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开篇为“钥匙”,开启阅读之门

2023-03-17胡娟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钥匙初中语文

胡娟霞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整本书阅读难度较大,尤其是名著,篇幅长、寓意深远,以至学生阅读的效果难以保证。这就突出了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要性。在阅读名著时,“开篇”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精彩的开篇可以吸引读者。文章以名著的开篇为着手点,分析如何以不同角度的开篇开展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用开篇这把“钥匙”打开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大门,促进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开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6-0004-03

篇幅长、时间跨度大的名著会让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难以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而学生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往往会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态度。对此,教师在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时可以从开篇入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其与整本书进行有效衔接,引导学生把握开篇的内容,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以情节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情节是经典名著的灵魂所在,把握情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内核,增强学生后续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好情节开篇,引导学生走出阅读整本书的第一步。

(一)分析总括式情节,调动阅读兴趣

在阅读名著开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总括式情节,以此激发他们对后续情节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探索思维[1]。如老舍在其代表作《骆驼祥子》的开篇提到了主人公“祥子”,同时还一语带过了“骆驼”,但并未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阅读时便会对此产生好奇。《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而小说的开头必然会联系到之后的故事情节,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焦点问题“祥子与骆驼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其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以此明确名著导读的教学思路。为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讀时自主建立关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如下名著情节导读流程图(见图1)。

祥子历经坎坷,从“一个有梦想、努力、不被辛苦打败的青年”变成了“一具堕落的行尸走肉”。这样的情节导读,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祥子的经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开篇,联系“骆驼”“北平的车夫”等关键信息,探究开篇隐藏着的祥子最终堕落的原因。由此引发的探索欲可以促使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对祥子的人生经历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

(二)分析对话式情节,理解创作意图

对话式情节极具张力,能够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拉近他们与名著的距离。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的是其亲身的经历,开篇是瓦西里神父与小保尔的对话。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瓦西里神父十分凶恶,孩子们都很怕他;小保尔则调皮机智,敢作敢当。学生可以从小保尔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拉近自己与名著的距离。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瓦西里神父与小保尔的对话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体会小保尔敢于反抗、追求正义的精神,从而加深学生对主人公的印象。

(三)分析悬念式情节,助力完整阅读

名著开篇中的悬念式情节为读者设置了引人遐想的空间,可以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开篇的首尾呼应更能让学生回味无穷[2]。如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海底两万里》的开篇提到了1866年在大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怪事,结尾提到只有“我”和尼摩船长能参透其中的奥秘。该名著的首尾呼应式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的事。在进行《海底两万里》导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开篇和结尾,思考“‘我和尼摩船长一起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只有他们能够参透其中的奥秘?”。同时,《海底两万里》的开篇提到离奇怪事发生于1866年,距今已过去157年,有学生因此对这本书的阅读价值产生了疑问。为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2023年的我们还有阅读《海底两万里》的必要吗?”为辩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名著的创作背景,从而进一步感知作者在创作时构思的场景,以此引出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等。由此可见,饱含悬念式情节的开篇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有利于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师应细致阅读名著的开篇,找到能够实现知识迁移的内容点,并以此来引发学生对情节的好奇、思考与分析,推动学生进行持续、深入的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以人物导读,把握整体阅读走向

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了该名著的审美艺术,在开篇中出场的人物更是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对此,教师应挖掘开篇中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把握阅读走向。

(一)从主要人物入手,梳理整本书的框架

很多名著都会以主要人物来开场,而主要人物也是名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3]。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便在开篇第一回细致描写了其中一位主人公——孙悟空。开篇讲述了花果山的一块仙石崩裂,孕育出一只“石猴”,因为它能够钻进“水帘洞”中并毫发无伤地出来,所以被拥戴为“美猴王”。美猴王在花果山生活了五百年,想要寻得长生不老之术,于是在老猴的建议下找到了菩提祖师,并拜其为师,菩提祖师为其起名为“孙悟空”。开篇细致刻画了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并且讲述了他从“石猴”到“美猴王”再成为“孙悟空”的经历。学生在阅读后可以大体上了解孙悟空的形象特点。《西游记》内容庞杂,充满奇思异想,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教师可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以“在修行中成长”为中心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让学生细致阅读《西游记》的第一回,并写一篇主题为“怎样从石猴到孙悟空”的小论文,在班级中进行评比。学生要想写好这篇小论文就需要深入阅读第一回。实际上,孙悟空的成长过程与开篇的主题相呼应,即“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若将《西游记》的各章节比喻成一颗颗珍珠,那么孙悟空便是将珍珠串到一起的那条链子。开篇对主要人物的深度刻画可以使故事情节有机串联起来,因此探究开篇中提及的主要人物能够使学生明确整本书的主线,进而思路清晰地阅读之后的章节,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进一步分析其他主要人物,从而提升阅读水平。

(二)从次要人物入手,发现整本书的隐线

在名著中,不仅主要人物具有艺术价值,次要人物也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也要注重讲解次要人物,要善于挖掘作家在开篇中利用次要人物埋下的伏笔[4]。如《水浒传》便是通过次要人物为接下来的情节拉开序幕的,教师在进行导读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回,再向他们提出如下问题:《水浒传》的第一回篇幅很长,并且似乎可有可无,若是将第一回删掉会怎么样?学生在积极讨论后会发现,第一回讲述了《水浒传》的背景,并且出现了两个次要人物:张道陵和洪信。继而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后面的情节,即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物,可能就不会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发现,身为官员的洪信为人应该是积极、公正的,但实际上他既没有能力又十分腐败;“妖魔”是反面形象,应被压制、打败,但却因为洪信的“有眼不识泰山”而被放出。类似的关于次要人物的情节,可以使学生好奇接下来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唤醒他们的阅读欲望。作家在开篇中利用次要人物为后文埋下的伏笔,与“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等情节相呼应,成了《水浒传》的隐线。因此,教师利用开篇中提及的次要人物来引导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整本书阅读中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三)从人物矛盾入手,厘清整本书的脉络

教师在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梳理开篇中的人物矛盾来厘清整本书的脉络,进而让学生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如《简·爱》的开篇通过“散步”反映出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在进行导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开篇中主次人物一同出现起到的相互作用,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情境中体会情感——小简·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表哥对她总是很凶,舅妈也与她不亲近。这样学生可以了解简·爱是孤独的,进而会好奇这家人给她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知简·爱的成长经历,理解她蔑视虐待、不向现实屈服的性格,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分析她舅妈一家人的人物形象,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此历史背景中的人物生活展开探究。教師可以布置两个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完成:(1)关注著作中简·爱遇到的重要人物和对她造成影响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和叙述;(2)将简·爱在童年时期、求学时期以及成年后的成长历程绘制出来,进行叙述。这样的阅读任务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探讨名著开篇中主次人物之间的矛盾来完成整本书阅读。

三、以环境导读,突出主旨意蕴

名著开篇中出现的环境描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环境描写来展开深度阅读。

(一)注重白描写意,挖掘思想主旨

名著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别有一番意味,教师可以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对开篇中出现的环境描写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环境描写理解著作的思想主旨。如《红岩》便于开篇以白描手法描写了环境。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开篇后讨论是否能将环境描写删去。经过讨论,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删去,因为环境描写略显啰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布置一个任务:《红岩》出版迎来了62周年,现请大家结合本著作开篇中的环境描写设计展厅。通过完成这一任务,学生能发现《红岩》开篇中环境描写的共性,感知象征手法的作用。开篇写被浓云迷雾笼罩的山城重庆,其实是在隐晦地表达国民党腐朽统治下当时中国黑暗、衰败的社会环境,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处境的危急,还为凸显可贵的新青年、新思想做了铺垫。《红岩》中很多人物的出场刻画都涉及环境描写,与开篇相映照。因此,学生在理解开篇中环境描写的意义后,可以在之后的整本书阅读中对内容和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

(二)结合工笔刻画,探索主题意蕴

部分名著开篇对环境的刻画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使他们能够挖掘出作品的主题意蕴,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平凡的世界》是我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城乡社会生活,开篇中的每一处景物描写均与主题相贴合。作者用“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作为开场白,以细腻的描写刻画了夹杂着雪花的雨丝、寒风、没有生气的巷子、烂泥路等景象。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想象出天寒地冻的黄土高原。学生在明暗交织的背景中能够感受历史,体会作者的乡土情怀,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展示我国当时真实的城乡社会生活以及发生的巨大改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多个角度分析《平凡的世界》开篇中的环境描写。另外,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比两部名著开篇中的环境描写,如在对比《红岩》和《平凡的世界》的开篇后,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如果将《红岩》中的环境描写进行改动,以具体场景来展现山城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会不会更好?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白描手法能够增加作品的神秘感,直观呈现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相较于单篇阅读而言更注重整体性,而一部名著的开篇作为故事的序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应发挥开篇“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整本书的深度阅读,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钱宇泽,孔云.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2022(33):89-92.

[2]  张丽.名著导读专题探究的自主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21(9):20-23.

[3]  余发红,任莉.以开篇为“钥匙”,开启经典阅读之门:以初中小说类名著导读课为例[J].语文建设,2023(1):73-76.

[4]  戴传伟.他们在初中怎么读名著:2020级高一学生“名著导读”学习情况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21(2):66-7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钥匙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钥匙和锁
种下一粒种子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
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