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视阙下偶对式四字格用语及其英译探析
2023-04-27刘辉任慧慧
刘辉 任慧慧
摘 要: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和公开文件等外宣类文本含有大量的偶对式四字格用语。本文基于生态翻译三维理论,旨在说明外宣类文本中偶对式四字格应灵活选择直译、意译、音译、释义以及句型转换等翻译方法,以达到源语和译语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生态翻译;三维理论;外宣类文本;偶对式四字格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18
0 引言
随着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主动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是目前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因此,不断提高外宣文本的翻译水平有助于促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汉语特色表达方式——偶对式四字格经常出现在宣传中华文化的文本中,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选取了中国外文局的权威译本,借助生态翻译理论,分析偶对式四字格如何适应生态环境以及如何增强外宣类文本的外译水平。
1 偶对式四字格特点及其翻译难点
偶对式四字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出丰富的语义内涵,带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偶对式四字格结构匀称且紧凑、读起来朗朗上口,被广泛用于汉语中。因此在外宣类文本中,频繁使用偶对式四字格,凸显了外宣类文本的号召力,增强了感情色彩,也让文本表达更具说服力。
由于中外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且属于不同语系,二者之间差异性化造成国外读者的阅读障碍,尤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偶对式四字格。在翻译实践中,由于中外宗教信仰,情感取向以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在语言、交际、文化维度的翻译难点。本文针对这些翻译难点,借助生态翻译的三维理论进行分析。
2 生態翻译学三维理论
在生态视角下,语言、文化、交际和读者、作者等主体形成一种生态翻译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译者对译文进行选择、优化、适应的过程就是生态翻译所提出的“适者生存”。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翻译原则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的适应,继而依此作出适应性的选择转换。基于此原则,生态翻译学提出“三维”角度,即语言、交际、文化这三个角度。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主要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基于对译文的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在对原语言进行转换时,更多地关注双语文化的差异,避免在文意上被曲解;交际维的适应性转化是指除了语言维和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外,译者要把重点放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交际意图上,基于此做出适应和选择,保证将源语中所包含的交际意图传递给读者。
3 生态翻译理论下偶对式四字格成语的英译
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好的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并且十分重视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之间的和谐。也就是说在译文中建立一个与源语生态相适应的译语生态,将翻译融合为一个多维度综合体,更具宏观性和系统性。对于外宣文本来说,在语言适应转换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既要努力将源语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国外读者,又要尽量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3.1 语言维度
英汉两种语言受到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存在差异,所以语言维度的适应转换是为了减少国外读者在理解文意上的负担,主要是在语言形式上做出适应转化。
例1:这“三个总”的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
译文:The foundation,plan and objective are succinctly and pointedly defined.
分析:例句中“高屋建瓴”是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提纲挈领”比喻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与要害,“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三个四字格成语的并列使用,是为了突出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优势。“提纲挈领”和“言简意赅”这两个四字格均有“简洁”“有针对性”的含义,在本句中意义相近,如果都翻译则会造成信息冗余,在翻译过程中可采取释义的翻译方法,确保语言信息得到适应性的转化。“高屋建瓴”是偏正式四字格;“提纲挈领”是动宾式四字格;“言简意赅”是主谓式四字格,译文处理为“副词+动词”的形式:“succinctly and pointedly defined”。“succinctly”和“pointedly”准确地把“简洁”和“针对性”表达出来。通过对语言的适应转换,向国外读者宣传中国的方针政策。
例2:要牢记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译文:Young people should bear in mind that “virtue uplifts,while vice debases” and always be optimists and persons of integrity wh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分析:“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向好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本句四字格成语对仗工整,极具音韵之美,用并列结构表达出一个完整句子的概念,前后两个语法结构相同。译文将其处理为复句,主谓句式,用“while”一词表达了此四字格中暗含的转折意义。“uplifts”和“debases”译文既保留了源语的语法和句式特征,也形象地表达了源语蕴含的意义和文化特征。
3.2 文化维度
文化维度的适应与转换是指语言之间文化内涵的交流和传递。胡庚申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源语和目的语语言之间的转换,更要理解并掌握文化系统之间的差异,避免西方读者对文意的曲解。
例3: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瞄准国际先进知识、技术、管理经验,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
译文:…You should keep the perseverance and diligence in reading as related in stories of Confucius,Sun Jing and Su Qin,Kuang Heng,and Che Yin and Sun Kang. …
分析:本句中的四字格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典故。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在翻譯过程中不考虑西方读者的文化背景,直接对照原句进行翻译,既不符合英语语法,表意也不明确。这样的四字格均是表达优秀品质,国外读者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所以译者不仅在语言层面进行转化,而且传递了这些四字格的文化内涵。这里使用的四个四字格均表达了人们在读书的时候所需要坚韧和努力,所以译者将四字格中所表达的精神处理为“keep the perseverance and diligence in reading”,然后将这些典故中的主人公姓名进行音译:“in stories of Confucius,Sun Jing and Su Qin,Kuang Heng,and Che Yin and Sun Kang”,使译语既达到了语言维度和文化维度的生态平衡,又充分体现了源语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
例4:“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译文:“It is easy to muster a 1,000-man army,but hard to find a capable general.”…
分析:此处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四字格采取了直译,表达了其字面的意思:征集成千的士兵很容易,但找一个好的将领却很难。译者并没有将其中隐含的“良才难得”直接表达出来,是因为国外读者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没有文化错位,所以译者选择适应源语语言生态,在保留源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与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达到生态平衡。
3.3 交际维度
交际维度是指翻译过程中将源语中隐含的交际意图充分地体现在目的语的语言系统中,完成中英两种语言生态间的适应性转换。
例5: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在党的阳光的沐浴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译文:I believe you have made yourselves ready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guided by your flag of the star and torch .
分析:“星星火炬”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象,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上的图案,由五角星加火炬组成,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但在西方文化中,却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意思。所以直译并不能完全适应目的语的生态环境,只能从交际维度进行适应与选择。所以此处译者用“guide”形象地表达了何为“照耀”,用“flag of the star and torch”直接明确的说明“星星火炬”为何物。这样的表达方式克服了西方读者在文化生态上理解障碍,达到了有效交际的目的。
例6: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译文:...As a Chinese philosopher said,“The matching of different colors leads to greater beauty,and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usical instruments creates harmony and peace.”
分析:此句的“五色”和“八音”,如果用直译的翻译策略,就会造成国外读者的阅读障碍。此句中四字格所表达的是丝绸之路精神所倡导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译者通过用“different colors”“different musical instruments”与“matching”“combination”实现了源语和目的语两种文化之间的协调和对话,达到交际的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交际意图的适应性转换,可以保持原文和译文的交际生态。
4 结语
中国的外宣类文本中引用大量四字格用语,极具中华特色,本文借助生态翻译三维理论对其中四字格用语译文进行分析,为研究外宣类文本中四字格英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参考文献
[1]Xi Jinping,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Co.Ltd.,2014.
[2]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3):4952.
[3]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贾云鹏.汉语四字成语翻译中的文化补偿与缺失[J].语文建设,2015,(09):6566.
[6]刘军平.生态翻译学之三大哲学价值功能[J].上海翻译,2022,(01):18+95.
[7]刘绍龙,王惠,曹环.中国特色“块状”话语及其英译研究——英汉时空性思维差异视角[J].中国翻译,2021,42(06):125133.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0]肖灿.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研究——基于《中国关键词(第一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7):144147.
[11]袁鑫,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政治理论文本英译研究——以《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为例[J].中国翻译,2021,42(06):134140.
[12]赵轶哲,王文斌.从偶对式成语非均质性及其英译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J].上海翻译,2020,(03):23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