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构建及启示
2023-03-14杨力骆维钟超文陈劲松
杨力 骆维 钟超文 陈劲松
[摘 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是高校不可或缺的职业,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却存在职业发展阶段不明晰、专业化分层培养不系统、不同阶段任务与能力不匹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详解提出了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和该理论关涉的时代背景、研究意义、划分阶段、各阶段特点等,并详细阐述了该理论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构建
最近,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得到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研究者们主要研究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比如,缺乏职业幸福感、工作懈怠明显、职业认同不强等,研究的重点往往避重就轻,缺乏全局性、实践性、前瞻性。当前我们对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的认识还不十分明确,影响辅导员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辅导员如何围绕职业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职业规划?等等。这些问题能帮助我们清晰明白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的特点,从而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各类问题。为更好地理清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发展要素和制约因素等相关问题,本文从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的研究视角出发,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力求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的完整体系框架,为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构建的原因
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定位,是党中央、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考虑,更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长效机制。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分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从社会学“职业”理念出发,构建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明确职业发展途径,对于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显著的成效。合肥工业大学李永山副研究员以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为例,表示我国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呼吁大家要重点研究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1];暨南大学张宇明将辅导员职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探索、发展、深化),并针对性地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意义和发展路径,但整体研究存在分段不系统和分析方法不准确等问题[2];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副书记陈娟等人阐述由于我国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没有明确,致使很多辅导员存在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定位不清、职业信念不足等问题[3];淮阴工学院胡智惠等人研究表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就是高校辅导员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阶段,导致很多辅导员对自己职业角色认知不足,职业意识存在迷茫和消极[4]。这些相关研究由于缺乏发展阶段的质性特征描述,理论观点缺乏实证支撑,所以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研究急需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例如,辅导员在不同阶段如何进行身份认识、如何制订职业目标、如何培养职业素养等,解答这些问题能帮助我们对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从而更好地解决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类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当前,研究教师或者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文献不多,但这些研究为我们构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阶段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2014年3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把辅导员发展阶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并对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在不同级别发挥的作用做了明确要求。常州工学院杨玲副教授等人提出了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理论,把教师职业认同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并阐述了不同时期的职业特点、阶段任务及制约因素等[5]。德雷福斯将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分为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根据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提出的。通过相关专家学者的系统研究,我们以此为突破口,研究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逐步形成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阶段的分类标准和培养目标。从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纵向(不同阶段)和横向(每一阶段对应的素质和能力)两个维度出发,根据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和特征特点,再合理安排不同的岗位职责,设计不同的培训体系,制订不同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培养方案[6]。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的阶段分类
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指出,高校辅导员既属于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具有雙重身份,这是辅导员属于高校教师的理论依据。根据以上的相关研究,教师所具有的职业阶段划分同样适用于辅导员,只不过辅导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所具备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工作任务、考核方式等与普通教师有一定区别。参考以上研究,我们把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阶段划分为职业初入期(新手水平)、职业适应期(胜任水平)、职业高原期(熟练水平)、职业稳定期(专家水平)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发展要求、影响因素和价值追求。
(一)第一阶段:职业初入期(新手水平)工作1~2年
1.此阶段的发展特点
该阶段是辅导员职业发展中的基础性阶段,对其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到辅导员思想的认知、职能的实现和管理的艺术。其职业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容易理性化。这一个时期的辅导员非常理性化,在处理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刻板地依赖既定的规则、规范和计划,不敢去改变规则和计划,只是刻板遵守,相对较为理性化。
(2)情感焦虑化。初入职场的新手辅导员们在面对角色改变、角色期待和角色胜任时,发现实际的工作和理想的大相径庭,都会面临工作是否胜任的慌张感和危机感,从而每个人都会存在一种焦虑化的情感状态,并伴随着工作的一段时间。
(3)倾向波动化。此时工作给辅导员带来更多的是迷茫感和挫折感,他们感受到工作现实和理想相差太大。此时的辅导员由于急于想得到认可,过于急躁和烦恼,容易引起情绪焦虑,导致辅导员对未来职业规划产生波动。
2.此阶段的主要问题
辅导员在此阶段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初步了解辅导员的职业性质和工作职责;积极准备入职后的各项工作;思考自身在这个岗位上的发展、提升等。若以上问题不全面思考妥当,就可能会存在职业选择的困惑,影响自身今后的职业发展。
3.此阶段的主要任务
对于此阶段的新手辅导员来说,主要发展任务就是要稳定工作情绪。由于缺乏教学、组织、管理经验,新手辅导员在教学和学生事务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由于职业胜任问题容易产生强烈焦虑感,工作理想和現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则加剧了辅导员的焦虑。同时,在此阶段,辅导员能获得足够的教育和技能培训,管理着学生事务工作的一两个模块;为了做好学生事务工作会加强学习和实践,以此获得相应的岗位技能和能力;掌握辅导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会慢慢深入思考,不断内化学生事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阶段:职业适应期(胜任水平)工作3~
4年
1.此阶段的发展特点
该阶段的辅导员对课堂教学和学生事务工作较为熟悉,相关工作已经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岗位胜任力得到提升。该阶段的辅导员摆脱了职业初入期经验模仿的局限性,进入了主动、积极的工作状态,能够自觉进行深化学习,并做到积极实践,深入反思。其职业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思想深入化。相比新手辅导员而言,熟练辅导员对于岗位的角色理解得更加全面和透彻,认为辅导员的角色是课堂的教授者、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者,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等多重角色。此外,他们认为辅导员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场合自然地切换自身角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工作。
(2)工作熟练化。进入适应期的辅导员能熟练教学和处理好学生事务,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所提高,职业的满足感相对于上一阶段的辅导员有较大的提升,且对自身的工作能够客观地评价。
(3)倾向稳定化。工作驾驭能力的提升,使得适应期辅导员对自身的认同感得到提升,从而又促使他们对选择辅导员这一工作的坚定。此时的他们工作情绪较为稳定,进入了主动、积极的工作状态,能够自觉进行深化学习,并做到积极实践,深入反思。
2.此阶段的主要问题
在此阶段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将原来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实践,但需要进一步强化职业素养;培养职业认同意识和职业忠诚度有待加强,并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存在踌蹰。此阶段相关问题处理不合理,将会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潜能得不到有效挖掘、职业素养难以培养、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
3.此阶段的主要任务
把所学技能和能力运用到学生工作的实践中;承担起负责模块的全部工作,并起到指导和决策的作用;在工作中应用已熟悉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
积极参加辅导员职业培训班、学术报告、实践调研等活动,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第三阶段:职业高原期(熟练水平)工作第5年起
1.此阶段的发展特点
该阶段是辅导员能否将辅导员岗位事业化的关键,辅导员经历工作适应期后,一般会经历一段职业发展的瓶颈期,此阶段辅导员职位晋升、技能提高、待遇涨幅等均相应地停滞,各方面都难以突破,其职业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角色迷茫化。此阶段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相对成熟,但难以得到质的提升;该阶段的辅导员绝大部分都评到讲师,职业很难晋升;所带学生达到了两三届,岗位工作倾向于重复。因此,辅导员很容易丧失奋斗的干劲,表露出职业倦怠,感受到辅导员这一角色的迷茫。
(2)情绪消极化。因为此时辅导员的职位、职称、技能、待遇等方面都难以提升,工作很难有较大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他们时常处于悲观消极的状态,且对工作产生倦怠感和疲惫感。此时的他们仅仅把这份工作当作一份谋生的手段,工作仅限于完成任务,没有斗志昂扬的激情和干事创业的想法。
(3)思想动态化。职业难以提升的现状促使他们寻求工作以外的刺激和放松,将在生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同时,由于对工作缺乏激情和存在倦怠感,导致此阶段的很多辅导员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思想存在转岗、读博和离职的倾向,甚至很多人已经付诸行动。
2.此阶段的主要问题
在此阶段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景、职业认同的思考、工作能力的提升等。此阶段相关问题处理不妥当,将促使辅导员出现职业发展受限、职业认同感不强、职业定位不明、学校辅导员工作发展停滞等问题。
3.此阶段的主要任务
明晰自身关于辅导员职业发展方面的规划;巩固好职业认同的意识;构思和创造致力于学生发展的新举措;为分享自身的工作成果,致力于撰写学术论文和著作;教育新入职的辅导员重视自身的职业发展,同时在工作上对他们进行关心和帮扶;积极参加本省和全国相关单位组织的辅导员培训班和会议。
第四阶段:职业稳定期(专家水平)工作至少10年
1.此阶段的发展特点
该阶段又称为职业专家期。这一阶段的辅导员善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来完善自身的认知和工作体系,他们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处于职业稳定期的辅导员,其职业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认知丰富化。此阶段辅导员对其工作性质和内容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具备科学实效的工作方式。他们意识到辅导员不仅是教学者、指导者、管理者、组织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
(2)情感深沉化。此阶段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不仅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热爱辅导员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追求辅导员事业的深层次价值,并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同时,与学生相处融洽,能够热情耐心地关心帮助学生,并得到学生的高度尊重和认可,职业成就感较强。
(3)意识稳定化。此阶段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完善自身的认识和工作体系,拥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职业能力;由于受到师生的尊重和认可,他们认为辅导员这份职业给他们带来极高的自豪感,并对工作表露出积极的倾向和坚持性,职业意识较为稳定。
2.此阶段主要问题
在此阶段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致力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引领未来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对工作机构改革和开展的活动施加影响;将职业态度深刻内化为职业价值观等。此阶段相关问题解决不妥当的话,将导致个人职业声誉受损,职业责任感降低等问题。
3.此階段的主要任务
对学生相关工作进行系统评价,指出其优劣之处;致力于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并发表相关专业性成果;向辅导员同行分享自身的学生工作经验;作为专业的学生工作的领导,指导学生工作部门的发展方向。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构建的启示
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们提出上面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对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关注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的任务与问题
根据上面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所提出的任务和关注的问题可以清楚的是,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都具有专属的任务和特定的关注点。如果辅导员在某一阶段的工作能力不足,不能胜任此阶段的工作任务,那将阻碍学生工作的发展。学校没有系统地、专业地采取具体的对策和方法来确保辅导员个人职业的发展,将影响辅导员队伍和学校的整体发展。美国专家Carpenter说过:“若辅导员忽视自身的专业成长,那他们的专业发展和工作也将停滞不前,也必将损坏学校、学生的相关利益。”因此,我们按照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以辅导员职业发展为目标,围绕不同阶段的主要问题和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举措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这是我们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所必须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重要关注点。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分层培训
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的构建,为我们加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分层培训和考核提供了专业的理论依据。当前,对于新手辅导员来说,工作适应、专业学习是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熟练辅导员来说,普遍存在职业发展的前景困惑,职业认同的思考,工作能力的提升等问题;对于专家辅导员来说,普遍存在引领未来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将职业态度深刻内化为职业价值观等问题。因此,我们根据当前辅导员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问题,结合学校辅导员培养特点和学生工作的需要,制订辅导员明晰职业认知、专业素养提升的职业规划,努力为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明确方向[7]。依托学校资源平台,制订科学、有效的职业素养提升方案,加强辅导员分层培训与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地完善方案,系统全面地实施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考核激励机制
当前,部分高校在培养辅导员的过程中,存在考核激励机制不规范甚至缺失的现象。根据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制订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不仅能够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动力,还能够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评价应该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应制订科学的辅导员考核评价标准,规范合理评定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在辅导员队伍中形成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争先创优的工作态势,达到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职业素养、增强其绩效水平的目的[8]。与此同时,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和高校不同的工作环境,导致辅导员岗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如职业幸福感不强、晋升机制不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系统等,这些都促使在辅导员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优化辅导员的考核激励方案,激发辅导员强化卓越素养提升意识。根据考核结果对辅导员实施奖惩,并实行考核结果与职务职称评比、工资待遇、荣誉评选等直接挂钩,形成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机制,拓宽晋升奖励渠道,完全实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做到人才辈出、人尽其事、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全面推动辅导员事业和工作大发展、快提升。
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入推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标准体系。严格按照职业发展阶段标准体系,有针对性地完成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并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辅导员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逐步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永山.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78-80.
[2]张宇明,赵雪梅,杨少华.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探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2):103-105.
[3]陈娟.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江苏高教,2012(2):68-69.
[4]胡智惠.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思考[J].职业时空,2012,7(12):69-70.
[5]杨玲.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阶段发展论[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2):56-64.
[6]李守信.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5(1):3-7.
[7]何雁敏.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浅探[J].科教导刊,2023(7):84-86.
[8]赵玉鹏,杨连生.专业社会化: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新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22(6):148-154.
作者简介:杨力(1993— ),男,汉族,江西宜春人,赣南师范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工作。
骆维(1992— ),女,汉族,湖南醴陵人,赣南师范大学,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工作。
钟超文(1990— ),男,汉族,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陈劲松(1995—),男,汉族,江西宜春人,赣南师范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