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路径探析

2023-03-14韩佳柱

华章 2023年11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新时代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技强国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开辟我国发展新赛道、新境界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历经百年发展不断带领人民取得新的胜利。文章对新时代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内涵与特征、背景、意义和实践路径展开研究,试图厘清新时期我国科技事业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关键词]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路径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并有着领导科技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科技为国防建设战略服务、建立国防工业体系,到国家重心转移、促使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党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与创新战略,并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使得我国的科技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2022年10月,党中央指出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步伐[1]。这是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谋划,为加快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关于科技强国的研究综述

對于科技强国的定义,目前学界不存在广泛且普遍认同的统一说法,不同学者之间对于科技强国的认知和阐释各有不同。只有对世界科技强国的相关内涵进行明确阐释,才能从理论角度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生成逻辑、本质特征和构建路径等,才能从实践角度出发,为社会各界抢抓落实新时代科技强国战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政策解读。

科技强国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入发展的高级阶段。2017年10月,党中央擘画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加快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学界对于创新型国家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前后。当时学界对于创新型国家的概念阐释受国际上对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普遍认为创新型国家是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占GDP的比重)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较高,发明专利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其概念表述具有较强的数量化指标性特征。截至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位列第11位,已经成功建成创新型国家。随着对创新型国家的认识深入,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创新型国家是指以科技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把知识和技术作为创造社会国民财富的主要源泉,不断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国家。其概念表述发生转变,由指标性描述向战略性定性描述转变。

学者们对于科技强国内涵的表述众多,但大多是对创新型国家内涵表述的外延,忽略了科技强国作为创新型国家高级阶段所应有的本质,其内涵应该体现出我国在初步建成创新型国家以后如何朝着更大、更远的目标前进。科技强国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杨振宁教授的一场演讲,他提出大致到21世纪中叶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强国,但并未就该概念展开相关论述。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实践的不断深入推进,玄兆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等提出世界科技强国主要内涵应该能够集聚国内和国际两种创新资源要素,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促进重大科研成果的落地生根,不断实现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向世界先进行列跃升。笔者比较认可学者孙福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袁立科(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等对科技强国内涵的表述:科技强国是指能够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方向,形成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水平,拥有雄厚技术扩散应用能力,实现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世界领先的国家[2]。同时,这几位学者还极具概括性和创新性的总结了新时代科技强国的三大核心特征:一是世界科学策源地、二是世界技术引领者、三是世界创新高地。

二、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之间科技竞争态势不断加剧,为抢占新一轮科技发展主动权,主要国家不断强化创新战略布局,美国针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围堵不断升级,“卡脖子”问题日益凸显,这迫切需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随着颠覆性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紧随其变,引发经济社会发展范式发生转变,改变着世界产业分工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握历史发展,作出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步伐”的战略

部署。

(二)国内背景

目前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也步入了新时代。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实践的不断深入推进,科技事业迈上新的台阶,科技创新也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处于我国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现正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继续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反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在世界大环境下形成和展开的,国家发展与科技创新事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三、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意义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急需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国防建设服务。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时期,随着国家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创新发展的重大论断,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高速发展。新时代唯有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上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才能破解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新征程上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二)引领开拓我国发展新赛道、新境界的必由之路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技术变革迫切需要我国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来开辟我国发展的新赛道和新境界。进入新时代以来,科技发展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使得科技事业发生了整体性、格局性变化。但我国与老牌科技强国之间仍有一定差距,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卡脖子”受制于人等问题。唯有通过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来开辟新的科研范式、新的科研领域方向和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和非对称赶超。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各异,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不尽相同,通过科技强国建设谋求发展的路径当然可以不同。在不断推进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要牢牢把握我国独有的政治、制度、发展和机遇优势与自身特色,引领和开拓我国发展的新赛道、新境界。

四、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路径

(一)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我国科技工作的最本质特征,更是我国科技工作的最大优势。邓小平指出:“能不能把我国科学技术尽快的搞上去,关键在于我们党是不是善于领导科学技术工作[3]”。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始终将党的领导作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首要原则,这也是促进我国发展的“金钥匙”。党中央不断用科技创新解决我国发展实践中的“痛点”“堵点”和“漏点”,不断向科技创新“提问题”“要答案”,并对我国科技工作实践所面临的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薄弱、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统筹规划,做出了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长期和短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为不断推进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事实充分证明,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突破、发生变革、获得成就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党领导科技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这是我国建成科技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科技自立自强道路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一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一再创新”的路线,一些企业坚持引进仿制为主,消化吸收为辅,造成了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严重脱节,导致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国际竞争力极其匮乏。基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党中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科技发展阶段也由原来的“跟跑”向“跟跑”和“并跑”“领跑”共存阶段转变。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与中国特色科技自立自强道路是一脉相承、接续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并将其作为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就是要下大力气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上作出更多从“0”到“1”的突破,更好地诠释“自主创新”中的自立自强内涵。既要防止过度“独立”而放弃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又要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防止自身关键核心技术遭到侵权等问题的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必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发展道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样才能使我国在波谲云诡的国际竞争中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三)坚持完善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经成为在国际上赢得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以美国为例。美国能长期保持世界科技强国霸主地位的原因是其抓住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并不断借助该先发优势,大力发展经济,超前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美国正是由于拥有一批代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大科学装置集群、重点研究型大学、重要的企业创新研发机构而形成了东西海岸两大创新城市群,为美国的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2017年10月,党中央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4],标志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上升为党和国家意志。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含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重点研究型大学等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各创新主体。要充分发挥重要科研院所“国家队”的作用,明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好新型举国体制这一重要制胜法宝,充分发挥各主体之间的联合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等技术难题。

(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设人才高地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根本动力[5]。观察世界上的科技强国,无一不是人才强国。截止2022年12月,我国科研人員数量超600万,多年来位列世界第一,但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不一,科技领军人才稀缺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基于上述问题,立足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需要,我国要打造一支数量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不竭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积极践行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党管人才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创新了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建立了党管人才的制度保障,切实让创新人才自身利益得到了保证,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强国建设必须聚焦全球视野,吸引全球人才资源,再用良好的制度、政策、用人环境留住、用好人才。一是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创新人才资源。欢迎国际顶尖人才来华工作,优化人才引进政策,让国际人才充分感受到我国对人才的尊重和诚意;大力挖掘我国本土优秀人才,优化用人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建设青年人才创新队伍。二是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大力推动科普文化建设,增强全民科学文化意识和素养。三是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来培养人才,积极探索战略性人才培养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强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本文仅对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内涵与特征、背景、意义和实践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而未对推进科技文化建设与普及和科技体制改革等实践路径展开论述,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现如今,世界百年变局正加速演进,并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形成了新的历史交汇,既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战略提供了历史机遇,也提出了巨大挑战。笔者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不断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唯有理性借鉴其他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并不断分析我国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既有条件的利弊,才能巩固自身优势领域,补足短板,突破旧有赛道,开辟我国发展的新赛道。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要牢牢把握我国的特色优势,坚持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发展实际的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提供战略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孙福全,袁立科,陈钰,等.科技强国建设模式、路径与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1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陈劲,吴欣桐.大国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5]陈卓.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意义和关键举措[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22(5):54-58.

作者简介:韩佳柱(1995— ),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新时代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