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健康促进县区创建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4-27徐慧
徐慧
摘 要:[目的]在国家大力创建健康促进县(区)的新形势下,通过调查县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对应的健康教育举措,以此促进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淮安市(共8个县区)共3096户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淮安市2018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P值<0001,OR(95%CI)为1582(1273~1966)。25~34岁年龄组健康素养水平是15~24岁年龄组的1990倍(95%CI为1181~3354),35~44岁年龄组健康素养水平是15~24岁年龄组的2219倍(95%CI为1321~3726)。大专/本科及以上者是不识字/少识字者的38283倍(95%CI为20279~72271)。家庭人均年收入大于10000元者健康素养水平是小于等于10000元者的1247倍(95%CI为1000~1555)。[结论]2018年淮安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呈上升趋势,城乡发展水平、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国家健康;健康素养;县区居民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27
健康素养水平是指个体能够获得和了解基本健康资讯与服务,并利用资讯与服务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以维护及增进自己的健康。健康素养是一个全面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是保证健康的最经济、最高效、最根本手段,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使得卫生支出及社会成本显著降低,减轻医疗卫生体系的负担。从社会环境角度看,大学生的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对大学生的健康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卫生政策、卫生服务尤其是卫生服务的供给和使用;从个人和团体两方面来看,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对卫生素质有显著的影响;经济条件、阅读能力等。加强卫生宣传是提高国民卫生素质的一项重要战略和手段。
健康促进县建设是以“健康促进”为核心,在县区范围内开展的健康促进行动,以县级党委和政府牵头,积极发挥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县镇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发挥各部门、社会、个人的力量,改善各种健康影响因子,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以此来促进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的相互协同。通过组织开展健康促进试点县区的建设工作,建设有利于人群健康的区域和场所,更好地保护人群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微观理论基础。
为了全面掌握全国卫生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居民的健康素质状况和影响因子,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推进国家健康促进区建设,我们对江苏省淮安市居民开展健康素养问卷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江苏省淮安市的常住居民(最近一年内在江苏省淮安市居住时间累计超过6个月),居民的年龄范围为15~69岁。
(2)抽样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 法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各2个村/居委会,各村/居委会抽取65户,采用 KISH表法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以《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为依据,从基本健康知识与观念、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以住户为研究对象,以面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3)质量控制。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抽样方法完成各阶段抽样,确保对调查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并考核。随机抽取问卷的10%进行调查问卷复核,并填写质控记录。
(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健康素养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继续纳入至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有效问卷为3096份。男女性别比为091∶1;调查对象年龄分布以55~64岁年龄组最多,为925(299%)人,其次为45~54岁年龄组,为873(282%)人,最少为15~24岁年龄组,为116(37%)人;在居民受教育水平中,初中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1022人(330%);调查对象职业以农民为主,为1475人,占476%;其次是工人,为495人,占比160%;公务员和学生人数较低,占比分别为10%和11%。家庭人均年收入大于10000元者占489%,不超过10000元者占511%,见表1。
2.2 不同特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2018江苏省淮安市15~69岁的城乡人群的健康素质指数为239%,城镇人群的健康素质分别为261%、204%和204%(P<0001)。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0%和219%,男性高于女性(χ2=7167,P=0007)。不同年龄组间素养水平有差异(χ2=461682,P<0001),25~34岁年龄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546%,其次为35~44岁年龄组,为456%,65~69岁年龄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低,为60%。文化程度中,大专/本科及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721%,其他依次为高中/职高/中专、初中、小学、不识字/少识字,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415%、249%、78%、24%(χ2=758411,P<0001)。医务人员和公务员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分别为805%和750%,农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为104%(χ2=405016,P<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大于10000元者,健康素养水平为343%,不超过10000元者健康素养水平为139%(χ2=177694,P<0001),见表2。
2.3 三个方面、六類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分析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三个主要维度是:293%的基本常识和观念素养水平,252%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水平,368%的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在城市社区,以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最为突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卫生素质和职业素质水平较差。健康问题的掌握情况按六种类型划分:463%的科学健康观念,139%的传染病防治,248%的慢性病防治,643%的安全和急救,281%的基本医疗,523%的健康信息。在这三类人群中,以医疗卫生知识为最佳,其次为医疗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治具备率最低,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三个方面和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变量具备人数(n)具备比例(%)
三个方面
基本知识和理念90729.3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78025.2
基本技能113936.8
六类健康问题
科学健康观143346.3
传染病防治43013.9
慢性病防治76924.8
安全与急救190064.3
基本医疗86928.1
健康信息161952.3
2.4 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有无卫生素质为因变量(有=1,无=0),对城乡、性别、年龄进行了统计;以教育、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元统计。研究发现:城乡、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差异显著;职业对健康素质有显著影响(P<005)。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P值<0001,OR(95%CI)为1582(1273~1966)。25~34岁年龄组健康素养水平是15~24岁年龄组的1990倍(95%CI为1181~3354),35~44岁年龄组健康素养水平是15~24岁年龄组的2219倍(95%CI为1321~3726)。大专/本科及以上者是不识字/少识字者的38283倍(95%CI为20279~72271)。家庭人均年收入大于10000元者健康素养水平是小于等于10000元者的1247倍(95%CI为1000~1555),见表4。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9%,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中,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素质要比基础的认识、观念和技术能力要低,这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卫生观念和卫生观念,是否能够转变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习惯,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认识的观念与行动的差异。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习惯,必须有卫生的方针和良好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结果显示,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和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这提示我们要加强传染病和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三减三健”等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专项行动,通过改善社会健康服务水平,夯实健康四大基石,增加该类信息的普及性和可及性。
研究发现,城乡、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平均收入对我国居民的卫生素质有显著的影响。城镇人群的卫生素质水平明显低于乡村人群,其原因与城乡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居民主动获取健康知识意识不足、理解和运用健康知识的能力较差。这提醒我们应从城市和农村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年龄高于45周岁以上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随着年龄增加,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下降有关。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OR值逐渐升高,这表明个体对于有关健康的知识、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与其文化程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与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一致。这和前人的调查结果相符合,一般情况下,家庭人均年收入较高的健康素质较高。
总之,公共卫生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面向社会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应重点关注农民、中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低收入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国家大力推荐健康促进县区背景下,开展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36):5905.
[2]林燕等.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1,38(09):16941696.
[3]洪源浩等.福建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11,27(05):668669.
[4]樊博文.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实践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