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设建议

2023-03-31王龙廖洪波李玉冰焦昭杰龚海峰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4期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标准体系

王龙 廖洪波 李玉冰 焦昭杰 龚海峰

摘 要:本文阐述了废油资源化领域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各环节的标准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构建协同联动机制、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增强标准研发智力支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加快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全寿命周期,标准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4.018

0 引 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然而目前废油回收率非常低,同时大量废油流失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1]。这主要是受到行业监管政策法规、废油资源化技术能力等限制的影响。但究其原因,是一直没建立起完整的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不能用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引导和规范废油资源化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将成为必然趋势。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等重要部署,迫切需要针对废油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技术需求,建立系统完整的废油减量、回收、贮运、加工生产、再生利用、污染防控、环境监测等各环节技术标准,建立有效的废油监管、回收网络管理平台,完善废油污染环境监测管理,从全过程控制和标准化角度,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及时研究并补充完整,加快构建完整的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

1 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现状

1.1 回收、贮运标准

近年来,我国在废油回收、贮运等方面加强了管理和规范,但为了经济利益,非法购买、转运和处理废油的现象仍长期存在。我国现有相关标准主要是GB/T 17145-1997《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2]和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3]。这两个标准已陈旧落后,不能较好地适用于当前的废油回收、贮运管理和规范。例如:(1)GB/T 17145-1997和HJ 607-2011对收集、贮存、转移过程的要求都很宏观空泛,标准执行的限值不明确,无法在废油回收、贮运商业实际中得到应用。(2)目前市场上废油的回收、贮运很少按照GB/T 17145-1997和HJ 607-2011中的废油分类和命名原则要求开展。(3)GB/T 17145-1997中要求废油分等级回收处置,以避免相互污染,减小处置利用难度,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但由于缺乏强制实施的监督和管理手段,一直无法落地执行。

1.2 换油、废油减量标准

机械设备、车船维护保养时普遍采取按期换油方式更换润滑油,容易出现润滑油可以继续使用却被提早更换的情况,造成油品的浪费[4]。无论是定期按质换油,还是实行废油减量措施,都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润滑油换油质量标准、废油减量技术标准。目前,国内已有部分机械设备、车船换油标准,如柴油机油、液压油、工业齿轮油和车辆齿轮油的换油标准[5-6]。但我国换油、废油减量技术标准尚不完善。(1)近年来由于设备元件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元件向高温、高压等极限条件和小型化、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用油工况更苛刻,对油品的极压抗磨性和黏温性等各方面综合性能要求更加严格。很多机械设备、车船用油、换油原有技术标准急需制修订。(2)部分行业的油液补给和更换、油液变质判断标准往往依靠从业者的经验,甚至仅从感官判断,尚未形成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3)很多换油技术标准是由国外标准转化而来,随着我国机械制造自主化率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结合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和使用工况,有必要制定更多适合我国自己的换油技术标准。(4)此外,如何进行机械设备、车船用油在线或离线过滤、离心,或者通过油品添加剂调和、添加新油调和等措施,实现废油简单再生或降级使用,也缺乏这方面的技术标准。

1.3 再生利用和污染防控标准

我国目前涉及废油再生利用、污染防控的技术标准GB/T 17145-1997和HJ607-2011,对再生利用、污染防控具体环节都没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可操作性不强。同时,GB/T 17145-1997中固体酸精制和白土吸附精制等落后工艺仍被大量使用;HJ 607-2011中废矿物油利用和处置的方式仍然包括焚烧处置和填埋处置,将造成严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1]。废油再生利用和污染防控需要从工业废油的危废和资源双重属性出发[7-10],吸纳满足当前经济社会要求的、代表行业发展先进方向的再生利用及污染防控管理和技术要求,并明确具体的再生技术工艺条件和技术要求,形成综合系统的标准体系。

2 废油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存在问题

近年来,废油资源化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管理和技术标准。但在废油资源化利用领域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废油减量、危废贮运、再生利用、污染防控、环境监测等各环节的标准仍存在诸多问题,标准体系存在较大不足。

2.1 废油资源化标准建设统一协调机制尚不健全

废油资源化标准建设与实施工作涉及广泛,需要环保、经信、市场监管、交通、电力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引导、監督、管理;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研究投入;行业协学会、产业联盟等行业力量的资源整合和组织推广。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多部门标准建设统一协调机制实施标准,标准建设呈现碎片化状况等,难以形成合力,同时各部门间的沟通会商机制亟待完善。

2.2 废油资源化标准严重滞后

目前,废油资源化领域标准建设存在严重不足。首先,标准总量偏少,如目前我国和废油密切相关的标准仅有GB/T 17145-1997、HJ 607-2011两项纲领性标准,以及少量涉及废油减量和污染防控的技术标准;其次,仅有的这些标准中很多还存在陈旧落后、不适合现有工艺和设备等问题;再次,重要标准缺失严重,如废油分类回收、先进再生工艺等重要标准急需研究制定;最后,现有标准未能充分覆盖废油资源化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且存在标准零碎分散、标准之间相关性弱、整体建设未成体系等状况。

2.3 废油资源化标准人才支撑薄弱

废油资源化标准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事业,目前的人才支撑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一是数量不够。涉及废油资源化标准工作的仅有固废监管行政部门、资源环境标准研究机构和废油资源化研究机构的少数人员。二是质量不够。这项工作需要同时具备丰富的废油领域技术经验和精通标准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该类人才严重缺乏。三是投入不够。虽然废油具有高价值、高污染的重要特性,但目前全社会对废油资源化的关注程度不高,政府财政投入和科研支持力度都严重不足,也导致废油资源化标准人才的薄弱现状。

2.4 废油资源化标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国内和废油资源化标准工作密切相关的,除了固废监管行政部门、资源环境标准化工作者、废油行业企业,全国范围内仅有一个专注废油资源化研究的平台——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在废油资源化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在全社会范围内急需引导形成废油资源化标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共同打造废油资源化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废油资源化领域标准科技创新能力。

3 加快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针对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推动我国工业废油的合理处置利用、减少废油资源浪费、避免工业废油处置不当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实现工业废油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建议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3.1 加快构建废油资源化标准研究应用协同联动机制

通过多方联动,最终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标准建设和实施统一协调机制,有效提升废油资源化领域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行业组织引领能力、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一是加强环保、经信、市场监管、交通、电力等部门和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资源共享、开放协作,协同开展废油资源化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二是利用行业协学会、产业联盟等行业力量,组织废油资源化标准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三是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产业上下游联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废油资源化标准建设的良好氛围。

3.2 着力提升废油资源化标准有效性和科学性

结合废油资源化行业特点开展标准研制,着力提高相关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针对行业急需和突出问题开展标准研制,如废油的分类回收、先进再生工艺等技术标准,加快重要标准的研发和制修订;二是及时开展老旧标准的复审和修订工作,确保标准有效适用,有效解决标准老化、超龄服役问题;三是加强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的对比研究,密切跟踪废油资源化领域前沿和先进科学技术,提升标准制修订科学水平。

3.3 有序推进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针对现有标准零碎分散、相关性弱、整体未成体系等状况,加强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建设的规划布局,统筹当前和长远建设计划,有序推进标准体系的建设;二是针对废油资源化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尚未建立标准但已经实际投入应用的方法、设备、技术等,尽快制定标准并实施应用;三是推动废油资源化领域“双碳”相关标准建设,有效激发废油资源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3.4 不断增强废油资源化标准研发的智力支持

为了满足废油资源化标准工作的智力支撑,在科学研究、人才储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一是在各级科研专项中加强对废油资源化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的支持力度,把标准产出纳入项目考核指标;二是培养壮大标准研究人才队伍,引导废油资源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技术人员、研究生参与废油资源化标准研发,组建标准研发团队;三是着力提升本领域标准技术专家结构层次,加强各省市资源环境、标准化领域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各类标准化委员会的交流,培养废油资源化标准领军人才。

3.5 逐步推动废油资源化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信息共享,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废油资源化标准深度融合,加强废油资源化行业动态、技术需求、科研成果、标准政策等信息共商共享;二是协同创新,通过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标准化应用,逐步形成废油资源化标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不断提升废油资源化标准科技创新能力;三是产业服务,加强废油资源化主管部门、标准化主管部门与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共同打造废油资源化行业数据信息、政策咨询、人才培训、标准研究、标准服务等全方位“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4 结 語

在废油资源化领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体要求,系统性分析废油资源化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监管、行业规范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快构建完整的废油资源化标准体系,稳妥有序推动废油资源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腾,蒋文博,赵巍,等.我国废矿物油回收和再生利用行业的问题及标准化新趋势[J].资源再生,2020(5):29-32.

[2]国家技术监督局.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GB/T 17145-1997[S].1997.

[3]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 J 6 0 7 -2011[S].2011.

[4]宋怀玉,张超,黄东升,等.油气田设备润滑油规格及换油标准梳理[J].润滑油,2021,36(1):58-64.

[5]石啸.国外工业齿轮油技术标准的最新变化[J].合成润滑材料,2019,46(2):38-41.

[6]石顺友. 船用内燃机油国家标准概述[ J ] . 润滑油,2021,36(4):29-37.

[7]程仲芊, 太史剑瑶.白油产品标准简介[ J ] . 当代化工,2021,50(4):958-962.

[8]李自夏,张贤明,陈立功,等.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5):10-16.

[9]李永超,陈颖,马占恒,等.吸附精制废润滑油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9,39(2):18-21+23.

[10]赵泽雨.国内含油污泥处理管控标准现状及比较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44(6):829-832+840.

作者简介

王龙,通信作者,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废油资源化利用、“双碳”技术应用。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全寿命周期标准体系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
BIM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河北省旅游标准体系建立研究
现代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研究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