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5-12-11周玲李湘文袁连海
周玲 李湘文 袁连海
摘要:在人才市场需求和高考改革推动下,各独立学院向应用实践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为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教研教改做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99-02
随着我国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不断快速发展,独立学院均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模式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教研教改,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通信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计算机通信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院现有的教学模式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步伐,导致理论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学生的实践创新与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的创新速度不协调,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当前社会对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院该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创新意识,与企业技术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出现毕业后找工作困难或从事了非通信行业工作的现象。为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为我院该专业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一、目前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当前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仍然相对比较传统,教学手段也相对陈旧,以教师的授课为中心,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使得学生在低年级基础专业课学习时被枯燥的理论击垮,最终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另外,学院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导致学生重考试轻实践,缺乏实践创新能力,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真实水平,也就无法掌握过硬的技能。
2.教师团队建设不完善。和多数新办高校一样,专业教师呈现年轻化,很多教师刚走出高校,又进高校,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素质不够扎实,不熟悉教学课程,这严重影响着教学水平。另外,教师队伍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导致课程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更加突出的是,个别教师在临近考试时划重点、圈范围,提高及格率,出现了学生成绩不真实、学生自我安慰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3.学生学习不主动。作为独立学院,我院的生源较二本院校相对要弱一些,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同时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理论课程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较为困难,导致缺乏兴趣,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学生没有束缚、压力和学习上的成就感,出现了波逐流、从众的现象,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高中的“口号式”教育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意识薄弱,缺乏自信,没有冒险精神,缺乏学习主动性,习惯于跟随性学习,形成了依赖心理,无法自主学习。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4.学院提供的实践机会不足。虽然我院有省级示范中心的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完备,但是学院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同时学院还缺乏完善的实训基地。另外,学院在设置教学课时的时候,没有完全按照专业特色设置学时,导致实验课时不足,学生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由于学院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导致学生在实训期间,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实训岗位,就算找到了对口的岗位,也只是在其中“跑跑龙套”,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和锻炼。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内容
制定和实施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将使学生从传统的闭门造车培养模式向以注重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一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持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如何提高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的教学水平,课程体系的优化至关重要。首先是根据深入调研,贴近市场需要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同时增加学生选课范围,激励教师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把科研成果引入日常教学,成为综合性实践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其次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反转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走向讲台与同学讨论,变教师授课为学生讲课,变学生被动听为学生主动学,学生相互研讨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讲师的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实践能力训练。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是培养具有现代化通信管理理论基础,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通信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以及较强的应用、维护管理网络的能力,实现通信信息化的专门人才。首先,制定详细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有效开展各项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由教研室制定,最后工程训练中心与教研室共同检查、督促和考核。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强化实践技能。督促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考试,加强实践研究,以积累经验。组织社会上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确保每位学生了解专业动态,不断调整学习方向。在学生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后,可安排一些项目交给他们完成,并全程跟踪完成过程,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确保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后,能独立完成本专业领域内的工程项目,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第三,在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上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并力争使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都能全程参与,在项目中得以学习,得以提高。
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和校内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制定教师评价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教师聘用机制,重点为培养青年教师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和条件。通过让教师在国内外大学开展短期研究、访问或合作研究,接触学术前沿,提高创新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青年教师的作用。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基地,验证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基础,积累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创新。实验室建设与产业的发展能够互动,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和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的自主性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室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可以增加开放性和学生自主性。实验中心应做好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建设详细规划,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在学校建设中的比例,保证实验室建设经费按规定比例增长。同时又要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改革实验教学手段,为培养具有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提供技术保障。
4.重视学生生产实习环节,提早进入自主设计阶段。优化学生生产实习环节,建设和巩固生产实习基地。学院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生产实习活动拓宽知识面,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项赛事,组建结构合理的“研究小组”和其他专业专项研究小组,相互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重视“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项目当中,通过研究交流,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应增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让师生得以深入实际,自主参与到企业的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够得到很好锻炼,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5.实际效果问卷调查。为了评估学生对培养模式的看法,我们选取了2个改革试点的教学班,共120名学生,与没有参加教学改革的相关2个专业教学班一起以问卷方式开展调查。通过对比结果,改革试点班在各个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在培养模式是否切合学生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否强化实际动手能力、是否有利于掌握全方位的技能、是否可行和值得推广等主要调查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这套教学改革模式切实可行,效果显著,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认可。
三、总结
本文针对我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的研究,提出了以工程实践和应用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从教学改革入手,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结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一致赞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围绕课题目标,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尽早形成一套真正能够培养出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军,雷亮,向毅,游明英.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11).
[2]尤磊,王财玉.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0,(13).
[3]何满辉,赵宏霞,万君.基于产学研的定制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吴树畅.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