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2023-04-27孟祥浩
孟祥浩
摘 要:在2020年初,美联储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为应对短期流动性危机,短期内将利率降为零,并推出“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带动全球很多央行采取类似的超宽松措施。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基于美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的特殊地位,无疑对世界各地区都带来冲击。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和手段进行介绍,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如何应对美国的货币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量化宽松;世界经济;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14
1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概述
1.1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
自2020年以来,美联储就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短期内将利率降为零,推出“无限量宽松”的量化宽松政策,包括不设上限地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等手段,并且宣布将采取更广泛的措施来缓解经济压力和新冠疫情的暴发给经济运行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纵观美国10余年的历史,早在201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联储就开始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提高就业水平,挽救处于危机之中的金融机构,应对不断恶化的经济状况。并且通过2008-2014年的4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功利用美元霸权,转嫁了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得到了复苏。相对于10余年前美联储主要通过大规模的资产购买来实现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美联储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限量”。所谓“无限量”,本质上就是无限制的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以满足市场需求。即不管是援助贷款,还是购买的时间和数量上都不设限制,美联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随时购买抵押贷款和美国国债。在位个人和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等提供贷款时,也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的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拯救市场流动性枯竭的现状,改善就业情况,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发展,进而抵抗疫情扩散对经济基本面的强烈冲击。
1.2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常用工具
2020年3月份,美联储密集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比如,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大幅度下调降息趋近于零;并且公开宣示“无限量宽松”,随之推出一系列紧急流动性支持工具。包括开放式的资产购买计划,以扩大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规模。为了确保市场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不受阻碍,还宣布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根据声明,美联储将购买“必要规模的”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支持市场平稳运行以及货币政策向更广泛的金融状况和经济的有效传导,还将购买机构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美联储还针对大中型企业设立总规模达7500亿美元的信贷项目,包括从一级市场直接购买企业贷款或者债务,或者从二级市场上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对于小型的企业、机构和个人,美联储也通过向全国各地的银行购买贷款的方式来释放流动性,并且向部分被国会指定的小型企业发放贷款提供便利。对金融机构也从政策方面进行了支持,出台了包括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等的一系列新的贷款制度,帮助金融机构在短期内释放流动性。此外,美联储还进一步扩展商业票据融资工具,扩大了购买商业票据进行融资的机制,直接从市场购买大量商业票据,以此来缓解市政当局的流动性危机。
2 量化宽松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来,不论是国际经济还是贸易和投资环境,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的情况下,各国为实现“双碳”转型发展,好面临产业链重构和绿色转型所带来的经济成本上升的挑战。美国作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始作俑者,这一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必然是最直接的。对于中国而言,在应对新冠疫情和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冲击时,充分吸收了历史的教训,没有和美国一样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刺激经济,而是采取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产生大的金融风险。但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的一极,我国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所引发的冲击在所难免,必须对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的风险以及美国金融市场潜在的动荡带来的影响做好充分的准备。
2.1 对全球的影响
鉴于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国际地位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属性,美联储实行“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会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进一步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负面影响。
从中短期来看,在普通的货币政策对市场投资者敏感性下降的情况下,美联储迅速且坚决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缓解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全球市场悲观预期,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但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和金融系统的负面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美元作为国际性货币,在国际贸易中拥有特殊地位,全球相当多的大宗商品交易、资本流动和直接投资都在使用美元。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美元贬值,必然会推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因此,美元资产的持有者通常会采取抛售美元资产,购买其他具有升值潜力资产的手段来规避风险降低损失。其次,美元是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持有美元资产的经济主体范围十分广泛,政府、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都持有美元,他们抛售美元的行为将进一步增加美元的国际供给,壮大热钱的规模及冲击力度,受到热钱青睐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很容易出现价格泡沫。
从长期来看,美联储过快消耗政策空间对汇率造成的波动,叠加新冠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各地区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会给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美国实行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从而将其货币政策效应溢出到与之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此外,如果美元持续贬值,由于各国金融机构均持有大量的美债,首先会导致各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缩水和外汇储备的损失。另外,若美债收益率降低为0或负值,那么长期来看就没有了持有的价值,从而可能引发各国对美债的抛售,有可能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全球金融系统造成广泛的冲击。因此,长期看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成本可能很大,而且很可能滋生新的问题,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次生冲击。
总的来看,美联储不断牺牲央行货币政策空间,使用无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新冠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挑战,短期内可能有助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但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从长期的角度,美联储激进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给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新的冲击与挑战。
2.2 对美国的影响
新冠疫情暴发两年来,仍在美国持续蔓延,使美国的就业和经济持续陷入低迷。相对于201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所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本次“不限量”量化宽松无疑更加强力。短期而言,可以快速缓解美国的流动性压力,缓解部分就业压力。但单纯地采用货币政策应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从长期来看其实际的效果和美元贬值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还有待观察。
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有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美联储实施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两年后,2022年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9.1%,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8%,再次刷新40年来的最高纪录。当月,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美国核心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5.9%。经济的持续低迷和美国量化宽松使得美元在金融市场上供大于求,美元的大幅贬值和物价的飞速发展严重冲击着美国经济社会。
此外,美国众议院小组委员会在7月19日举行的一场听证会上表示,美国目前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成年人中约有五分之一出现了后遗症,大约100万美国人受“新冠后遗症”拖累而被迫离开就业市场,可见新冠疫情对就业和经济的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实际影响可能是有限的。
从长期来看,美联储在应对危机时不断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会对美联储的公信力产生影响,今后美联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日本作为美债的最大持有国,2022年5月所持美债规模降至1.2128万亿美元,连续3个月减持,总持仓继续刷新2020年初以来新低。作为美债第二大海外债权国的中国,5月所持美债也降至9808亿美元,连续6个月下降,为2010年5月以来首次持仓不足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屡遭西方制裁伤害的俄罗斯率先推动“去美元化”。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等国家宣布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之外,并对俄羅斯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各种限制措施。为了减轻以及规避西方制裁带来的伤害,俄罗斯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改用卢布结算。俄政府还表示,不排除将这种结算模式推广到其他领域,液化天然气和农产品等均在考虑范围之内。印度央行也推出了国际贸易的卢比结算机制。总之,美联储激进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在不断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2.3 对中国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有弊。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美联储的政策,从而更好地应对问题与挑战。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首先,美联储超常规的量化宽松,也为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中国稳定的货币政策和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中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提升。但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复苏的速度领先全球,美国需要从我国大量进口防疫物资和其他日用消费品,这些商品的共同特征是对汇率不敏感,需求弹性较小。所以,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增加我国的贸易顺差。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所导致的人民币升值,也意味着我国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购买力的提高,提升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需求,可以花费和原来相同的钱买到更多的进口产品。
从消极的方面来看,首先,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造成货币超发,致使美元贬值,这将会直接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价值缩水。人民币的被动升值也会对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美联储超常规的货币宽松政策,必然会加大我国的通胀压力。由于中国经济复苏速度领先全球,人民币资产具有升值预期,可能会吸引热钱的流入,推高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水平,进一步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3 我国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3.1 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经济的持续疲软,美国选择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而我国并没有跟随美联储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来刺激经济。2020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始终坚持总体稳健的基调,同时边际宽松,持续宽货币、宽信用。2022年以来中美货币政策取向更是呈现出了显著分化。而对国内来说,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货币政策继续坚持持续推动宽货币、宽信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这与美国由量化宽松到货币紧缩的政策转变出现明显分化,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美货币政策长期“共振”的情况有着明显不同。但从长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实际效果有待观察,通胀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会是困扰全球经济的长期因素,很难再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因此,我国必须基于本国国情和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维持好通胀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防止金融系统出现动荡。
3.2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本世纪以来,一旦有危机爆发,美国总会通过量化宽松,不负责任滥发货币的手段来转嫁危机,利用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在全世界掠夺铸币税。我国作为美元外汇储备大国,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贬值,会直接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缩水,因此,我国应逐步减少美元的外汇储备量。目前来看,美元依旧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外汇储备货币。2022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份额占比已经滑落到25年来的最低值,但仍达到了58.8%。可见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这还不足以让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必须要把握住这次危机所带来的机会。
3.3 积极应对美国货币政策转向
尽管2022年以来美联储已经开始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美国通胀仍在强劲上涨。若下半年通胀压力仍未缓和,则紧缩的步伐大概率将继续推进。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将推动美债利率上行,增大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利差,吸引资金回流美国。近年来,人民币表现出的低波动率以及较高的收益率,使得人民币逐渐被国际避险资金所青睐。新冠疫情发生后,国际资本主要是通过购买人民币债券的方式流入,再加上中国在防疫方面的优异表现可能会吸引更多长期资本的流入。因此,受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影响,人民币贬值以及资本外流的可能性很小。我们更需要未雨绸缪的是美联储政策转向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冲击。有鉴于美国的股市和楼市在高通胀的环境下都有严重的泡沫化,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极有可能会引发美国资本市场的动荡,从而对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系统带来冲击。
面对以上问题,我国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系統的风险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和资本价格的波动,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模型,从而更高效的防范全球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其次,我国应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性。最后,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导致长期美国国债的价格下降,我国可以适度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少长期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增加短期美国国债持有量。
参考文献
[1]敖一曼.新冠疫情下美国“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论,2021,(05):9495.
[2]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不会对中国产生过大冲击[N].21世纪经济报道,20211025(01).
[3]呈祥.疫情冲击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影响[J].经济界,2021,(04):7685.
[4]王依,丁雪.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J].当代金融家,2021,(11):154.
[5]田涛,蔡青青.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发展研究,2013,(12):6771.
[6]丁思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01):9192.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2.0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