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视角下高职学生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的路径探索

2023-03-14李宜莹

华章 2023年11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高职学生思政课

[摘 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形成于黄河流域各河段先民们的实践生活,拥有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其中所蕴含的黄河故事、黄河精神、黄河优秀人物更是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激昂奋斗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新时代把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要全面、系统地发挥黄河文化对培育大学生道德人格、提升思政课教师知识素养的功能,用黄河文化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用黄河文化将思政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用黄河文化助力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思政课;高职学生;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管经历多少年的岁月流逝,其在每一个时期都能以丰富的内涵向世人展示自身的魅力。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沉迷于网络快时代所带来的虚假、短暂的表面乐趣而漠视传统文化、遗忘黄河文化,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一、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的前提准备

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需要将黄河文化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融为一体共同重视,需要深挖黄河文化中有利于培育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三观”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思政课教师、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建立起有效的途径,同时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思政课形式来引导高职学生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1]。

(一)成立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专项小组

黄河流域孕育了众多人口,黄河流经9省,每一个省份的人们在当地的社会实践及生产生活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想要把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任何一种文化的研究离不开专业的平台做支撑,高职具有和文化发展相关的专业,文化旅游、文物保护考古、戏曲艺术等专业都是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的重要平台,可以抽调对研究黄河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成立“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专项小组”。

大力宣传黄河文化,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吸引广大学生自觉参与进来。例如组建“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宣讲团”,使黄河文化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同时要更加注重用高职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模式来讲解,让高职学生能够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清并且能留下深刻印象。

校内外联合,共同建立黄河文化的智慧平台。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洛阳市共有8所高校,3所本科、5所职业院校。8所高校可以强强联合共同组建“保护继承黄河文化协会”,以洛阳市夯实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资源进一步完成价值体系的转化,使黄河文化在洛阳、河南地段大放异彩。各大高校联合开发有关黄河文化的舞台剧、宣传片、黄河产品等新颖的文旅作品,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使黄河文化色彩鲜明。

(二)甄选黄河文化经典内容

甄选黄河文化经典内容,充实思政课教学。黄河流经洛阳,孕育出了河洛文明,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也是讲好思政课的重要资源[2]。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选用经典的黄河文化以及最具特色和针对性的河洛文化。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多下功夫、下深功夫,挖掘整个黄河流域的文明。结合洛阳市作为十三朝古都的优势,选用符合当地特色的黄河故事、黄河优秀人物,将其作为思政课的“开胃小菜”,同时也要讲述系统又全面的案例以深入人心。例如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导入可以选取带有神秘色彩的神话传说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新课讲授方面深挖优秀的名人故事来体现黄河精神,培育学生德育发展。

另一方面,及時挖掘黄河文化中与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繁荣的相关案例。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的理论教学途径

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在实际的课堂理论教学,想要吸引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兴趣,必须将黄河文化的内容具体融入思政课中,使思政道理变“活”。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之中,简单举例说明[3]。

(一)将黄河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

将黄河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思政课教师在讲人生观时可以生活在黄河下游的孔子和孟子、黄河中游的老子和庄子为例,挖掘人生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入世的价值观以及万物和谐相处的关系。在讲到理想信念时可以通过夸父逐日的奋斗精神,大禹治水“大公无私、一心为民、民族至上”的精神,愚公移山的“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等,激励高职学生树立坚定的理念。在讲到中国精神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一一运用相关案例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用其他的形式,如诗词、歌曲、舞蹈等,丰富教学内容。在讲到法治观念的时候,可以利用我国针对黄河流域出台的立法、执法等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树立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理念。

(二)将黄河文化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

将黄河文化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思政教师在讲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可以挖掘革命时期的优秀人物,利用河南的历史,选择有特色的优秀人物事迹。如“恨不抗日死”的爱国将领吉鸿昌,亿万国人心头的抗日名将杨靖宇,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血洒北川的抗日英雄李琳,“血性团长”的金振中,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吉星文等。在讲邓小平理论的时候,可以选用为我国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的实干家、企业家,如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王永民,乡镇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刘汉章,“改革先锋称号”吴金印等名人案例,激励广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向模范人物看齐。

(三)将黄河文化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

将黄河文化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思政课教师在讲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可以结合从古至今黄河流域遭到破坏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例子以及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的成功案例进行对比教学,这样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黄河文化,同时可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讲话,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黄河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讲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可以大量举例黄河文化、黄河精神、黄河故事,以及结合洛阳市的历史人物选择特色内容,也可以选用历史文化中相应的文物模型进入课堂,如农耕文明中的劳作工具、封建社会中的青铜器等,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在讲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加强民生建设的时候,可以利用相关的案例,如大禹“一心为民”而治水,人民公仆焦裕禄等。

三、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的实践教学探索

思政课想要把道理讲清楚,融入多元的文化诉求,必定离不开实践教学。理论课的讲解可以使思政课的内容生动而具体,实践教学则可以使思政课活起来。思政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基地,让学生沉浸式地遨游在黄河文化的历史魅力中。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拉近学生与黄河文化的距离。同时以课堂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举办黄河文化文艺演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升对黄河文化的理解。

(一)参观黄河文化相关教育基地

思政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能够体现黄河文化的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沉浸式活动中体验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号称博物馆之都的洛阳目前有102家博物馆,涵盖了艺术、文化、生活等方面,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是大中小学实践教学最宝贵的基地。其中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一座专门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学习黄河文化最直接的资源。

自古以来黄河水患也是频频发生,解决水患、治理黄河、恢复黄河流域生态也是引导高职学生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型治理黄河工程——小浪底大坝,是中国治理黄河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其当时建造的难度为世界罕见。如今小浪底已经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该地进行实地参观,感受治理黄河的不易,也可以参观当地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等景区,增强对黄河文化的印象。

(二)调研黄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研与黄河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依托高职的文物与考古学院,深挖非物质遗产中的“唐三彩”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可转换教学场地,走进文物保护考古学院的实验室,让学生主讲唐三彩的来源、发展以及蕴含的黄河文化内涵,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形式,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研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河图、洛书传说,其中包含了一些民间神话故事,对黄河流域早期的服饰造型有深远的影响。

(三)依托高职特色学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课教师可以依托高职戏曲艺术专业学生,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关黄河文化的传统节目展示。

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文艺表演上有极强的特色,比如学生可以学习表演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小相舞狮,以立足民间特色、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文艺节目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再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练唱黄河号子。黄河号子是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的人们与大自然进行搏斗时所发出的呐喊,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努力生活、直面困难的不屈精神,也是黄河文化中的精彩一幕。

四、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的网络创新教学

21世纪是网络时代化、信息化的世纪,教学工作在形式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思政课教学也是如此,从最早的板书,到现在的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而时代的飞速发展又使思政课迎来了新的变革。2020年至今,频繁的网络直播教学让广大师生认识到不能仅依靠网课来学习,应该开拓其他形式的网络资源,把思政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将黄河文化与网络数字化的资源联系起来[4]。

(一)利用多渠道网络平台

在网络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不要局限于网络直播等形式,可利用当下流行的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相关资源,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起来,使学生逐步养成通过网络来学习知识、关注新闻的习惯。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依托如纪录片、影视作品等网络资源,选用跟自己家乡相关的历史文化,主动讲解黄河文化的相关内容,打造各具特色的网络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辅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也能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二)依托洛阳市文化发展相关数字平台

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依托洛阳市信息化的发展平台,利用数据资源引导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例如,2021年洛阳市隆重推出了“黄河文化特色资源数据库”,以洛阳为核心,以网络大数据为支撑,围绕黄河流域几千年的发展,融入黄河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农耕文明、河洛文化等资源进行建设,完美地展现了黄河故事、黄河精神、历史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可穿插利用该数据库,使学生对其他方面的注意力转移到黄河文化上来,这对线上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關注有关黄河文化的公众号,例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利用公众号里开发的虚拟展厅进行“游览”,使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黄河文化是辛勤的中国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优秀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以思政课为载体,加强高职学生对黄河文化的了解,通过在思政课的教学活动中讲述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名人故事等,利用高职学生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文旅、考古、戏曲舞蹈等专业进行合作,创新多种多样节目来丰富黄河文化继承和保护工程,助力高职学生从思想的高度上重视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能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王胜昔,智慧.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N].光明日报,2022-4-13(3).

[3]侯丙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微[J].决策探索(中),2021(4):41-42.

[4]姜国峰.大数据时代河南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四重路径建构[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3):62-66.

作者简介:李宜莹(1995年— ),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基金项目:河南省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以思政课为载体引导洛职学生保护和继承黄河文化”(项目编号:2022B136)。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高职学生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