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课程思政嵌入路径
2023-03-14庄璧瑛
[摘 要]高校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方向,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嵌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正处于重大发展、改革的关键阶段,教育部门要求各大高校要做好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这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标准。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求高校做好学生创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还要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就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务必加入课程思政内容。
一、简析课程思政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整合架构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可以分为“课程”及“思政”两个方面,是“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也是高校稳步开展专业课程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地探究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嵌入路径,笔者先从简述课程思政入手,探究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真实含义。
(一)课程的定义
通过分析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笔者发现,课程就是整个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环节。对于“课程”这一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在《汉语大词典》中找到相应的解释说明,即从“数量及内容有明确规定或计划的工作及学习进程”延伸为“学校等教育机构实行教学活动的场景”。站在词源学的角度上,唐朝孔颖达及宋代朱熹均多次在文章中提及“课程”一词,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等,与现代教育体制对于课程的定义不谋而合。而从西方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西方更倾向于这样定义课程:“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课程,或构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属课程范围,着重强调在课程中的学生学习体验过程,重视学生个体层面的自我思想生成和建构。”
(二)思政的含义
“思政”所代表的其实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课程思政的“思政”环节更注重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和发展方向,是高校实现知识讲解、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体。相较于“课程”,“思政”的定义更为广泛,其存在形式也比较多样,它不仅存在于教育教学场景范围内,还广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技术发展、国计民生政策,还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著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它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规范学生思想价值发展的有效举措。
(三)课程思政内涵
正如上述内容所提及的,课程思政就是立足于课程教育特点与思政课程教育体系,实行全员共同参与、全程立德育人的协同教育,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体制建设和发展的综合教育理念,也是我国在新教育阶段实行教书育人的有效途径。按照时间发展阶段,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经历了探索、推广及全面建设阶段,早在2014年,上海高校就围绕课程思政方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直至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课程思政由此推广至全国教育单位。2020年,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引领下,高校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教书育人新格局由此建立,课程思政也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首先,课程思政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许多教育工作者没有明确课程思政的正确内涵,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将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简单的拼接组合,而这种认知是有悖于教育发展的,也违背了课程思政的教育初衷。所谓课程思政,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观,不仅涵盖课程教育教学、教学课程评价、教学模式建立等环节,还包括在专业课程教育之中,融合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以价值观教育为教学核心和重点的课程建设。
其次,课程思政更强调整合教学价值、改进教学措施、塑造学生品格。如果说专业课程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那么课程思政则更侧重于学生的价值教育活动,是教师将价值观融入课程知识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育人导向、学生的理想信念及人生价值理念更为明确,学生的精神品格也由此实现质的飞跃。
最后,课程思政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相较于传统思政课程或专业知识课程,课程思政更注重启发学生逻辑思维、增加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是在翻转课堂、慕课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中,传递学生价值教育内容的新举措。实行课程思政教育,其实也就是实行国家及社会接班人教育,是立足本学科教学优势、汲取其他学科教学经验、融合教学价值核心实行的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教学课程,具有较高的政治规约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育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教育现状
课程思政所强调的,不仅仅是要在教育课堂上向学生传达正确的、积极的思政理念和文化价值,还要求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因此,高校课程思政应立足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并在课堂上、课堂外同时做好思想渗透工作。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重点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创业知识的讲授,还在于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中的实际操作,因此,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时应注意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用性、技术性的特点,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环境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人格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中去。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遇到的几点问题
目前,在创新教育中嵌入课程思政内容依旧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新创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目前高校中的创新创业课程一般都由专业课教师或创新创业学院管理人员兼任,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不足,导致授课中只做到了向学生传输创新创业知识,缺失了思政教育内容。
2.高校不注重创新创业教师培养,导致教师的教育理念守旧、教学方式不先进,课程思政难以开展,实施课程思政时没有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体系缺失。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欲望,高校也缺少课程思政的反馈信息,学生学习途径单一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推行不顺利的原因之一。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际应用。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的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学生对创新创业思政内容的利用率不高,难以达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思政嵌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创新创业教师思政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因此,高校要想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嵌入课程思政内容,就必须紧抓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创新创业教师的培养工作。因此,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师的培养工作,可以在学期前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期间,不仅仅包括创新创业课程要求,还要向教师传达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让教师充分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根本上做好教师的政治培养工作[1]。高校还应当及时跟进教师的创新创业课程,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保证教师在讲授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二是确保教师传达的思政内容符合学生群体需要,避免政治知识过深或过浅,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二)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学活动的基石,因此,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嵌入课程思政的进程中,还需要高校和教师革新教育理念。高校也应做好相关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例如,高校应设立对应的工作小组,小组应对教学资源、师生关系、社会情况和思想政治培养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并制定符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合理规划教学思路,并逐一解决教师提出来的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师一同研讨、制定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思路。在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互动参与程度,相关教师还需要结合课程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其更加多样化、多元化,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化成长。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
第一,引用典型行业例子。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应注意挖掘创业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例如,教师可以引用张桂梅校长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职业发展应与国家民族大义相匹配。在列举创业案例时还可以加入维持公序良俗的积极事例,促使学生在创业中也能牢记公民行为准则。除了通过互联网了解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成功者事迹,教师还可以在校内开展更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学习活动。比如可以以故事会、座谈会或讲座的形式,邀请当地知名创业企业家或校友进校授课,围绕自身创业过程和创业难点,站在实践角度上向学生深度剖析创新创业,拉近学生与创新创业的距离,使其对创新创业所遇到的阻碍和困难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影响学生。第二,活用教学方法。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是课程知识的单向传递者,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会。为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嵌入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可以在课上活用商业模式画布等教学用具,更直接地展示创新创业生涯规划,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2]。同时,丰富教学活动,以项目团队的方式进行情景模拟或头脑风暴,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增加创新创业体验感,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薪火相传、共筑中国梦意识,使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更为生动活泼。第三,巧用双创大赛。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双创大赛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程度直接的考查方式。通过双创大赛,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身创新创业的想法,教师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双创大赛成果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正因如此,在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时,教师可以巧用双创大赛,以良性竞争的模式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以课赛结合的形式,强化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引领者的责任,应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创业,帮助学生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题,促使双创大赛结果尽早落地实施。第四,注重社会实践。如果说双创大赛是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查环节,那么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对创新创业环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重点之一[3]。因此,教师应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引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社会基层,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和感知力,辅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以专业知识解决用户痛点及难题。
(三)完善课程评价和奖励机制
衡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教学评价,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群体、授课教师、学生工作处和政治辅导员设定不同的教学评价表,让其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和评估,并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加权分数。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创新创业课程是否围绕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等[4]。同时,为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例如,在教师考核上加大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内容的考查,考查结果关系着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评奖评优。对于学生群体,高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与思想政治考查进行结合。在评价学生期末分数时增加思想政治的考查,并记录在学生诚信档案中。高校在传播专业知识时,还应当重视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工作,以此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创新创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由课堂走向课外实践活动的转化[5]。比如,高校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模块,该模块内容包括兄弟院校创新创业网络课程、最新的创新创业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以及互动留言板块,在课程和创业成果展示上融入一定的思政元素,并做好互动区的价值引导和秩序维持工作。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联系当地政府、科研所、社会企业等,邀请其在知识共享平台上从不同角度发表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观点和态度,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协同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创新创业必备知识和相关技能,还可以引领学生建立良好的政治观、契约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达到这一目的,各大高校应当做好创新创业教师的思政培养工作,借用第二课堂做到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手抓,根据教育成果适时转变教育方式,全面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金邦,付艳萍,陈晓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S2):212-214.
[2]牟腊春.“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J].经济师,2021(7):145+147.
[3]温玉卓,代梦婷.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课程思政嵌入路径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0):114-116.
[4]刘洁.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4):111-113.
[5]王林祥,朱丹杨,邵燕燕.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实现路径与保障策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3(3):30-35+48.
作者简介:庄璧瑛(1981— ),女,汉族,广东潮州人,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党群事务部副部长,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平台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SZ18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學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精品示范项目“电子工程系青年党员‘微党课+育人平台构建”(项目编号:2020SQ11302)。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2022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创业教育”(项目编号:2022KSY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