要鼓励心理委员去探索、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闪光点,从而提升工作效能感。
4.感悟提升
在工作开展中,心理委员会有很多感悟和体会,我们通过工作日记、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等形式帮助心理委员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整体评估和反思,从而实现胜任力水平的自省提升。
(二)多样的培训方式
为了提升培训效果,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运用多种培训方法,增强培训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学校的具体实践中,以下六种培训方式有着操作便捷,实效性强的优势。
1.团体辅导
在团体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更能提升其对团体的认同感和专业知识的吸收。学校邀请专业老师带领心理委员开展了“团队破冰”“认识自我”“情绪调节”“共情能力培养”“如何倾听”“如何做好生涯规划”“如何开展班级心理活动”“心理危机识别及正确应对”等系列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在活动中学习、感悟、提升,帮助心理委员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心理委员团队文化的建设,增强了心理委员的归属感。
2.个别指导
有針对性地进行一对一指导。根据心理委员能力水平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心理教师将进行一对一指导,缓解心理委员的工作焦虑,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与困难。
3.读书会
邀请部分有意愿的心理委员参加心理读书会(线下或线上),一起阅读心理书籍,例如《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入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非暴力沟通》《自制力》《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以此丰富心理委员的专业知识储备。
4.每月工作汇报
学校专门设计了“班级心理晴雨表”,让心理委员就本月本班学生的总体心理状态、学习状态、人际状态、情绪状态进行评分。同时汇报本月班级重大事件及需要关注的普遍心理问题,班级近来需要关注的同学(注意保密),班级近期是否开展心理健康或生涯教育相关的活动,汇报人近期所做的心理服务及感想,遇到的困难及希望得到的帮助等。如无紧急情况,一月汇报一次,心理老师就心理委员汇报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对班级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追踪评估。
5.工作总结与表彰
每学期开展一次工作总结会,对在每月汇报工作、班级心理活动开展、班级紧急事件处理等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心理委员进行表彰。
6.问卷调查
每次培训结束后,心理老师会发放相关问卷了解参培学生的感悟和建议,为后期开展培训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三、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在心理委员的培养中还需要注意平衡他们的工作和学业,培训和工作开展都不能占用他们过多课余时间。因此,心理教师要控制好培训的频率,高效地完成每次培训。
心理委员对中学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对其胜任力培养途径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因此,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心理委员的培养工作,很多学校都探索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培养模式。正是基于对这些优秀经验的借鉴和学习,学校最终探索出了四阶段、多途径的培养模式。同时,心理委员自身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增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用更好的身心状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谢丹,王晟寰. 心理委员胜任力调查分析与对策探究[J]. 成才之路,2021(30):64-65.
[2]陈宇燕. 三阶赋能:中小学班级心理委员胜任力培养路径[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6):61-63.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