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2023-03-14毛婧

华章 2023年9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

[摘 要]加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对培养护理人才、防治妇科疾病、提升生殖健康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是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由学校、医院、社区等多方主体共同推动,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性的全新教学体系。针对当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体系特色不鲜明、评价不科学、创新思维缺失及理论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教育主体应当从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目标、内容、资源、模式等角度出发,深度探索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构建;护理人才培养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应当全面梳理各门学科教学内容,加强整合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强化过程评价、丰富作业形式,提升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性[1]。“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关注的是女性生殖系统与胎儿的健康问题,关系人类繁衍生息之大计。尤其是在“三孩”政策背景下,妇产护理质量对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日益加深[2]。妇产科护理学应当将发展目标聚焦在“健康中国、健康人民”的战略目标上,切实加强教学创新体系构建,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培养临床急需的创新型护理人才。

一、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的内涵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妇女在妊娠、分娩、产褥期间正常生理变化与潜在健康问题,为妇女健康提供身心护理服务的专业科目,也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妇产科护理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包括妇女保健、优生优育、生殖护理与产科护理学等。妇产科护理学的理论样态不仅呈现出医学特征,还具有完备的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人文社科理论支撑,诸如家庭伦理、马斯洛需求层次、奥瑞姆自护模式等理论均可用在妇产科护理学理论学习与实践任务之中[4]。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体系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批判思维,使其在实践护理中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护理对象疾病防治、压力排解、身体康复、社会身份认同等多样化需求[5]。生育是妇女一生中较为重要的生理活动,大部分孕产妇虽然行动不便、免疫力下降但仍有自护理能力,因此不应将她们当作病患来看待。这就要求学生在提升医疗护理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力求能够使用柔性化、人格化的方式展开交流,并以较高的职业技能与道德素养维护妇女的隐私、尊严与合法权益。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建构要求高校必须紧扣教育部所确立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性的金课建设要求,秉持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结合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构建注重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旨在为学生创造护理实训、临床实习、模拟演练等多样化学习情境。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建构参与主体广泛,由学校、医院、社会等多方主体在协作配合中对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目标、内容、资源、模式与评价体系展开深度优化。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人文素养与深度学习能力均能够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护理技能专长。

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构建困境

(一)课程特色不够鲜明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特色鲜明的学科,不仅广泛关注孕产妇的身体状况、女性全生命周期的身心健康问题,对妇女的家庭、婚姻、生育状况、社会关系等也展开了深入研究,此类研究难免会涉及女性的隐私与尊严问题。传统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体系过于重视技术培养与理论架构建设,缺乏对妇女隐私的保护与人文关怀。因此,妇产科护理工作者必须懂得法律知识、明晰道德界限、恪守医学伦理,且具有较强的共情能力与服务耐心,还要掌握更高层次的交流表达、心理学分析等技能。但是,当前大部分院校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体系并没有恰切耦合科目的情感价值与知识技能,学科特色难以彰显,学科研究的深度广度有待加强。

(二)学业考核方式单一

妇产科护理学传统课程考评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量化、轻实质。学生平时表现在考核指标中所占权重偏低,期末考试对学生整体成绩影响过大,整体上呈现出“一招定胜负”的特征。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知识广博、文理兼修的复杂科目,传统单一化、终局性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學生过于重视卷面成绩,从而忽略了对自身人文素养与临床操作能力的提升。由此培养出的“高分低能”护理工作者显然无法满足国家医药卫生建设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另外,不少院校妇产科护理学的考核形式过于单一,难以有效反映学生的各项能力,且考核介体仍为传统的试卷,在测评完毕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批改,很难实现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实时观测与反馈。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受限于院校课程安排中的学时限制,妇产科护理学教育者更倾向于在课堂上完成重难点知识教学。然而妇产科护理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学科实践中所涉及的分娩机制辨析、高危产妇监护、排卵障碍治疗等各类复杂临床表现很难用知识讲授、习题练习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清楚,因此常出现学生将知识背诵得滚瓜烂熟但实践技能却较弱的现象。此外,学校在教授如四部触诊、宫颈上药、宫高测量等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操作类项目时,通常只借助模拟仪器进行简单的操作示范,没有将此类护理活动融入真实案例与临床情境中,也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串联。学生在片面化、独立性的操作过程中很难达成复习旧知、获取新知、锻炼临床实践能力的学习效果。

(四)难以激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

娴熟的技能与扎实的知识储备只是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第一步,学生要想提升专业水平、深化学业成果,就必须锻炼自身的思维敏捷性与临床应变能力,以随时应对护理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实战演练、辩论式提问中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与主动学习意识,主动培养高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然而,当前大部分院校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模式仍然局限在单向、生硬、无针对性的理论灌输上,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很难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带来智慧启迪。同时,院校所构建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体系过于独立,未能与社会上的社区服务、创业孵化、科研活动、技能竞赛等项目充分对接。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反思批判的机会,自然无法生发出创新思维与高阶学习能力。

三、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革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三维度”协调发展

为优化教学创新体系构建,教学主体需要革新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目标,将学科发展的目的聚焦在现代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高标准要求之上,以情感态度涵养、认知水平提升、動作技能训练为引领,确立价值目标、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三维度协调发展的综合教学目标。教育主体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以“必须掌握”“要求理解”等使动用语主导的教学目标表达方式,运用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对教学目标展开细分,如将上述“认知水平提升”这一维度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生认知进步的趋势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级阶梯目标。

教学目标反映的不应是学生对习题或问题集合的解答成果,而应当是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的思辨态度与深刻洞见。因此,针对目标的叙述语言应当如:“能够使用专业诊疗设施实施妇产科护理操作”“能够正确分辨异常妊娠妇女的身心健康变化趋势”,而不是“完成‘产褥感染一节相关习题”“正确说出产程临床经过”等。除技能与知识水平外,三维度协调发展目标额外设立了情感态度涵养这一维目标,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应融入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南丁格尔精神等情感价值要素,引导学生提升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护理对象隐私,使学生逐渐具备妇产科护理学科目所要求的技能手、科学脑与人文心。

(二)重构内容体系,形成课程知识架构树

按照教育部提倡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金课建设要求,妇产科护理学应当秉持多学科融合理念,根据社会护理岗位实际需要以及服务受众全生命周期需求重构教学内容,从产科护理、妇科护理、优生优育与操作技能四个角度组建课程知识架构树。

具体而言,教育者可以在新学期伊始对学生展开全面调研,了解他们在妇产科护理学最想学习哪些内容,对教学内容设计有何建议或意见等。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情需求并据此设计临床案例、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虚拟仿真等多样化教学活动,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践与理论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在讲述“分娩机制”一节时可以引入分娩机制简易手动操,也可以结合模型教具进行推演教学,将重难点知识分解转化为直观、可视、易操作的具体步骤,鼓励学生以创新思维与攻坚思想解决问题。要深入挖掘妇产科护理学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要素,彰显学科特色,通过加强生命教育、宣传孩童保护、提倡感恩母亲、做好防癌筛查,从法律规制、科学检查、情怀感召等各个方面实现对女性全生命周期的照护。

除此之外,要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结合年度终评与过程评价的结果为学生进行综合打分。要将随堂练习、章节测试、主题讨论成果、互动积极性、线上学习参与度、临床实习表现等多样化的指标加入测评体系之中,打造线上线下、期中期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保证考核活动能够正确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状况。

(三)引入信息技术,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出线上、线下互相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划分为课前知识感知、课中知识理解、课后知识巩固与延伸三个环节。

在课前知识感知环节,学生通过校园搭建或第三方信息化学习平台展开预习与课前测试,通过平台的私信、留言功能向教师提出自身的疑惑,使教师在整体上知悉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痛点,达到课前知识摸底的效果。在课中知识理解环节,教师可以围绕课前对学生的摸底工作展开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转换知识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比如利用3dsMAX、Cinema4D、Unreal5引擎等将教材中的平面图像转化为三维模型,加强学生理解的直观性。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随堂测试、观点投票等活动,增强知识传授的多样性,实时追踪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影音资料、任务规划等,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要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注入思政育人要素,将“妇女能顶半边天”“巾帼心向党”等意识形态内容融入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法治意识。在课后知识巩固与延伸环节,师生可以通过微信、钉钉、QQ群等信息化媒介深化交流互动,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反馈状况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要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的智能检索与学习平台展开自主学习,将求知的视域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了解同妇产科护理相关的历史、科技、人文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批判反思推陈出新等高阶学习能力。

(四)创设多元情境,以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除革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外,实践教学也要根据前述方法划分为课前技能感知、课中技能理解及课后技能巩固与延伸三个环节,为学生创设多元化学习情境,切实提升其技能水平。

在课前技能感知环节,要求学生事先观看操作视频,形成对四部触诊、妊娠护理、窥器检查、异位妊娠处理等操作内容的直观认识。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虚拟仿真训练程序学习护理技法,以游戏通关所获得的满足感强化学生对相关操作技能的基本感知。在课中技能理解环节,一要阐明教学目标,带领学生熟悉学习任务;二要导入真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临床观摩,学习教师的实践操作方法,并掌握健康状况评估、沟通交流等基本技能;三要创设新颖主题,以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结束语

妇产科护理学研究的是妇女在妊娠、分娩和产后的护理问题,研究领域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外科手术等。优化创新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体系,能够在宏观上推动医学的创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未来,高校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主体要矢志不渝地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改革原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社会服务、高阶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具有较强人文素养、共情能力与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为母婴身心健康提供坚实保障,为我国医疗服务事业不断输入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沁萍,李军纪.我国护理学教育中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护理研究,2023,37(13):2474-2476.

[2]李兴川,李仁兰,蔡均,等.CBL教学法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3,37(6):37-40.

[3]姜孟涵,石欣平,张萌,等.本科妇产科护理学医护合作高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案例编制[J].中华护理教育,2023,20(2):146-150.

[4]孔祥麟,陈丹,伍雅琴,等.混合式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22,19(5):420-425.

[5]张巍,李昆,张金勇,等.认知参与度视角下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护理学杂志,2021,36(18):63-66+72.

作者简介:毛婧(1987— ),女,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助教,本科。

研究方向:护理类研究。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理学
情景剧用于构建妇产科护理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角色转换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得实”共享型专业数字化教学中心在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自主教学模式提高高职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中职精品课程《妇产科护理学》建设及体会
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