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与内生性社会组织融合发展的逻辑分析

2023-03-14张敏

华章 2023年8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

[摘 要]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养老需求的转型,作为年轻城市的重庆也面临着“老”问题,国家与重庆市政府的政策推动,为养老机构与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本文以重庆地区的养老机构与内生性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二者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逻辑、身份合法性的社会逻辑、环境催化的政策逻辑走向了融合发展,并从服务产品属性、递送环节总结出内生性社会组织在增强服务递送主体协调性、递送内容精准度、递送方式清晰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融合共生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养老机构与社会组织两者关系的研究,学术界更多关注的是社会组织的嵌入式发展、社工在养老领域的介入实践等内容,少有关注具有双重属性的内生性社会组织与养老机构二者之间的关联。严志兰、陈晓岚针对福建、山东等地区的调研发现,以社工为典型的社会组织成为递送养老服务的新兴专业力量[1],这也非常契合重庆地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自2016年开始,养老机构陆续开始注册社会组织,且集中为社会工作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重庆有6家养老机构注册了社会工作机构、1家养老机构注册了社会组织,故文中的社会组织集中体现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综合而言,内生性社会组织是指对内为养老机构下设的社工部门,接受养老机构的日常统筹,服务于企业追逐经济利益的目标;对外为专业的社会组织,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管,承载着部分践行公益的使命,具有强烈的双重属性。

在国家及重庆市政府积极推动社会工作、第三方力量(含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背景下,分析养老机构与内生性社会组织融合发展的逻辑、二者如何融合实现养老服务的递送、内部的合作模式等内容,能够为养老服务领域的体系建设和服务完善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二、调研对象与资料收集

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针对重庆市范围内的7家养老企业与其内生性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围绕机构/组织概况、政策支持情况、行业发展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展开,旨在了解养老机构与其内生性社会组织的运营管理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互动情况。

三、养老机构与内生性社会组织的融合逻辑

重庆的养老机构与社会组织的发展虽然不如北上广等城市般完善[2],但是也有着地区的特点和优势,结合重庆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市场、社会、政策三个视角探讨二者融合行为的深层逻辑和内在机理。

(一)市场逻辑: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需求

1.技术理性分工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医养结合已成为重庆养老机构的基础配置[3],养老机构内的人员构成包括护士、护理员、养老咨询师、医生等,分别在长者的日常照护、享老规划、康复护理、疾病诊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养老机构实现盈利的核心支撑。长期以来,社会组织对于政府的单向资源依赖受到行业的诟病,如何能够提升专业程度、造血能力是社会组织的核心议题之一;同时,庞大的老年群体与养老需求也在催促着学科细分与行业细分,医务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社会工作在健康、参与、保障三个层面提升长者生活质量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养老机构内其他成員无法替代的[4]。因此,基于对养老机构、社会组织服务层面进行分工,是理性选择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床位增值的新思维

政府掌握政策与权力资源,养老机构掌握各类专业服务资源,家庭掌握基于血缘亲情的情感资源,社区、邻里、同事掌握着基于地缘、业缘的关系资源,而社会组织则擅长于进行资源整合、配置与社会资本的培育、转化。依据布迪厄对于社会资本的阐述,社会资本中的信任、结构、关系元素以及三者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5],为个体拥有者带来利益。目前,重庆养老机构的产品相对单一,能够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泛养老服务的综合体较少,主要盈利来源仍旧是床位费,少数高端养老机构会在居家护理、适老化改造等养老周边进行单项收费实现一定程度的盈利。基于此,养老行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思维——社工让床位增值。通过社工与长者及其家庭的互动,并与其建立强信任、高黏度的关系,长者购买的不仅仅是服务或产品,而是囊括了他们的期待、对社工的认可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A养老机构的内生性社会组织,由社工主导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对外营销、服务设计,以付费会员制的形式吸纳周边的长者,是养老领域让床位增值的可行性实践。

(二)社会逻辑:基于身份合法性的客观要求

养老机构对外推广与政府疑虑之间的矛盾。对于养老机构的宣传,传统渠道仍旧是长者及家庭成员作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包括亲友、熟人等基于信任关系的推介。但同时,客群年龄的不断迭代,长者及家庭成员触网的普及,网络搜索将成为必然趋势,伴随着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与人为可操作性,增强宣传下沉程度成为行业共识。而社区作为长者的日常生活单元,受众集中、接触时间持久,是十分理想的宣传场景。但是近年来,不法营销组织频出,打着领取礼品、免费体检的幌子进入社区,实则售卖保健产品谋取利益,这无疑在消耗着长者对于社会、政府对于市场的信任。因此,政府对于企业进入社区的态度愈加保守与谨慎。

社会组织与社工的身份优势。伴随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宏观制度环境愈加开放,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也从最初的“以罚代管”转变为合作、支持、培育相结合的柔性方式,政府将原来自身承担的部分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社会福利等职能让渡给社会组织来承接[6],这也为社会组织进入社区、接触居民提供了渠道与身份认可。作为舶来品的社会工作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经历了经验累积到专业发展的转变,社工的知晓度在逐渐提升,大众对于社工的认知多为助人者、赋能者、资源链接者等角色,对于社工有着天然的认可。因此,相较于养老机构与企业而言,社会组织与社工进入社区更容易获得政府层面、大众层面合法性以及合理性的认可。

(三)政策逻辑:基于环境催化的应然选择

政府对于社会工作的大力倡导。为回应老龄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国家和重庆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的政策文件,以期引入各类资本、各类主体进入养老领域,从而弥补服务供给主体单一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不少文件中均提及了加强养老机构中社会工作空间布局、养老领域社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正面说明了国家层面对于社会工作在养老服务领域重要性的认可。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营养老机构引入社工、完善社工服务自然成了环境催化下的应然选择。

四、养老机构与内生性社会组织融合下的养老服务

(一)养老机构与内生性社会组织的融合模式

养老机构与内生性社会组织的融合模式并非统一的,会在多种因素的左右下呈现出差异化,整体而言可以划分为服务延伸模式与命运共同体模式,而不同的模式也导致两者在权责划分、利益分配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服务延伸模式

主体间权责明确,经营上合作共赢。在服务延伸模式下,养老机构与社会组织处于平等的位置,双方处于策略性合作、信息共享、资源互换、利益均分的状态,各自承担服务交付、年度盈利目标。在实践中,由社工引荐的入住长者,养老机构需要针对社会组织进行付费。在此种模式下,社会组织作为服务延伸模式中的主体以及利润的单独结算单元,更关注的是作为居家长者私人产品、政社合作公共产品的长者服务体验,在社工专业性、资源挖掘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也极易出现因盈利能力差异而导致的差序领导现象。

2.命运共同体模式

生存与发展融为一体。在命运共同体模式下,社会组织是养老机构的组成部分,社会组织的运营接受其全权的领导与监管,养老机构承担社会组织服务的交付责任、年度盈利目标,双方具有一致的目标导向。在实践中,同样是由社工引领入住的长者,养老机构不需要针对社会组织进行付费。在此种模式下,社会组织需要在院内、院外长者的服务需求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中寻找平衡点,在需求察觉、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

(二)养老服务的递送环节及功能发挥

在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4Ps营销理论中,将营销分为产品、价格、销售渠道、销售促进的基础组合策略[7],该理论在商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为其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考虑到养老服务有其特殊的行业属性,故将其含义延伸为需求接收、服务生产、服务输出、服务评价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养老服务需求接收

对院内长者而言,与护理员、护士、社工接触的时间较多,以上主体都能够成为需求接收方。对于院外长者而言,社工(相较于其他院内工作人员而言)是主要的需求接收方。此外,养老行业愈加重视线上平台的开发,旨在为长者及其家庭提供高效便捷的供需对接、质量反馈等服务,打造线上快速响应、线下良性互动的智慧化养老模式。但是,目前重庆地区线上平台的使用率不尽如人意,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B养老机构的微信小程序,呈现出板块建设不完善、使用率低的问题。因此,以线下方式、以社工为需求接收方是长者及其家庭表达养老诉求的重要渠道。内生性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需求接收环节,可以拓宽需求接收主体,同时,社工强调系统的服务理念,擅长于从亲子、家庭、社会等更加全面、系统的角度了解长者需求,而非仅仅着眼于长者本身,以探索综合性的、更具精准度的养老服务方案。

2.第二阶段:养老服务生产

养老服务生产探讨的是从何处找服务资源的议题,是多元主体协作参与和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主要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社区及家庭等主体,其中政府掌握政策与权力资源,市场(含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掌握康复、照料等专业服务资源,家庭掌握情感资源,社区、邻里、同事掌握着关系资源,而社工可以运用专业方法提供专业服务,打造最适合长者的服务方案。在此过程中,无论养老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或是私人产品,社会组织资源挖掘、资源整合能力的发挥程度,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内生性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生产过程,能够减少供给结构失灵问题。养老服务的供给侧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家庭等主体,但是在实践中,政府的兜底导向、市场惠及面限制、社会组织专业性有限、家庭照护服务弱化等原因易导致供给结构失灵。而内生性社会组织在服务过程中,以宏观政策为指导、以整合多方养老资源为手段、以公益元素为理念,对主体间的资源、权力、责任、关系等进行合理配置与整合,在供给侧结构优化、增强主体协调性层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第三阶段:养老服务评价

养老机构与内生社会组织的直接服务对象是长者,但是养老服务评价却不能仅着眼于此。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养老服务作为民生服务,安全永远处于中心位置,其次才会考虑长者满意度、服务创新性等因素。综合而言,服务对象以及由其推介的长者到访率、入住率、入住时长,政府项目的采购率、续约率,以及荣誉取得情况是常见的养老服务评价的指标,但是这样的评价组成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却忽略了长者及其家庭在主观感受、精神需求等方面的考量。内生性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评价过程,借助社会学、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理论,能够完善评价获取的维度、精细化程度,以此更全面地掌握养老服务递送的有效性。

结束语

内生性社会组织是基于重庆特殊的政治环境与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产物,通过对二者的分析,内生性社会组织能够全程参与到养老服务需求接收、生产、输送、评价阶段,在增强养老服务递送主体协调性、递送内容精准度、递送服务有效性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内生性社会组织或许在之后会呈现出更快速的增长态势。从积极的方面而言,体量的扩充能够在行业内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为养老服务的供给提供多元化的思路。但是,面对新事物产生,规范性的引导和制约总是滞后的,因此,及时关注养老机构与内生性社会组织融合发展的态势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鹏飞.深度老龄化态势下重庆老年公寓市场发展现状及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19(3):66-77.

[2]严志兰,李叔君.社会组织在社会养老服务递送中的作用解析:基于福建的田野调查和个案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5):132-141.

[3]赵瑞霞,吴长文,李孜.重庆市医养结合服务的供需现状、问题及建议[J].老年医学研究,2021(1):26-30.

[4]张会莹.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探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4(3):93-96.

[5]包亚明.文化資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苏曦凌.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演进的历史逻辑[J].政治学研究,2020(2):76-89+127-128.

[7]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张敏(1994— ),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老龄健康与社区治理。

基金项目:重庆对外经贸学院2022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养老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设计研究”(课题编号:JG2022009)。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