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贵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研究

2023-03-31杨晓楠单晓娅任松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22期
关键词:培育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

杨晓楠 单晓娅 任松

[摘 要]近年来,在网络时代信息经济的推动下,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股新力量蓬勃兴起,尤其以大数据产业为代表,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当前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成长期,发展还不成熟,急需建立有效的市场培育机制,完善产业发展体系。文章通过研究归纳总结出影响产业发展的三大要素——技术、市场、制度,以1995—2020年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技术、市场、制度3个方面,共选取20个分析指标,采用熵权法分别测算出各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并将这3个值作为解释变量,再将对数化处理后的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方程,具体分析技术、市场、制度对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据此研究相关制度安排如何保证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定持续发展,剖析其实现条件和机制保障的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

[关键词]“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贵州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58

[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2-0179-03

1     研究背景

目前,贵州省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环境约束性大、资源能源消耗高、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因此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贵州省打造新经济增长引擎、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环境承载力的重大战略选择。基于此,本文着眼于分析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

20世纪80年代,当时传统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内学者开始研究新兴产业,要求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1],不断提高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比例[2],这样一来,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与日俱增。2009年,温家宝同志首次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此后,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不断完善,国内学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圍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甄选与培育[3]、创新效率评价[4]、技术效率测度[5]、竞争力度提升[6]、体制机制创新[7]、产业发展路径[8]以及产业发展模式[9]等方面展开。

2     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2.1.1   变量选择及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1995—2020年的相关研究数据,归纳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的三大影响因素: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制度(政策)[10]。而这3个影响因素又各有不同的影响因子,因此本文共选取20个相应的衡量指标,采用熵权法计算出各自的综合值,并且将这3个反映技术、市场和制度情况的综合值作为自变量(分别用X1、X2、X3表示),再将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用Y表示)作为因变量,具体分析技术、市场和制度对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为了消除变量数量级的不同和数据异方差的影响,笔者先对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进行对数化处理。

其中,本文选取贵州省高技术产业的科研机构数、全部建成或投产项目个数、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机构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数7个变量来反映技术情况;选取贵州省高技术企业数、平均用工人数、出口交货值、利润总额、新产品销售收入和营业收入6个变量来反映市场情况;选取贵州省高技术产业的投资额、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引进技术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和税收7个变量来反映制度情况。

2.1.2   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为验证技术、市场和制度对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线性方程模型:

(1)

式(1)中,Y表示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X1表示技术,X2表示市场,X3表示制度,ε表示误差项。

2.2   实证分析及结果

本文对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Y)、技术(X1)、市场(X2)和制度(X3)4个经济变量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Y与X1、X2、X3进行平稳性检验,将非平稳序列差分后再进行平稳性检验;其次,对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VAR),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稳定性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通过构建协整方程分析长期中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短期内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2.2.1   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EViews软件分别对Y、X1、X2、X3进行ADF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这4个经济变量均是非平稳的,而当利用EViews软件对变量的一阶差分形式进行单位根检验时,结果显示这4个变量(ΔY、ΔX1、ΔX2、ΔX3)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表明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I(1),满足了协整分析的前提假设。

2.2.2   协整检验

基于VAR方法展开的Johansen协整检验对样本容量较小(n<30)的协整估计较为准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符合小样本条件[11]。因此,本文首先对变量建立VAR模型,对模型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变量间存在内生关系,说明VAR模型的建立是有意义的;其次,对该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并不稳定,而一阶差分之后模型稳定;再次,对该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可以看出结果是收敛的;最后,对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解释变量中X2对Y的解释能力最强,即市场对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解释能力最强。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利用EViews软件进一步对一阶单整序列ΔY、ΔX1、ΔX2、ΔX3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并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施瓦兹准则(Schwarz Criterion,SC)确定最佳滞后阶数,结果显示最佳滞后阶数为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ΔY、ΔX1、ΔX2、ΔX3这4个变量之间存在1个协整方程,表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标准化后的协整向量为(0.271 4,-0.037 4,-0.814 6,

0.1158),则协整方程如下:

(2)

式(2)中,ecmt-1表示均衡误差,其ADF检验结果证明该时间序列平稳,表明长期中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显著,且式(1)给出了1995—2020年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与技术、市场和制度因素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表达式。为消除时间序列波动对数据分析的影响,本文对数据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故模型斜率系数表示的含义为解释变量相对量变化引起被解释变量相对量变化的结果,即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弹性。具体来说就是,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技术每增加1%,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就会平均减少0.271 4%;市场每增加1%,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就会平均增加0.037 4%;制度每增加1%,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就会平均增加0.814 6%。这说明在样本区间内,技术革新可能会对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市场扩张和制度扶持会给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益处。

2.2.3   误差修正模型

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长期内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与技术、市场、制度之间存在的均衡关系是稳定的,为了进一步分析短期内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引入误差修正模型,将式(2)中的ecmt-1与ΔY、ΔX1、ΔX2、ΔX3共同作为解释变量引入误差修正模型:

(3)

由式(3)可以看出,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短期变动可以分解为上一年营业收入的变动和技术、市场、制度的变动。上一年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对本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误差修正项ecmt-1的系数显著为负(-0.311 0),说明模型的误差修正速度达到了31.10%,修正后的模型解释力度更大。

3     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的完善策略

要完善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机制,应当从技术、市场、制度三方面入手,既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又切实可行。

3.1   建立政产学研结合机制

关键核心技术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政产学研有效结合是突破技术瓶颈、分担投资风险的有效形式[12]。其中,政府是引导者、监督者,产业是主力军,大学和研究机构是助推器。要加强产业同政府、大学等各类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攻克产业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要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体制机制,合理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创新研发主阵地的巨大优势,汇聚多方力量共同助力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2   建立投资风险化解机制

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主体投资机制,政府在产业成熟时有序退出,鼓励市场多主体参与投资,形成多元化、全方位、高效率的投资模式。不断健全以政府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新兴产业投融资模式,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不失时机探寻政府投入资金的退出通道,提高化解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能力。

同时,还要为投资主体提供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与监测体系,监管机构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对投资的风险预警与管理,在政府、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等多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推动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3.3   建立产业之间协调机制

贵州省要大力支持以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更新换代的有机融合,既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能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平衡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民生、改进生产、促进就业提供动力支持[13]。加强贵州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要素资源、科学技术等交流配合,提升区域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

不同类别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各自的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之间可通过加强沟通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进而降低成本,带动创新,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3.4   建立区域发展耦合机制

贵州省要发挥好贵阳大数据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确立独特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战略的同时,也要加强贵州各区之间的有机协调,进而促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区域融合发展战略可有效打破地区之间的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弥合区域发展鸿沟,加快形成統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叔莲,裴叔平.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J].经济研究,1984(8):35-41.

[2]林慧勇.论优先发展我国新兴产业[J].厦门大学学报,1986(6):55-60.

[3]李晓锋,王双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培育:以天津市新能源产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55-58.

[4]刘晖,刘轶芳,乔晗,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9):2296-2303.

[5]陈洁.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测度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借鉴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36-40.

[6]谭蓉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维度结构与测度[J].科学研究,2012(5):674-681.

[7]叶卫东.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在体制机制创新[J].经济师,2012(9):52-53.

[8]陈海霞,朱杰堂.新常态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7(3):34-44.

[9]刘志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化:基于“链”的经济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2(3):9-17.

[10]包海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与对策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8):44-50,115.

[11]朱亚荣.西藏农村经济发展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分析: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J].农村实用技术,2021(10):11-12.

[12]熊婧,罗永城,罗永琳,等.推进“官产学研金”结合,促进广西产业集群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8):19-21.

[13]张领.无锡市滨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及培育机制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0-23.

猜你喜欢

培育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英模文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