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猩红热患儿110例临床特点分析

2023-04-12陈玲俞冲王海

交通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降钙素原儿童

陈玲 俞冲 王海

[摘   要]   目的:分析猩红热患儿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猩红热住院患儿11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猩红热的临床特点,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降钙素原(PCT)与患儿入院时病程、热峰、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单因素二元回归分析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对感染指标的影响。结果:猩红热患儿110例中普通型51例(46.36%),轻型59例(53.64%);典型皮疹57例(51.82%),口周苍白圈49例(44.55%),草莓舌67例(60.91%);WBC升高74.54%,CRP升高82.73%,PCT升高84.5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CT仅与CRP具有弱相关性(r=0.341,P=0.001),与入院时病程、WBC、热峰无关(P>0.05)。单因素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抗生素使用会影响WBC、PCT的升高(OR分别为0.878、0.826)。咽拭子培养出化脓性链球菌15例,阳性率13.64%,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敏感,对红霉素耐药。结论:临床上猩红热有轻症化倾向,典型皮疹依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感染指标具有协助诊断作用,青霉素仍是首选抗感染药物。

[关键词]   猩红热;儿童;降钙素原;典型皮疹;口周苍白圈;草莓舌

[中图分类号]   R515.1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19767/j.cnki.32-1412.2023.06.017

猩红热是儿童常见的出疹性疾病,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典型病例主要表现为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及弥漫性皮疹伴瘙痒等症状[1],一般较易诊断。近年来由于病例轻症化和抗生素早期使用,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导致误诊误治[2]。本次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的猩红热患儿110例临床资料,总结猩红热的临床特点,分析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患儿入院时病程、热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关系以及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对感染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猩红热患儿110例,均符合猩红热诊断标准[1],男性65例,女性45例,年龄3~12岁,平均6岁;入院前热程1~5天,平均2.5天。其中普通型51例(46.36%),轻型59例(53.64%),未发现中毒型、外科型等其他类型;临床表现为发热98例(89.09%),其中高热48例(43.64%),咽痛75例(68.18%),皮肤弥漫性充血伴针尖大小皮疹59例(53.64%),口周苍白圈49例(44.55%),草莓舌67例(60.91%),帕氏线16例(14.55%),指端脱皮16例(14.55%)。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 82例(74.54%),C反应蛋白(CRP)>5 mg/L 91例(82.73%),降钙素原(PCT)>0.046 ng/mL 93例(84.55%)。入院前使用过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53例(48.18%)。咽拭子培养出化脓性链球菌15例,阳性率13.64%,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敏感,对红霉素耐药。所有患儿入院后给予五水头孢唑啉输液治疗。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PCT与患儿入院时病程、热峰、WBC、CRP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对感染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二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PCT水平与入院时病程、热峰、WBC、CRP的关系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血PCT水平仅与CRP具有弱相关性(r=0.341,P=0.001),与入院时病程、WBC、热峰均无关(P>0.05)。见表1。

2.2   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对感染指标的影响   单因素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可影响WBC及PCT的升高。见表2。

3   讨      论

猩红热是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3],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溶血毒素和外毒素引起患儿皮膚血管充血,炎症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更突出,出现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但近年来随着病例轻症化以及抗生素早期使用,不典型皮疹多见,因而误诊、漏诊率可高达72%[2]。本文110例猩红热中轻症占比高(53.64%),不发热或低热为主(56.36%),不典型皮疹比例高,帕氏线(14.55%)及指端脱皮(14.55%)少见,与近年文献报道一致[4-5];草莓舌(60.91%)及口周苍白圈(44.55%)较符宏建等[5]报道的比例高,说明除典型皮疹外,草莓舌和口周苍白圈仍是诊断猩红热的特征性体征。

有研究表明,血WBC升高是预测猩红热的独立危险因素[6],CRP与猩红热病情转归密切相关[7],PCT对儿童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的特异性最高[8]。本文结果显示,大多数患儿入院时血WBC、CRP、PCT升高,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CT与CRP变化趋势较一致,但相关性弱(r=0.341),与既往研究结果相近[9],PCT与WBC无关(P>0.05)。分析原因可能:(1)不同炎症指标升降的时间节点不同。(2)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对WBC及PCT升高产生影响(OR 分别为0.878、0.826)。(3)本文轻型较多,轻度细菌感染时PCT表达有限[10]。患儿咽拭子培养阳性率13.64%,低于既往报道的22.82%[11],考虑与咽拭子培养前使用抗生素有关。检出的化脓性链球菌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敏感,而对红霉素普遍耐药,与阴杰莹等[12]报告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上猩红热有轻症化倾向,典型皮疹依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感染指标具有协助诊断作用,青霉素仍是首选抗感染药物。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黄柳革. 20例儿童猩红热误诊、漏诊分析[J]. 广西医学, 2005,27(4):589.

[3] 刘维量,寇增强,房明,等. 2008—2017年山东省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9-13.

[4] 张大维. 猩红热469例患者临床观察[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33(2):102-105.

[5] 符宏建,鄺兆威,张恒恒,等. 40例儿童猩红热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J]. 罕少疾病杂志,2019,26(3):61-63.

[6] 张榕. 793例儿童猩红热临床特征分析[D].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2021.

[7] 夏科君,干冬梅,单淑琴. 血清中ASO、类风湿因子、血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检测在猩红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23):2894-2896.

[8] 季孝,刘思宇,史杨,等. PCT、CRP、SAA联合检测对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J]. 浙江医学,2018,40(12):1351-1354.

[9] 赵延大,邵盼盼,高有方. 降钙素原在猩红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发热的相关性[J]. 安徽医学,2019,40(6):679-682.

[1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祝益民,黄寒.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2019,57(1):9-15.

[11] 朱美娟,康颖,杨杰,等. 2012—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分析[J]. 医学信息,2022(4):146-149.

[12] 阴杰莹,张维,杨东靖,等. 猩红热患儿A组链球菌耐药特征的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9,39(1):30-34.

[收稿日期] 2023-04-22

(本文编辑   王晓蕴)

猜你喜欢

降钙素原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降钙素原在成人心脏术后感染的监测价值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