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三维探析

2023-05-30陈彬

关键词:高校意义内容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仅是当前党和国家宣传工作的重要遵循,且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求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故事中最具感染力的故事,对于新时代高校而言,要将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聚焦需求”“定位内容”“选择路径”三重维度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具有新时代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意义;要坚持内容至上,重点讲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故事;新时代高校可通过坚守主渠道、创设新环境和拓展新阵地等方式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关键词:高校;中国共产党故事;意义;内容;路径

基金项目:2021年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年度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于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发展研究”(FJ2021XZB052);福建省教育厅2020年度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和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角下本科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研究”(JSZF2020042);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三个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教改项目(JSZK21260)

作者简介:陈彬(1990- ),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此后在不同的场合身体力行地生动讲述了不少中国故事,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

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党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故事中最具感染力的故事,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职能,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因此,新时代高校要主动承担好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历史使命,要回答好“为何讲故事”“讲何种故事”以及“如何讲故事”三个重要问题,将故事所蕴含的理论知识讲深、讲透、讲活,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的苦难辉煌,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一、聚焦需求: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起点与新高度,以“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作出了全新的思考与定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苦难辉煌就是一部最为生动的教科书,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新时代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性,创新思想理论教育的话语方式,达到提升育人质量的目的。

(一)新时代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的应有之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深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流、大融合,多元文化激荡交融成为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教育具有筛选、保护、传承、传播文化的作用,成了撬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支点,因此高校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实现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桥梁。新时代的高校是“以文化人”之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人,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提升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正是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责任和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话语体系中“西强我弱”的特征仍然明显,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故事,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这些故事蕴含的红色基因生动地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些故事是展现党的姿态、维护好党的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2]。对于新时代高校而言,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努力推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也是责无旁贷,因此,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直接关乎新时代高校在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否能够实现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新时代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途径

高校是青年人最多、思想最活跃、知识最密集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各种思想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成为常态,一些错误的思想,如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等纷纷抬头,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三观形成。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好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才能保证青年大学生不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和侵蚀。因此,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事关高校的正确办学方向,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全局性。

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最首要的目的就是要让青年大学生更加深入认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通过中国共产党故事具体化、形象化的描述和阐释,引导青年大学生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而内化为内心坚定的信仰和追求,自觉抵制西方错误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外化为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时代高校通过发挥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作用,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才能更好地巩固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三)新时代高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故事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通过真实的故事生动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之“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好”以及马克思主义之“行”。党史教育的本质内核是“不忘初心”。新时代高校讲好百年党史故事,要坚持以学生的思想困惑与现实诉求为需求导向,注重讲究话语艺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理论讲到青年大学生心里,以史论结合的叙事形式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听得进、听得懂,使青年大学生能自发地解读“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将来到哪里去”的问题,牢记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对青年大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将个人理想与发展融入中华民族发展,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目标是当前两个大局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所肩负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定位内容: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取材重点

中國共产党坚持为人民谋幸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为民族谋复兴,通过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持为世界谋大同,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可围绕以上内容作为重点故事素材来源。

(一)讲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故事

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坚守。我们党自创建之日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为人民谋幸福明写于旗、勇扛于肩、致知于行。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

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就要讲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讲好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故事。具体而言,在经济建设方面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在政治建设方面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故事;在文化建设方面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故事;在社会建设方面重点讲好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故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重点讲好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立足于新时代,还要讲好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故事、如何“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打赢疫情人民战、总体战、狙击战的故事,此外,还要讲好共产党人为民牺牲的英雄故事,如“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廖俊波故事,因此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要把“人民”二字摆在突出位置,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形象才会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更能形成合力。

(二)讲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不怕牺牲的历史,在党的带领下,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走向了如今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各种各样的主义、方案都以失败告终,大大小小的团体、党派竞相登场又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新时代高校要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故事;要讲好中国共产党在不懈奋斗中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故事;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4]。

(三)讲好为世界谋大同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而且致力于让世界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世界谋大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宣示,也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执政党脚踏实地的行动。

新时代高校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劲动力的故事,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载入党章,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到加入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五百多项国际公约,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在30%左右;讲好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中国方案的故事,在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疫情等对人类的威胁有增无减的国际环境下,先后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谋划“一带一路”倡议,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的故事,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重要条件。

三、选择路径: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实践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动员各方面一起做思想舆论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5]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作为新时代高校作为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必须坚持系统性思维,调动学校一切力量,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从坚守课堂主渠道、创设校园优环境、拓展网络新阵地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起以生为本、全员参与、多元立体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新格局。

(一)坚守主渠道: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

课程教学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特点,高校通过课程教学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重要的实践方式之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理直气壮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第一课堂。百年党史故事呈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人物、事件、精神等元素,是事实性与学理性的高度统一。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内蕴着以“讲故事”的形式“讲道理”,與增强高校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发展要求相契合,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可通过借助中国共产党故事的生动性、叙事性和趣味性将晦涩难懂的道理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表达出来,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结合中,找准故事与理论的结合点,运用多媒体播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党史纪录片或真实案例,以更加生动、鲜活的讲故事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把晦涩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通过“说理”来“取信”于学生,进而增强思政课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中,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党史相结合;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身边优秀党员的先进故事等作为鲜活例子来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践行初心与使命的责任担当,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

课程思政是当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教育实效的根本要求与方法,有效地把价值引领和教书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课程思政意味着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就是宝贵的载体之一,例如外语课程中在讲授感恩节为主题的篇章时,引发学生对于人生感恩的思考,从中提取适用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思政要点,结合疫情,挖掘中华民族展现出的感恩互助精神,从全球团结抗疫自然而然地引出中国共产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农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国共产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故事;建筑类专业的课程可以讲讲成渝铁路、港珠澳跨海大桥等伟大成就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的故事。

(二)创设优环境:结合校情营造浸润式校园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具有怡情、励志的“无声教育”作用。新时代高校可结合地方特色建设蕴含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校园环境,通常可从硬件设施和文化氛围两个方面作为主要抓手。

在硬件设施方面:高校可巧用图书馆、广场、教室、宿舍、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来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通过提供党史书籍、展示党史小故事、介绍模范党员事迹、宣传历史重大事件等方式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7]。在文化氛围方面:依托学生红色文化读书社或社团,让青年大学生成为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主体之一,抓住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举行主题教育活动,如青年节里的爱国精神,建党节里的理想信念都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时间点,可结合地方党史故事,通过举办演讲、话剧、微视频、绘画或歌曲等艺术作品设计多样方式,贴近青年学生实际,使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活”起来,让青年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可以接收到浸润式的熏陶,感受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魅力,积极向组织靠拢,从而进一步引导青年大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三)拓展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依靠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开展场景式、空间化故事讲述,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赋予中国共产党故事新意与活力、情感与温度,在故事讲述者与受众之间形成互动共鸣、实现对话交流、促成理解共识,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面对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应顺势而为,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坚持以生为本,时刻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大学生的所思所想。需要用适合大学生表达习惯的话语体系,善用新媒体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坚定地用中国共产党故事正能量掌控虚拟空间话语权。例如高校宣传部门、辅导员等学工队伍可以借助学习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视频号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开辟诸如建党一百周年、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程等主题专栏,在微信公众号上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推送短小精炼的中国共产党故事。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时代高校可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开展互动式、沉浸式教学,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处于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国际传播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也将迎来最大的机遇。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诞生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蕴含着中国智慧,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新时代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要通过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的传播方式,更加理直气壮、更加鲜活地讲好党的故事,引导青年大学生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接收者,更要成为重要传播者,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EB/OL].[2022-10-16].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10/16/c_1129067252.htm.

[2] 王春.新时期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三个向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16-17.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2-07-01].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46278.

[4] 罗斯静.“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50-52.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2-211.

[6] 修晓辉,杜玉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价值意蕴、叙事原则和实践遵循[J].思想教育研究,2022(9):137-141.

[7] 徐春妹.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22,41(4):57-61.

猜你喜欢

高校意义内容
一件有意义的事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主要内容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