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与能力提升研究

2023-05-30余军华

关键词:专业教师公共管理课程思政

摘 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教师是关键因素。对于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而言,“课程思政”素养由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三个部分构成,“课程思政”能力可以分为九大能力。公共管理教师应该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认知层面的素养,通过培训和交流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学校层面应该通过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管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通过系统性的协作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运行和考核评估机制。

关键词: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与能力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TPACK框架下经管类‘金课的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2020576)

作者简介:余军华(1975- ),男,湖北鄂州人,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课程思政”在育人中的根本方向,具有重大的政治和战略意义。从政治层面来看,它关系到如何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关系到高校政治思想功能的发挥;从战略层面来看,“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育。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其实质是对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整理和汇总,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使立德树人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创新课程思政内容和实施课程思政活动的生力军,“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每一位教师去落实。因此,有必要提升“课程思政”的素养和能力。公共管理专业的课程大多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相关,公共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应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培养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和能力是高校管理层和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与能力的时代意义

(一)是响应党和国家倡导各门课程育人政策部署的重要要求

高等学校的课程除了传授知识,还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和德育育人功能。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所谓课程育人就是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党、国家和社会的意志,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件中强调,“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及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在课程教育中科学合理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每一门课程中都能够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总之,只有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和能力,才能完成中央的教育政策部署,才能确保在所有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具有较强政治信念和道德操守的人才。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领域,要求包含学科、教学、教材和管理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要求教師和学生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组织教学。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强调,高校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都要深入贯彻立德树人宗旨,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强调了教师是教育的关键。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从“传播”到“塑造”,不仅加深了教育的内涵,更是指明了教师的育人方向。教师如何塑造?“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重要途径。

“课程思政”理念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从其实质来看,重点在于课程和思政元素的交相融合,具体是“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3]。课程思政理念表明“课程思政”比“思政课程”的范畴更广,因而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深入互动。由于“课程思政”在育人过程中带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因此教师在该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落实[4]。

(三)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内在追求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对全国广大教师的“四有”准则: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准则十分明确地确立了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框架,同时也是“课程思政”教师全面发展的内在追求。

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用价值与知识的相互融合,这里的价值就包含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因此,“四有”准则与课程思政的理念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高校教师只有在满足“四有”标准的基础上才能搞好课程思政教学。

二、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素养与能力

(一)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应具备的素养

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修养。《汉书·李寻传》写道:“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作为讲授国家政治、政府和社会管理课程的教师,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应具备三个素养: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理论素养。

1. 政治素养。公共管理专业,从学科门类、专业设置、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和内容等各个方面都与政府政治的关联性较大,因此在课程中体现的思想元素也比其他专业多。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要想落实“课程思政”各项任务,教师本人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主要是指个人在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水平等政治方面的修养。对于教师来说,主要表现在政治立场要坚定、要有较强的担当精神、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和国家政策。

2. 道德素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调节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品德的统称,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具体到“课程思政”建设,公共管理专业课师应该具备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操,树立弘扬正能量、传播红色文化的情怀,坚决同不道德行为斗争的规范意识。

3. 理论素养。要提炼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把它们渗透于课程教学之中,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大学生,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素养。因此,这就要求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要养成追求科学、求真务实、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深入理解专业理论和理论联系实践的素养。

(二)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关于课程思政能力,学者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刘清生(2017)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能力:強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增强“课程思政”内容融合的能力、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方法的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师自身素养[5]。赵伯祥(2020)根据课程的前后阶段,提出了六种能力:“课程思政”理念的把握能力、“课程思政”目标的设计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和融合能力、“课程思政”方式方法的应用与创新能力、“课程思政”自我评价能力、“课程思政”自我保障能力[6]。何天雄(2019)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德育能力,它由四个方面的能力构成:政治方向把握能力、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育德意识、挖掘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能力、准确把握德育教育时机的能力[7]。

综合起来,“课程思政”能力可以依据过程来划分,也可以依据横向维度来划分。本文认为,“课程思政”能力应该是一个立体的体系。纵向以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为依托,横向上可以对每一个阶段分维度展开。依据之前所提出的三大素养,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的特点,本文认为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九大能力。三个层面分别是:行为(教学)认知层面、行为(教学)组织层面、行为(教学)保障约束层面。认识层面的能力包含:政治认知能力、道德鉴别认知能力、理论洞察认知能力;行为组织层面的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思想元素组织提炼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创新能力;行为约束保障层面(也可以说是研究能力,或者说是自我发展的能力)的能力包括:课程思政理论的总结概括能力、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与反馈能力、课程思政路径的修改与调整能力。

这些能力涉及教师个人的觉悟和洞察、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师个人的自我提升和发展。结合公共管理专业教师本职工作的实际要求,公共管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应该体现在:确保教师素养的能力、教学能力、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三个大的方面。

三、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

(一)教师本人应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课程思政”认知层面的素养和能力

无论是素养还是能力的提升,学习是一要务。对于“课程思政”素质的提升,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学习。

第一,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要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的育人理念。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强调高等学校思政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提出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要求。对于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而言,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应该从事的崇高事业。公共管理专业教师传播的是关于公共事务的知识,同时也更能够发挥思想政治引领的价值。

第二,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应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

第三,承担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师自身要牢固树立“立德”的概念,自觉学习和践行担当和奉献意识,努力做好学生的德育引路人。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自身要践行爱党和爱国的信念与高尚情操,在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最后,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要认真研究和总结我国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和掌握前沿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二)要逐步建立培训、交流等渠道来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课程思政”目标和设计、思想元素提炼、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创新等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能力,主要可以通过培训、引领示范和经验学习与交流的方式来获得提升。

第一,发挥思政课程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各个高校的思政课程任课教师长期从事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和创新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可以为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所借鉴。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可以面向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开展专门的“课程思政”讲座或培训活动,逐步打造公共管理课程思政的标杆课程,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步提升公共管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第二,强化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的交流沟通,共享“课程思政”经验。公共管理基层教学组织要结合课程思政发展需要和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的特点,在教师群体中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交流与学习机制。同时,根据公共管理所授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特点,科学合理并循序渐进地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德育元素,逐步为每门课程建立课程思政元素库和案例库。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沟通交流,共享“课程思政”经验和成果。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采用示范课、教学观摩等形式分享课程思政经验,也可以采用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的形式,探讨课程思政心得和技巧。另外,公共管理学科要依据自己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定制“课程思政”标杆性示范课程,将《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等核心课程打造成本学科的课程思政“金课”,然后再逐步拓展本专业其它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三)在体制上构建全面的“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能力

如何提升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习和培训之外,还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从整体构建“课程思政”體系,不断加强“课程思政”的组织体系建设。

第一,要从整体上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和实施方案,要把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尽快提上议事日程。“课程思政”要紧紧围绕着实施目标和要求开展,不能仅仅靠教师的自由发挥。第二,公共管理基层教学组织要依据公共管理学科特点,依据公共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目标定位和要求,建立全面的实施方案和要点,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过程中。第三,要建立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机制,通过激励与惩罚手段并用,扎实推动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提升。

(四)加强协作,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运行和评估机制

公共管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提升和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校内各机构之间协作,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运行和评估机制来实现。

第一,加强与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借助他们已经成型的教学运行和保障机制,有序合理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第二,建设课程思政评估机制。考核与评估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利用好这根“指挥棒”才能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有必要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具体举措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把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成效逐步落实为考核评估教师的重要指标,对于效果好的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环节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在教师评教标准中加入课程思政效果指标,逐步加大该指标在评分中的权重。根据学生对教师评教的信息反馈,适时引导公共管理专业教师改进课程思政教学,不断促进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张成诗.论课程育人中思想政治育人与知识育人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104-108.

[3]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7(7):10-14.

[4][5] 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1-93.

[6] 赵伯祥.论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六种能力[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4):68-69+83.

[7] 何天雄.“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6):54-60.

[8] 宋乃庆,罗士琰.新时代中国好教师培育刍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8(7):19-23.

猜你喜欢

专业教师公共管理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助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两点建议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