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2018-10-15彭鲜红王巧兰方小芳严苏丹
彭鲜红 王巧兰 方小芳 严苏丹
【摘要】中国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学习大学语文也是寻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路径。我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紧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学院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要培养综合的读、说、写的语文应用能力——站起来能表达能说、坐下来能写职场应用文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政元素;人才培养
一、课堂预设德育元素,“立德”育人
(一)阅读教学,“渗透”德育(“读”模块德育设计)
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
学文明理,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挖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限于学时,我们将整合选用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进行赏析:如《礼记.大学》的自强不息,《我有一个梦想》的胸怀苍生,《沈园二首》的赤子之心、重情厚义,《听听那冷雨》的故园情深、念家报国,《生活是美好的》的热爱生命、珍惜光阴等。其它传统文化篇目也将在MOODEL平台引入学生自主导读。
在小班讨论我们开展读书会,让每位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并作读书笔记,一个班级能推荐一百多部优秀作品,励志、贵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中国传统美德或正能量主题,利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当然,语文课要适度选取一定的阅读练习的文章,例如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朗读、演说教学,“嵌入”德育(“说”模块德育设计)
朗读、演说教学是以声音为媒介,“以声人情,因声求义”的教学方法。朗读实践可以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义,体味课文蕴含的情感,受到思想教育。演讲是社会实践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有感染、影响、说服他人等作用。优秀的演说活动,如生命感悟、社会责任、创业励志等精神常常鼓舞一代人。
演说模块以视频为主,放置MOODLE平台。朗读引入普通话训练,主要以音频为主。另外放入适合大学生听的优质资源,如:信息时代更需要智慧读书,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关于教育的人文素质等70项音频。
(三)写作表达教学,“蕴含”德育(“写”模块德育设计)
文品即人品,写作活动如学术论文写作,也同样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严谨治学,形成务实的文风。公文写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体现,“写”模块设计上行文(报告、请示),对上级不能有阿谀奉承之词;下行文对下级群众,理解和尊重,又不失去身份;平行文(函)对兄弟单位也不要高人一等之感;对外宾或境外组织机构,不能失国格和人格等。
二、创新教法,适时“滴灌”德育
(一)语文课堂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在课堂中,要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教师通过诱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
在小组讨论模式中,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讨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有团队合作协作精神。
(二)多媒体教学,“引领”德育
要精选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多媒体技术使语文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引起学生的关注兴趣,达到渗透德育教育。
三、第二课堂,“熏陶”德育
语文类社团是实施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十分有效的载体,如诗文朗诵、书法社团、话剧社、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第二课堂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至生活至社会,满足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更好地促动学生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从而实现语文的德育渗透功能。
四、教书育人,“渗透”德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的师德很重要,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具有感召力,要求学生做到的一定自己要做到。我从事27年教学生涯从来没有迟到、也不会提前下课,关爱学生,认真辅导。教师要严于律己,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会牵动学生的思绪。语文教学包括作文的评改,也在无声无息中给学生以高尚情感的熏陶。
五、MOODLE平台,“漫灌”德育
当下,部分学生患上了优秀传统文化贫血症,尤其是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负面影响和西方敌对势力的蓄意颠覆,需要我们追根溯源、有的放矢地探求最佳的德育资源。大学语文让学生走进祖国语言文字,吸纳民族精华元素,自觉抵御负能量,增进并激发正能量。
MOODEL平台将设计放置优秀作品导读(精选传统文化,具体到篇目),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学或赏析。好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性的光辉,散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MOODLE平台引导学生读书、观看和探讨,通过大量资料“漫灌”,提高学生人文思想认识,潜移默化接受德育教育。
六、考核方式,“体现”德育
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式是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
期中过程性评价占600/0,它包含讨论成绩、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自学章节总结、社会调查、参加比赛或发表文章等。平时含学习态度、自学笔记、勤学思考等。终结性评价期末是开卷随堂大作业的方式,含阅读、演讲稿、公文、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要求独立完成。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采用大班理论讲授、小班研讨、课外自学(MOODLE平台补给)等多种教学方式,力争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力争做到既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間,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现代应用写作能力;在自学、讨论等环节中,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后续学习能力、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等,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