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体条件下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023-05-30梁美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施策略:强化思政教师信息技能训练以提高思政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深化思政课程混合教学内容以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强化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建设以不断优化线上线下资源供给、重构思政课堂教学环节以实现思政课程线上线下相融合、构建思政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实现线上和线下协同育人。
【关键词】线上线下融合 思政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6-0036-03
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精准把握和对接思政教育的新需求,通过线上线下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双向融合,有效整合社会实践、社会热点等思政元素,将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模式向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领为辅的融合教学模式转变,才能解决思政教育传统模式难以有效处理的难点和堵点,不断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当前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思政课讲究时效性和针对性,要让思政课“活”起来,必须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国家事业发展最新成果及时融入课堂中,进入线上平台。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设计主体是教师,目前由于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比较少,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整合和提升,这些都要求思政课教师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处理能力。课题研究小组对广西区内7所高职院校的235名思政课教师和824名学生分别开展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信息能力”和“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需求”问卷调查。问卷中,只有108名思政课教师(45.96%)能够较为熟练地对最新的时事、政策等内容进行视频剪辑等的加工,并把加工过的素材融入线上线下教学中,可见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授课内容相对滞后
当前,尽管平台会提供技术支撑,但是线上教学内容还主要依靠教师生成。而教师生成的资源目前没有具体的质量标准,导致有的质量高,有的质量低。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混合教学的形式,认为只要有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就是混合教学,而没有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导致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授课内容不够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例如,在线上线下思政课融合课例展示中,有的教师设计线上内容时没有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没有做到与线下教学内容相互呼应。这些问题在我们开展的“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需求”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在问及“你认为现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缺点是什么”时,180名学生(21.84%)对线上平台内容不是很感兴趣,211名学生(25.61%)认为线上线下内容重复率高。
(三)基础装备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特别是网络平台的支撑。尽管当前很多平台可以解决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技术支撑问题,少量班级在使用网络时比较顺畅,但将大量的课堂搬到线上时,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随意切换容易出现卡顿等现象,学校的互联网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访问线上教学内容,破解学生上网难的问题,是线上线下教学基础装备建设的目标之一。另外,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服务平台上,教师上传资料、设计提问、师生互动和监督指导等一体化有效衔接还有待完善。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学生“你认为现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缺点是什么”时,有611名学生(74.15%)反馈线上平台经常出现问题,381名学生(46.24%)反馈网络环境不理想。
(四)考核评价有待进一步优化
考核评价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有力措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的变化势必会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考核评价提出新的要求。考核评价涉及教育教学导向问题,影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改革效果。比如,由于评价体系的变更涉及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方案的修订,在程序和要求上比较严格,有些学校来不及调整教学评价,或者执行的教学评价和學业评价过于简单,没有很好地体现线上线下融合的特征,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很难达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强化思政教师信息技能训练,提高思政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是现代教育方式的重要体现,更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发展的客观需求。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内容要紧扣时代发展脉络和社会发展,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思政课的特点,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对央视网、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App、人民网、哔哩哔哩App、线上展馆等平台上的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二次开发,以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学校对广大思政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培训要贴合思政课特点,重点放在资源的收集和二次开发上。网络视频下载软件“维棠”、视频剪辑软件“剪影”、线上线下“职教云”建课平台的应用和幻灯片制作可作为培训内容,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处理能力和对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另外,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共建共享机制,通过组建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教师示范团队、集中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备课等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深化思政课程混合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运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深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导向,围绕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进行设计,一切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及时把国家最新的政策和前沿的思想动态融入思政教学中,深化教材内容,让教材“活”起来。要对线上教学部分内容和线下教学部分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处理,使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起来。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材第十章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的教学中,针对教学对象为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笔者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五个课前任务:一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办奥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廉洁,请你找出冬奥会的“绿色看点”;二是预习课本,找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包括哪六方面内容,并举例说明;三是柳州市是如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四是柳州新能源汽车拥有量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新能源专业的学生,请调查柳州新能源汽车自推出市场以来节能减排等方面有什么改变;五是你的家乡现在或曾经面临哪些生态环境方面的严峻考验,现在有了什么样的改变,你打算怎么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推动者。这样的线上设计既体现了教材的内容,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既紧扣时代最新热点,又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三)强化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建设,不断优化线上线下资源供给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奠定了基础。在高校普遍建立可视化和体检化的信息终端能为思政课的改革提供技术支持。比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新建了2间VR思政实训室,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般体验全国的红色资源。同时,学院还购买了“职教云”平台,为开展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信息技术基础保障。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线上线下思政教学资源标准化建设,把思政资源库的建立和完善作为线上线下教学的基础工程,并将其列为每年思政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同时,高职院校要给予经费支持,组织教师进行思政教学专题线上线下资源的主题制作。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习强国App、人民网、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等平台的媒体素材,从中选取优质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形成丰富且有时效性的资源,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供案例和鲜活素材。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线上资源库,丰富学校的思政课资源库,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供给。
(四)重构思政课堂教学环节,实现思政课程线上线下相融合
新时代思政课要聚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聚焦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学选用的案例要贴近生活,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施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拓展了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思政课教师要统筹思政课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特别是在聚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时,要思考:课前如何利用线上路径和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前置,提前把学生引入课程;课中如何实现与课前内容的有效衔接;课后的线上交流和考核如何与课前、课中两个环节有机统一。应根据教材内容、课程特点和课程要求重构思政课堂教学环节,实现思政课程线上线下相融合。例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教学中,借助“职教云”平台,可实施“课前导思—课中学生分享、教师引领—课后实践促知行”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前,教师深入分析学情,要求学生认真查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薄弱点设置线上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有关内容;课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分享成果,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引领;课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实现知行合一,通过课堂的整体设计和教学使学生整体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方向,激励学生为绘就中国未来发展蓝图而奋斗。
(五)构建思政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线上和线下协同育人
考核评价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融合的优势,根据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线上线下考评体系,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供实践基础。线上线下的考核方式能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例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了四个维度的考核指标,分别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系统评价。多维度的评价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真实能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此外,学院還构建了多维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评价延伸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其中线上诊断评价占15%、线上过程评价占45%、线下结果评价占40%。学院在教学中用智慧职教收集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全过程数据与实时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结果评价方式,同时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智能平台记录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增值评价,这样的设置避免了“一次考试论成败”的情况,能更加客观地呈现学生的成绩,并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本身。
经过一年多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我们变革了思政课教学供给方式,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改革了教学评价方式,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在后期的问卷调查中(样本N=1 460,调查对象:职业院校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学生),90%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学生普遍喜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但在线上部分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选取上经验还稍显不足,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衔接有时还比较生硬,缺乏系统性。今后,我们将提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备课的精度、深度和广度,不断打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温度、广度、力度和效度的思政课堂。
参考文献
[1]凌小萍,张荣军,严艳芬.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
[2]杨一丹.深度学习场域下的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构建[J].江苏高教,2020(6).
[3]黄学锦,廖丹.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22(12).
[4]张倩,马秀鹏.后疫情时期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建议[J].江苏高教,2021(2).
注:本文系2021年度柳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B类重点课题“高职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21ZJ-B0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美(1978— ),广西横州市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建。
(责编 蒋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