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表演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2023-03-14王珊

华章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摘 要]文章以武汉大学戏剧表演本科必修课程“舞台肢体编创”为例,探讨了舞台表演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路径。回顾了舞台表演教育的历史和挑战,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实践,分析了如何在“舞台肢体编创”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并通过教学效果评估验证了这一融合的有效性。文中还讨论了学校在思政主题艺术活动和国际交流方面的努力,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和国际视野。研究发现,舞台表演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教育體验,有助于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和国际视野。

[关键词]舞台表演教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引言

舞台表演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然而,如何将舞台表演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武汉大学戏剧表演本科必修课程“舞台肢体编创”为案例,通过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估,展示了在舞台表演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

一、舞台表演教学的重要性与挑战

(一)舞台表演教学的背景和历史

舞台表演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教育价值。它承载着人类文化传承的使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舞台表演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希腊的戏剧到中国的京剧,舞台表演一直在不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舞台表演教学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交流使得舞台表演要面对不同背景和观众的需求,需要培养学生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其次,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观众的消费习惯,舞台表演需要更多创新和技术的融合,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也影响着舞台表演的创作和表达方式,使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社会观察。因此,舞台表演教学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挑战[1]。同时,将课程思政与舞台表演教学有机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教育体验,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舞台表演教育更具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舞台表演教学的挑战

舞台表演教学面临多重挑战。1.跨文化交流和多元化观众需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舞台表演必须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观众需求的挑战。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的能力,以创作和表演能够触及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作品。2.数字化媒体的冲击。数字化时代媒体的崛起改变了观众的消费习惯,舞台表演必须与新媒体互动,利用技术创新,提高观众体验,同时应对来自互联网的竞争。3.社会问题和多样性。舞台表演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和多样性,要求学生具备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多元化价值观的理解。同时,必须教育学生如何在作品中探讨这些重要议题。4.审美观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演变,学生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审美观和艺术理念,以适应观众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5.教育资源不足。舞台表演教学需要大量的资源,包括场地、灯光、音响和道具等,这些资源有时候在教育机构中可能不足,导致教学受限。综上所述,舞台表演教学的挑战不仅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还包括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为了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舞台表演学生,教育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应对这些挑战,并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表演者和创作者。

二、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实践

(一)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武汉大学,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经验,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

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强调高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在武汉大学,通过课程思政,学校积极践行这一要求,使思政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社会需求和价值观

当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期望不仅仅是专业技能,还包括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源于对社会需求和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强调高校应当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人才,能够为社会、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武汉大学,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得到了积极贯彻和实践,学校通过在各类课程中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2]。例如,在“舞台肢体编创”课程中,通过剧目选材和表演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价值观念,在表演中传达思政内容。这一实践旨在使学生不仅在艺术领域有所成就,还在思想政治觉悟方面得到提升,为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课程思政的实践

武汉大学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特别是在戏剧表演本科必修课程“舞台肢体编创”中,通过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首先,在课程设计上精心安排,将思政内容巧妙融入舞台表演教学。通过选取具有社会关切和价值观反映的剧目,使学生在表演中能够思考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议题,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和讨论。例如,通过演绎社会中的伦理困境,学生能够探讨道德选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其思想政治觉悟。其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舞台表演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表演,这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和演出中表达个人见解,培养了其创新能力。这与课程思政的目标相契合,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此外,武大通过评估教学效果来验证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果。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性。近年来,学生参与的思政主题艺术活动获得了众多奖项,这些成果显示出实践的成功[3]。总的来说,武汉大学通过“舞台肢体编创”等课程的实践,成功将舞台表演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这一实践不仅在校园内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为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武汉大学的“舞台肢体编创”课程充分体现了在教育中融合思政元素的成功实践。通过精心设计的剧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定期的教学效果评估,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体验,培养了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在思政主题艺术活动和国际交流方面的积极探索,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与艺术的融合。这一成功实践对于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舞台肢体编创”课程的有机融合

(一)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在武汉大学戏剧表演本科必修课程“舞台肢体编创”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中,充分融合了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同时,该课程也为学校近年来一系列思政主题艺术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和机会。

1.选材与创作

课程中的剧目选材着重关注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如舞蹈《筑梦·归来》、歌曲《珞珈谣》等,这些作品反映了湖北特色和武大思政特色。学生通过对这些剧目的创作和表演,深入思考社会伦理、文化传承等议题,提高了其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2.情景朗诵与音舞诗画

课程中的情景朗诵作品如《征程礼赞》《榜样的力量》等,通过表演方式将思政内容生动呈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音舞诗画作品《弦歌珞珈共煌煌》则以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传达了湖北文化和武大思政理念,实现了跨学科的教育效果。

3.国际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

课程通过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多地孔子学院、中学与大学的艺术交流活动,推动了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通过在“舞台肢体编创”课程中的精心选材、多样化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以及积极的国际交流活动,武汉大学成功将思政元素融入教育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强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还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同时也为学校的思政主题艺术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和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中多次荣获奖项,这不仅是对学生创作才能的认可,也是对思政教育成效的肯定。此外,国际交流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在学校内部产生了积极影响,还为高校课程思政和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范例和啟示[4]。

(二)教学效果评估

在武汉大学戏剧表演本科必修课程“舞台肢体编创”中,教学效果评估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用于验证课程思政的实际成果。通过综合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学生综合评价

首先,学校采用学生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被认真听取,并用于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2.学术成果与奖项

通过观察学生在思政主题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可以评估他们在思想政治觉悟方面的成长。提到的舞蹈《筑梦·归来》、歌曲《珞珈谣》等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与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中获得20多个奖项,这反映了学生在创作和表演方面的杰出表现。

3.反馈和改进机制

武大注重建立教学反馈和改进机制,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定期的教育教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反馈意见,教育者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效果。

4.思政成果展示

通过学生的思政主题艺术作品,可以客观评估他们对湖北特色和武大思政特色的理解和表达。这些作品在国内外获得广泛传播和认可,反映了思政内容的深刻和生动。

5.跨学科评估

由于该课程涉及多种艺术形式和跨学科元素,学校还将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合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学生在多方面取得进步[5]。

综合来看,武汉大学在“舞台肢体编创”课程中,通过多维度的教学效果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评估不仅帮助了解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也为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通过这一评估机制,学校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质量,培养更具综合素养的学生,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具体实践

在武汉大学的戏剧表演本科必修课程“舞台肢体编创”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得以具体而创新的实践。这一实践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剧目选材与社会关切:在课程设计中,注重选择剧目,使其关注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反映。学生通过演绎这些剧目,不仅学习表演技巧,还深入思考社会伦理、文化传承等议题,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

2.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朗诵、音舞诗画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不仅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思政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国际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进行艺术交流,学校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社会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

4.跨学科评估:考虑到该课程涉及多种艺术形式和跨学科元素,学校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学生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包括创新能力、跨学科合作能力等。

这些具体实践措施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也让学生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思政元素的融入,促进了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艺术素养的提高。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以武汉大学戏剧表演本科必修课程“舞台肢体编创”为例,探讨了舞台表演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回顾了舞台表演教育的历史和挑战,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实践,并详细分析了课程如何成功融合思政元素。研究还强调了学校在思政主题艺术活动和国际交流方面的积极探索,以促进学生的文化体验和国际视野。最终,得出结论:舞台表演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教育体验,有助于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和国际视野,这一实践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舞台表演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芸."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国歌剧舞台教学实践[J].大众文艺,2021(5):159-160.

[2]叶晖.《舞台剧创作》成果导出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1(10):31-32.

[3]常昕.论舞台表演的"陌生化"在戏剧表演教学中的重要性[J].活力,2018(18):2.

[4]王尧.再论课程思政:概念,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2(7):6.

[5]孟兆敏,罗晶.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实践[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17(3):4.

作者简介:王珊(1983— ),女,汉族,湖南人,武汉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硕士,副教授、副主任。

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编导,戏剧表演与编导。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