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规范化的思考

2023-03-31王晓虹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4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规范化班级管理

摘 要:加强大学生班级管理不仅是一项德育教育的工程,更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班风、校风建设。当前,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发展、学生成长环境和自身特点的影响,还存在着学生的班级意识比较薄弱、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班级文化没有很好构建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情况,从不断强化德育教育渗透、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对于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规范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4.038

0 引 言

班级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交流、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和桥梁,也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一环。可以说,班级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班级管理好了,直接影响高校的班风、校风建设,影响高校的教学成效和社会影响力。当前,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也对高校大学生的班级管理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挑战。在面临众多因素和困难的情况下,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动大学生班级管理规范化建设,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高校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1 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个别学生的班级意识比较薄弱

在班级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各自的成长历程、思想状况都不一样。在不同的思维引领下,个别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了思想不合群、活动不参与的情况,我行我素、个人主义的情况会时有出现,班级意识较为薄弱。在这个过程中,班级管理遇到的问题,一旦处置不及时或者处置方式欠佳,将会迅速演变成危机事件,影响班级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成效[1]。

1.2 班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制度也会影响班级规范化建设的成效。如在班级管理中,一些事关全体学生的奖励机制、典型选树办法等,没有及时修订完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级管理涉及的面较广,目前来说,主要是依靠学校出台的一些普遍性的规章制度来开展管理工作,在班级自身的管理规范上略有欠缺。

1.3 班级文化没有构建好

班级管理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由良好的班级文化来引领和推进。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很多时候都是抱着只要学生不出事、没发生重大问题就行的想法,放松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放松了对班级在文化方面的建设和思考,导致班级管理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少有建树,不能发挥出班级文化的重大牵引作用。

2 影响高校学生班级管理的因素分析

2.1 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都是00后,受到当前的社会发展因素影响比较大,00后是在互联网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也承受着互联网上各种思想和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随着当今社会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即时性、互动性的网络技术发展,又给予了大学生充分的安全感和依赖性[2]。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2.2 家庭环境的影响

由于政策的因素和家庭的原因,現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环境中,受到的关注和关爱较多,可能过度依靠父母,独立的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在班级管理中,也就会表现为喜欢独处、不易合群、自负等情况,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3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成长,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稳固的重要阶段。加上受到网络信息影响、家庭教育因素,大学生的个性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多元且不稳定,外加生活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疾病影响,也给班级管理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思考

3.1 做好德育教育渗透,强化班级共同体意识

人是社会的人,受到所在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当前的大学生在对于班级管理问题上,有着不一样的思考和想法。对于大学生来说,班级管理的环境和情况,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性格、行为和思想。因此,对高校来说,开展班级管理规范化建设,需要借助德育教育的力量,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强化大学生的班级共同体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打造活跃思想政治课堂等方式,加强团队精神教育,在活动和课程中凝聚班级集体精神,增加全体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互联网的力量无处不在,大学生也乐于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和交流。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作用,开展系列网上活动,既有创新性,也有趣味性,让学生从活动中体会到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懂得团结协助的重要性,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化建设。

3.2 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管理文化

文化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发展,对思想和习惯都有着较强的牵引作用。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大学生班级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常抓不懈,做在实处,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并得到认可、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谋划在前,在学生入学之初,班级辅导员就要抓紧选出学生干部进行培养,通过借助学生干部的力量,把班级管理好,同时也提升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共同打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此外,在大学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班级辅导员还应及时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党史学习,参观纪念馆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形成珍惜荣誉、崇尚荣誉的自觉性。在日常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班级争取荣誉,让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和优势,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学风,不断形成良好的竞争向上、互帮互助的班级文化氛围。

3.3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

班级管理规范化涉及的方面较多,在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尤为重要,这是落实班级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保障[3]。通过及时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有效执行,才能让班级管理更有温度、更有温情,让学生在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中茁壮成长。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会影响到人的一生行为。在班级管理中,要根据高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完善修订班级自身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涉及学生推优、奖惩、激励机制建设的方面,需要作出深入的调研,结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管理的需要,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制度,让学生都能够接受和执行。还要结合班级管理的目标要求,加强制度的宣贯和执行,通过管理制度保障班级管理规范化的推进。

3.4 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班级是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和教育管理的基本单元,良好的班级管理有赖于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提升班级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成效。因此,更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贴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全过程、全方位共同参与到班级建设中。

实际落实时,需要把握新的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学习知识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而运用更加适合的管理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凝聚起班级建设的向心力。应当着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网络信息化的情况,加强媒介素养培训和学习,通过主题班会建设、互动交流、学生走访等活动,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的良好氛围,从而自觉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孙继伟.问题管理:高水准的问题分析与解决[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2]汪小芳.互联网环境下的班级建设和文化育人模式探索[J].智库时代,2020,(6):240-241.

[3]宋天龙.标杆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标准化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22(14):3.

作者简介

王晓虹,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教育与管理。

(责任编辑:高鹏)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规范化班级管理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特点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