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国门德育”实践路径探究

2023-03-17覃爱宁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

覃爱宁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中越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国门德育”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国门德育”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方案和未来研究的建议,旨在为推动“国门德育”实践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越边境;国门德育;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6-0029-04

一、中越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德育背景

中越边境民族地区是一个集多元文化和多元族群于一体的特殊区域。这个地区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历史背景丰富、民族文化交融。这里的高中生有着更为复杂多元的成长环境 。针对他们的成长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还要关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培养。德育作为推动人全面发展的路径,在这个特殊区域的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德育,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中越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德育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这里的青少年是维持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和国家的未来。

“国门德育”是针对边境地区的特定的德育实践。它是传统德育的延伸,凸显对边境地区特殊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国门德育”强调边境地区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培养,旨在通过德育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国家责任感。在“国门德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被视为核心任务。通过相关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家庭、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个人在家庭和国家中的责任和角色。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将来成长为有责任心的国家公民奠定基础。

在中越边境民族地区,传统的德育方法与方式未必适用。当前,德育面临着如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如何处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等一系列挑战。这不仅是一项教育工作,更是一项关乎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2]。

应探索适应我国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学生的具体德育路径,建构更契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特点的德育模式。通过对“国门德育”实践路径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边境地区的德育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在复杂多元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3]。同时,探索我国本土德育的实施路径对其他相似区域的德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综上所述,希望通过对中越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国门德育”的实践探索,为边境地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国门德育”实践研究方法

为更好地认识和探讨中越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国门德育”的实践路径,我们首先对研究目标进行界定,即揭示“国门德育”的具体操作模式和方法,分析其对高中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为我国高中德育工作的不断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在确定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我们还明确了研究的范围和限制。本次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几所典型高中,希望通过在这些学校中开展相关研究,获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结论。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由于资源和时间的限制,本次研究无法覆盖所有相关的高中,也无法深入探讨所有与“国门德育”有关的问题和细节。

我们在研究中采取了多元化的数据收集方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我们通过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了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的德育实践情况。访谈的对象包括教育管理者、德育教师、学生和家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一手信息和实践经验。我们还进行了现场考察,并直观地体会到了在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做法与成效。我们参与了一些德育活动和课程,仔细观察了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同时也注意到了德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们通过文档分析的方式,收集了相关的政策文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记录等。这些资料使我们更为了解“国门德育”实践的宏观背景和微观细节,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和准确地理解“国门德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资料搜集完毕后,将所得资料合理整合,并加以分析。定性分析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我们由此明确了“国门德育”实践的特点、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校、教师、学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与挑战。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定量分析,以验证和完善定性分析的结果。我们对一些关键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比较。通过定量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更为客观和具体的结论,为“國门德育”实践的评价和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我们在研究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期为中越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国门德育”实施提供全面、准确、有价值的参考成果,并为今后我国高中德育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借鉴。

三、“国门德育”实践路径探讨

学校教育是“国门德育”的基石,它给德育提供了基本的平台和资源。对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的高中来说,融入德育内容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德育内容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并且培养家国情怀[4]。

例如,历史课可以通过讲述国家的历史和边境地区的特殊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语文课可以通过分析与国家和民族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判断力。另外,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和边境研学,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角色也在逐渐转变。过去,教师更多时候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现在,教师则需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在“国门德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5]。

要增强“国门德育”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6]。实践证明,主题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德育效果。

此外,社会实践也是“国门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活动形式,社会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将德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机会。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等社会活动,学生可以有效应用课堂上学到的德育知识,并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7]。

边境研学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通过边境研学,中越边境地区的高中生能够了解边境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还能够在研学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与团隊合作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环境保护、文化交流和历史探索等多种边境研学活动,通过实际行动,为边境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且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8]。

在边境研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通过边境研学,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社会和国家的一分子,有责任为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出力。与此同时,通过边境研学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现实的复杂性,从而深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9]。

在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培养对保持边境地区的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边境研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自己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学生可生发作为国家公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家庭教育是“国门德育”的基础,它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了基础。其中,创造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充满温暖、支持和理解的成长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格品质和家国情怀。

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不仅可以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此外,家长的积极参与,还可以密切家校关系,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10]。

家校合作是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纽带。家校合作的落实可以为“国门德育”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支持。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和家庭访问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家校合作的落实还可以为学校的德育提供来自家庭的支持和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1]。

四、“国门德育”实效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越边境民族地区高中开展“国门德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多方面实践,我们发现“国门德育”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与家庭教育的完美配合能为德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促使学生在多元文化与复杂社会背景下健康成长。

从评价结果来看,边境民族地区的德育实践对边境民族地区学生道德品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多种德育活动,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也得到了增强。此外,来自父母及社区的回馈亦表明,在边境民族地区开展“国门德育”,对推动该地区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虽然“国门德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教育资源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给“国门德育”实践的推广带来了困难。其中,教学材料匮乏、师资队伍不稳定、家庭教育缺失等是制约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其次,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国家、民族身份等问题,对德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环境中,如何正确处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如何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国门德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最后,教育评估和监测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门德育”的效果评估和监测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和监测手段。这给“国门德育”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带来了困难。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国门德育”更加注重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培养,更加注重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的支持。这些是“国门德育”的独特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其有效性和必要性。

同时,我们认为,“国门德育”的推广和实施不能简单照搬传统德育的模式和方法,而需要根据边境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进行创新。只有这样,“国门德育”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国门德育”在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的实践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通过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能为我国边境民族地区高中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五、“国门德育”实践综述与未来展望

我们以针对中越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国门德育”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与讨论。“国门德育”涉及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指向家国情怀,能为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的道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国门德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同时,在边境民族地区开展德育工作,对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教育资源的缺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教育评估和监测机制的不完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门德育”的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国门德育”未来发展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我们根据当前“国门德育”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是增强“国门德育”效果的基础。政府和社会应加大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为“国门德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教材、教具和人力资源支持。同时,通过培训和引导,提高边境民族地区教师的德育能力和素质,为“国门德育”实践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其次,创新教育方法和模式也是增强“国门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根据边境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探索适合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德育方法和模式,促进“国门德育”实践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再次,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联动,为“国门德育”实践提供全面和持续的支持。最后,要确保“国门德育”的质量与成效,就必须健全评价与监督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国门德育”评估标准和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国门德育”实践的效果数据,从而为“国门德育”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国门德育”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为“国门德育”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国门德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它的研究和实践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建立并完善“国门德育”理论体系。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探索和总结适合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德育理念和方法,为“国门德育”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其次,加强“国门德育”实践研究和探讨。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国门德育”实践中的经验以及教训,促进“国门德育”实践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最后,加强有关“国门德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和引入国际先进的德育理念和方法,为“国门德育”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同时也为国际德育研究和实践提供来自中国的经验。“国门德育”在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道德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的成功开展对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维护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文化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为“国门德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为边境民族地区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陈伟. 边疆少數民族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23.

[2]  张颖,刘海洋.边疆地区中职旅游专业道德教育实施路径分析[J].当代旅游,2021,19(27):73-75.

[3]  都曼·叶尔肯拜. 边疆地区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渗透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2.

[4]  王娟.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2.

[5]  凭祥:创国门德育品牌,育品格高尚学子[J].广西教育,2020(32):6.

[6]  何彬.谱写“国门德育”新篇章[J].广西教育,2020(32):11-12.

[7]  杨丽翠. 云南民族自治州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1.

[8]  王天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5):167.

[9]  黎文伏. 儒家五常思想及其在越南德育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10]  潘氏芳英. 新时期中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11]  黎玉明. 中越高校德育课程比较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8.

[12]  黄敏. 边境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以靖西县中越边境乡镇初中生为研究对象[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
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思想,因“家国情怀”而健康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论穆旦诗歌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