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2023-05-30杨培涛杨一宁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

杨培涛 杨一宁

【摘要】本文梳理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论述产学研协同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发挥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强化高等院校的育人功能、搭建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与科研转化的平台、提升企业价值创造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实现产教研融合、政企校研协同增效,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实践创新能力 产学研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6-0101-04

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关键能力。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转型,很多院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培养定位划分不够清晰、教学内容和形式陈旧滞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缺位、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等问题。新时代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紧跟时代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学研教协同发展,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实用技能和创造能力。这要求高等院校不断改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改宗旨,利用新型技术、新理念和新手段,通过产学研教实践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本文从政产学研协同驱动的视角出发,论述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策略,以期达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即培养创新意识强、创新能力过硬、技术管理水平高、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政产学研协同驱动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多散见于某一具体领域的硕士培养计划的论述中,如农业、商业、法律、工程、翻译、医学、教育等领域。产学合作教育或称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最早由美国赫尔曼·施耐德(Herman Schneider)教授于1906年提出。美国学者斯腾伯格(1996)认为,实践智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在英国,Robbins在1963年研究英国的研究生教育时指出,研究生教育的内容应与工商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实施新实践课程,培养研究生在集体中与别人合作共事的能力。Stiwnea E.E.(2015)在研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时认为,研究生培养最有价值的关键技能包括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抵抗工作压力等5种能力。Ananthakrishnan(2019)论述了印度医学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负面清单,建议从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和培养监督等方面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Zhang(2021)建议将思政元素融于医学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提出提升医学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路径:师资队伍的合理性、平台资源的优化、制度建设的规范化、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国内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的急剧扩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培养单位和教育界都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向兴华等(2016)认为,依据各种能力因素在实践活动的作用领域,可以将实践能力划分为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和情境实践能力。曹雷(2018)提出影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四大影响因素模型:课程学习、导师指导、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陈战波(2021)依据地方财经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四个问题,提出根据培养内容、核心课程、创新实践、科研能力构建研究生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深度融合的自适应教学模式。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不难看出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实践能力培养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非常重要。国外学者系统研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文献相对较少,而国内学者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等少数领域,如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等某一领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体系,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挖掘,更没有从政产学研协同驱动的视角探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

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专门知识、理性思维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良好伦理道德的特定社会职业高级专业人才,既具有特定职业理论的指向性,又具有特定社会职业实践的依赖性。特定职业理论的指向性就是具备胜任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与技术,并经过长期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以及具备该种职业的伦理道德;特定职业实践的依赖性就是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既具备特定社会职业的一般实践能力,又具备特定社会职业的专业实践能力,前者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自学能力、应变力、执行力、分析力、筹划力和反思力等,后者包括发现、分析、常规解决以及创造性解决特定职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如农业硕士不仅需要掌握农业、林业、牧业、渔业领域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还要求在农业调查实践、农业发展规划与设计实践等专业实践训练中具备研究报告撰写能力、项目筹划与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政产学研协同驱动的必要性

政产学研协同驱动是指政府、企业、高校与研究单位等相关单位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按照社会需求共同完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个过程将生产、科研、教育、服务社会需求四种社会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涉及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等相关利益主体。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引导企业和高校或科研院所参与产学研教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實践创新能力培养基地项目中来;企业参与搭建产学研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和廉价的人力资本,即导师和研究生,达到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经济利润、降低人力成本以及完成教学任务、培养研究生的目的,实现自身利润(或价值)的最大化;高校通过参与产学研教协同对接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建设,整合优化政府、社会、企业和自身的资源要素,完成教学、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的任务,实现基础性科学知识的生产,以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提高办学水平和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服务社会;科研单位参与产学研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建设可以节约科研成本,完成科学项目的研究任务,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或技术合作推广,最终服务社会,提高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政产学研协同驱动是新时代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服务于产业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实现政产学研教融合、政企校研协同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新经济、新业态和白热化的社会需求,政企校研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改革政企校研条块分割的線性管理模式,整合优化创新过程中的物质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要素流等全资源流,实现政企校研等主体的柔性无边界和跨边界的协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良性驱动,为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并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和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政产学研协同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政产学研协同驱动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都是协同驱动的主导者,在维护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应结合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和区域文化机制,跨越传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分割模式,不断牵引、整合、开发和优化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制度、文化等要素资源,创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同增效的现代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型模式,以实现产教研融合、政企校研协同增效。

(一)发挥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是新时代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策者与监管者,更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宏观层面的主导者,应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发展机制,夯实支撑条件,优化规模结构,全面提高质量,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构建人才聚集高地。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一方面要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制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宏观规划,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行业产业协同推进、培养单位多渠道筹集经费、受教育者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相关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资金投入,共同搭建产学研协同的联合培养基地,推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打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合培养机制的障碍,通过制订和完善有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包括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税收制度等,引导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规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监测分析,建立专业学位质量效益与授权审核、招生计划分配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强化各省级学位委员会、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本地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支持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质量指导和监督,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例如,湖南省政府为了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实施了“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投入大量资源(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制度、文化等)着力打造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各类研究生产学研协同的联合培养基地——岳麓山国家实验室,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端人才,以服务于湖南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高等院校的育人功能

培养和造就有修养、高素质、能创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教育目标。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发展与服务社会需求的功能,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微观实施的主导者。一方面,高等院校应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目标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发挥产学研教的自身优势和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的协同优势,组织实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严格把控生源选拔、学制设置、导师遴选与考核、职业发展规划、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培养计划制订、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教学实施、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考核、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建设、产业平台孵化与技术转化以及全过程的监督与评价等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培养平台或联合基地,探索“通识性—体验性—服务性—探索性—验证性”产学研协同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培养单位应从学科前沿引导、学术规范教导、科研方法指导等方面完善研究生学术人格,指导研究生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承担研究生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提供科研项目支撑与经费保障,并参与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建设等。研究生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人,其主要职责是依据职业发展规划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要素资源,完成研究生教育培养环节中各项理论教学任务和实践教学任务、创新能力塑造、服务意识的养成、道德情操的提升等,使其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国际农业前沿领域,及时修订农业硕士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县级政府+农业龙头企业+高校+农(林)业研究院+联合基地(科技小院)”的政产学研协同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为湖南乡村振兴培养了大批种养殖技术、农林业管理、乡村旅游管理、现代物流仓储、农业机械技术、食品研发等领域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三)搭建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与科研转化的平台

科研院所是知识生产和科研创新的中坚力量,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科研项目支持与经费保障以及技术支持。一方面,科研院所可以整合和汲取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利用企业生产平台与资金优势实现跨界协同合作,为参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的研究生和导师提供课题支撑和经费支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导师能够深入实践一线,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目标,挖掘和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降低企业产品技术研发的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科研院所通过参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基地)项目,可以利用政府的政策资源和资金支持、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与人力优势、企业的生产设备、信息、资金、文化等要素资源,降低科研项目的运营成本,缩短课题研究的时间,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并提升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达到协同增效的良性状态。例如,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利用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项目,积极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搭建“中国油茶科创谷”,联合培养了一批油茶良种培育、高效优质种植、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提高了油茶科技的转化效率,推动了湖南油茶产业向千亿市场转型。

(四)提升企业价值创造与服务社会的能力

企业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是產学研协同驱动创新产业链上的重要参与主体,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提供资金、设备、信息等要素资源。企业应突破技术限制壁垒和专业人才的稀缺性以及产业政策的边界障碍,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的科研、政策、信息、人才、资金等优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实现企业增产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生产、运营、财务、管理、诚信、竞争力、品牌、信息等方面的资质、能力与优势,积极参与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体系中,主动与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驱动的大数据平台、工业云平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平台以及产品生产促进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提高生产效率、市场占有率、企业利润率、企业知名度以及服务社会的贡献率。另一方面,要打破企业自身发展的边界局限,与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协同合作,促进政策在企业落地、推动科技在企业转化、吸引人才在企业就业、提升创新全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实现信息跨界共享,风险共担,各主体协同增效。例如,湖南油茶企业突破自身技术和人才壁垒,积极开展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岳麓山实验室等单位合作,围绕油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研发链,积极推进多种经营模式创新,实现了油茶生产标准化、作业机械化、加工绿色化,大大提升了油茶企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

产学研协同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努力,才能构建高效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实现产教研融合、政企校研协同增效。

参考文献

[1]向兴华,李晴虹,刘捷.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的质性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

[2]曹雷,才德昊.全过程与系统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

[3]陈战波,韦欢.研究生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以地方财经本科院校专业型硕士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31).

[4]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

[5]徐辉,李薇.大学功能的世纪演变[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产学研协同驱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XJK17BGD08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培涛(1975— ),湖北随州人,博士,硕士生导师,金融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杨一宁(1981— ),湖南会同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学。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能力
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探索
职业院校化学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提升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CDIO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离散数学课程的改革研究与探索
基于结构模型竞赛的土建类实践教学研究
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农林院校理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