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父母应关注小学阶段大孩的同胞接纳问题
2023-05-30苟凌璞
苟凌璞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使家庭中第一个孩子由独生子女变为大孩。小学阶段的大孩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同胞接纳问题在他们当中十分普遍。对二孩家庭中小学阶段大孩的同胞接纳问题,从大孩自身、家庭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提出相应对策,以改善小学阶段大孩与二孩之间的同胞接纳问题,促进大孩健康成长。
关键词:二孩家庭;同胞接纳;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4-0076-02
一、小学阶段大孩同胞接纳问题的原因分析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很多家庭从原先的一孩家庭转换为二孩家庭。大孩是指同胞关系中年龄最大的孩子。同胞接纳是指二孩家庭中大孩对二孩的到来感到愉快,在心理上对自己大孩的身份表示认同,在行为上没有或极少有排斥二孩的表现。当父母难以平衡对两个孩子的爱时,会使大孩难以接纳二孩,出现一系列消极心理和行为,例如,性格变得自卑、焦虑、易怒,疏远父母,出现退行性行为、报复性行为、叛逆性行为、表演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1]。
小学阶段大孩的思维以具体思维为主,遇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无法理解父母为何会更关注二孩,这种巨大的落差感如果未及时得到引导,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小学阶段的大孩出现同胞接纳问题,是由大孩自身和家庭教育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大孩自身
1.气质与性格
气质指的是在行为和情绪反应及调节等方面具有生物基础的个体差异特征,而性格是社会文化学习过程的结果,是指个体在自我概念、目标、价值上的差异特征。同胞间不同的气质会影响大孩的同胞接纳,表现为大孩与二孩的气质类型差异越小,同胞接纳越容易[2]。在性格层面,研究发现,性格积极开朗的大孩,同胞接纳水平更高,而易抑郁、焦虑的大孩会对母亲与二孩的良好互动产生反感[2]。
2.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指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替代性分享及自动模仿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使个体快速地感知他人的情绪,是个体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的大孩共情能力发展还不完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升。研究发现,大孩的共情能力越高,同胞接纳程度越好,同胞冲突现象越少[3]。在与二孩的交往中,共情能力强的大孩会更多地考虑二孩的感受,从而增进同胞之间的接纳。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小学阶段的大孩社交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学校或家庭周围的同龄伙伴,他们会在与同伴交往时构建出与他人相处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会影响他们对待二孩的方式。研究发现,同伴关系影響同胞关系,积极的同伴互动能改善消极的同胞互动[4]。
(二)家庭教育
1.父母之间的感情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父母之间的感情与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是相互作用的,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会影响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样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会促进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小学阶段的大孩处于模仿期,主要是通过模仿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研究发现,二孩家庭中夫妻感情越好,大孩越容易接纳二孩,而夫妻之间的感情不和,则会使大孩与二孩之间出现更多的矛盾[4]。
2.大孩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有着血缘关系的子女通过互动交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家庭关系。小学阶段的大孩理解事物的能力、对事物的客观认识还停留在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上。在很多二孩家庭中,父母存在对二孩的偏爱与对大孩的忽视,这会引发大孩的自我怀疑——认为父母不爱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不利于父母与大孩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大孩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会影响大孩对二孩的同胞接纳。研究表明,当父母对待大孩时表现出喜爱、公平公正,那么大孩也会爱护二孩;而父母如果对大孩表现出不喜欢、厌烦,那么大孩也会以负面情绪对待二孩。
3.父母对大孩的养育模式
父母的养育模式可以分为两类,即积极的养育与消极的养育。小学阶段的大孩对待世界的态度与价值观还未成形,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模式时,会让大孩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被理解的,也会积极地对待自己与身边的人,积极的应对模式有利于大孩与二孩之间的同胞接纳。反之,如果父母对大孩采取消极的养育模式,那么他们应对外界的模式也趋向消极,难以建立和谐的同胞关系。
二、如何促进小学阶段大孩的同胞接纳
如何改善大孩的同胞接纳问题?家庭教育是关键。结合以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二孩家庭的教育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培养大孩的良好性格与共情能力。
小学阶段的大孩性格还不稳定,故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大孩积极乐观的性格和生活态度,提升大孩的共情能力,帮助大孩更快地适应自己作为哥哥或姐姐的新角色。
第二,构建和睦的夫妻关系,采取积极的养育模式。
小学阶段大孩仍处于观察学习阶段,父母的相处模式塑造着大孩应对他人的模式。因此,如果父母能够从容地解决夫妻之间出现的问题,那么大孩也会在观察父母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处理与同胞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采取积极的养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能使大孩更容易接纳二孩。
第三,接纳大孩的“反常行为”,提升大孩的安全依恋水平。
二孩突然到来,给大孩带来了很大的心理不适应,会导致其行为的倒退,父母一定要无条件地接纳大孩的反常行为。比如大孩要人喂饭,和弟妹争着要妈妈抱等行为,只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像原来一样爱他,试图用和弟妹一样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父母这时不能责备或不管他,而应理解和引导他,让大孩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因二孩的出生而变化,提升大孩的安全依恋水平,从而促进大孩对二孩的同胞接纳。
第四,公平对待,培养大孩的责任心。
在一些二孩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不同的,这可称为“差别对待”。一些父母在情感关注、亲子陪伴方面更多倾向于二孩,这会使大孩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父母的爱,并怨恨二孩。因此,父母应打破“二孩更需要关爱”“大孩要让二孩”等思维定式,认识到两个孩子均需要关爱,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在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时不能让大孩一再忍让。此外,父母在照顾二孩时可以适当给大孩提供一些机会,比如给弟弟妹妹冲奶粉、辅导作业等,这有助于增强大孩对二孩成长的参与度,培养大孩的责任心,减少同胞冲突。
三、小结
小学阶段的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还不充分,对于二孩的出生,很多大孩会出现同胞接纳困难,不仅会影响大孩在家庭中的幸福感,还会影响大孩的社会认知能力。因此父母应重视这一问题,反思以往家庭教育的不足,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通过培养大孩的共情能力和责任心等措施促进大孩对二孩的接纳。
参考文献
[1]李艳梅. 小学二孩家庭长子女同胞接纳现状调查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2]王杰. 二胎政策基本国策与时俱进[J]. 中国民政,2015(21):59.
[3]冯墨女.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4):144-147.
[4]孙雪洁. 头胎儿童移情与同胞关系的关系:父母婚姻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同胞关系干预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7.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