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2023-03-14江欣

华章 2023年9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工匠精神高职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艺术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营造充满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助力学生责任心、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高职艺术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还是塑造学生成长的过程,融合工匠精神将为他们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艺术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工匠精神

在当今快节奏和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高职艺术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工匠精神代表着对卓越的追求、细致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动力,而这些特质在艺术领域尤为重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难以满足现实挑战。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艺术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也能为艺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涵盖了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以及追求卓越的态度。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信念和生活方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职业和创造活动中[1]。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追求卓越。工匠始终在追求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不满足于平庸。他们从细节入手,追求每一个环节的完美,即使是别人可能忽略的部分。这种追求卓越的态度源于他们内心的自我驱动和责任感,他们相信,只有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工匠精神还强调对工作的执着和耐心。工匠在完成每一个工作时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乐于沉浸其中,享受每一个细节的雕琢。这种执着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也是他们能够创造出卓越作品的重要保障。工匠精神还表现为持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态度。工匠不满足于固有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积极寻求新的方法和思路,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这种持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也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工匠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涵盖了追求卓越、执着耐心以及持续学习创新等方面。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不仅适用于传统工匠领域,也同样适用于各行各业。它强调的不仅是技能的传承,更是一种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有助于塑造他们全面发展的职业素养,使他们更容易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卓越的成就。

二、工匠精神的培养对高职艺术教育学生成长的意义

工匠精神的培养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具有深远的意义。高职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而工匠精神正是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2]。

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塑造学生的责任心和自我驱动力。工匠始终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这种责任感能够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培养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同时,工匠精神中的自我驱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同时,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工匠们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和思路,这种创新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味着他们能够面对不同的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从而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此外,工匠精神的培养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工匠们往往在团队中合作完成复杂的任务,他们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学生也需要在团队中合作完成项目,通过培养工匠精神,使他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艰巨的任务。

三、高职艺术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而工匠精神正是这种培养的关键所在[3]。

融入工匠精神能够使艺术教育课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艺术行业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很高,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技能,而工匠精神正是强调细致入微的态度和对工作的认真。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细节,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挑战。同时,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工匠精神强调持续学习和不断创新,这与艺术领域的特点相契合。通过在课程中注入工匠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领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不断学习和探索,保持对艺术创作的热情。此外,融入工匠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艺术创作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工匠精神强调合作和协作,通过在课程中培养这种精神,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团队,学会与他人协调合作,共同实现艺术目标。

以服装设计课程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细节考究的时装设计”项目。学生在这个项目中需要注重设计、面料选择、剪裁、缝制等各个环节的细节。比如,让学生在设计时注重纽扣、袖口、领口的细节设计,要求他们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精心雕琢,展现工匠精神的坚持和耐心。

在室内设计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精雕细琢的室内布置方案”项目。学生在这个项目中需要为一个实际场地设计室内布置,从家具选择到装饰品摆放,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认真呵护。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材料的纹理、颜色的搭配等,展现出对室内空间细节的深入思考。在绘画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精细素描实践”单元。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复杂的题材进行素描,例如人物的面部表情或者复杂的静物。在完成素描作品时,要求学生注重每一个线条和阴影的描绘,表现出对细节的精湛掌握。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绘画时的耐心和细致,也锻炼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

(二)创新有效的艺术素质教学模式

创新的艺术素质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工匠精神强调不断创新,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引入开放性的创作任务,鼓勵学生发挥想象力,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他们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能力,进而培养工匠精神。同时,有效的艺术素质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和实际操作。工匠精神强调实际工作的细致和专注,传统的理论课程可能难以满足这种要求。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工作坊等,让学生亲自动手,从中体会到每一个步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和耐心,从而锻炼工匠

精神。

此外,创新的艺术素质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发展[4]。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传统模式可能无法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鼓励他们在特定领域深耕,培养出更专业的技能和更高水平的工匠精神。艺术素质教学模式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工匠精神不仅是对技艺的追求,更是对自我反思和不断进步的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分析、批判性评论等活动,培养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审视和改进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工匠精神。

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可以在服装设计课程中引入“工匠之旅”项目。这个项目旨在通过模拟实际工匠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首先,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和制作一件时装。但是,与传统的设计制作不同的是,这个项目将强调每个步骤的细节和技术要求。在项目开始之前,教师会为学生介绍各种不同材料和工艺技术,并鼓励他们仔细考虑如何将这些细节融入设计中。学生需要研究不同面料的特性,了解不同缝制和装饰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各种工具和技巧创造出精致的效果。接下来,学生开始制作时装原型。他们需要亲自进行剪裁、缝制、装饰等环节,而且每一个步骤都要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反馈。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工艺要求,注重每一个细节,从纽扣的缝制到裁剪的准确度。完成时装后,每个小组需要进行展示和评估。评估不仅仅关注最终成品的效果,更关注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技术运用。学生需要解释他们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如何考虑细节,以及如何运用工匠精神来展现时装的独特之处。通过这个“工匠之旅”项目,学生不仅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卓越的态度,还锻炼了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模拟的工匠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明白了工匠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成为传承工匠精神的榜样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成为传承工匠精神的榜样,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在传递工匠精神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教师作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如果自身具备工匠精神,将会激励学生效仿。通過教师的言行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眼见证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而在学习和职业中更加积极地追求卓越。同时,教师的工匠精神能够影响教学方法和态度。教师在课堂上的呈现方式和对待工作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态度。如果教师注重细致、追求完美,学生也会在学习和实践中注重细节,追求卓越。教师积极的工匠精神将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范例。

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计划,鼓励他们定期参加行业展览、研讨会、艺术家讲座等活动。通过与同行交流互动,教师能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了解最新技术和趋势,从而更好地传递工匠精神。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工作。学校可以与相关产业部门合作,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或合作创作。例如,在建筑设计领域,学校可以与建筑公司合作,让教师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规划。通过亲身经历,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际操作的难点和细节,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学校还可以开展教师间的经验分享活动。例如定期组织教师交流会、讲座、座谈会等,让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心得。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教师从彼此的经验中汲取营养,还能够激发出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一位绘画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注重每一笔的绘制,从而传递工匠精神的核心。学校可以提供教师创新项目的支持,鼓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开设“工匠精神实践工作坊”,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艺术技巧的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出工匠精神。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使教师更好地传递工匠精神。

(四)营造充满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充满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在学生心中埋下追求卓越、注重细节的种子,从而塑造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将更容易产生对技艺和工作的热爱,以及不断完善的愿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5]。同时,创造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践的价值。在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中,学生将更容易体会到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这种体验将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加细致,更加注重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工匠

精神。

此外,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学生将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创作、实践过程以及取得的细微进步。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自我批判和自我改进的习惯,从而不断地追求卓越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以某高职艺术学院的绘画专业为例,学院可以创建工匠精神主题的校园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工匠艺术展览”,鼓励学生展示他们在绘画作品中的精湛技艺和追求卓越的态度。通过展览,学生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创作,也能够从同学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

同时,学校可以引入工匠精神的师生互动。学院可以邀请优秀的校友或业界艺术家来校园进行讲座或体验工作坊,与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的工匠精神。例如,一位著名的油画家可以分享他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追求每一个色彩和笔触的完美,如何在每一幅作品中都注入细致入微的心思。这样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从专业人士身上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此外,学院可以设置工匠精神的荣誉和建立相应奖励机制。每学年末,评选出“工匠艺术家奖”,颁发给在学术成果和创作上表现出色的学生。这个奖项不仅是对学生努力的认可,也是对工匠精神的高度评价。这样的机制能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创作中追求卓越,从而形成校园文化中不断追求工匠精神的氛围。

学院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体验艺术创作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艺术装饰,为社区墙壁创作精美的壁画。在实践中,学生将会更加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从而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结束语

高职艺术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职业成长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融入课程、创新教学、培育师资和塑造校园文化,学生不仅获得了专业技能,还在实践中培养了责任心、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单一职业技能,更是为了塑造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精神的个体。这种培养将促进艺术行业的发展,为社会贡献更多价值。因此,高职艺术教育应不断探索创新,以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弓丽娜.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中的美育渗透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23):70-72+76.

[2]华蕾.高职艺术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2(11):81-83.

[3]金星.高等职业音乐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8):162-164.

[4]王光丽.高职院校人文艺术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职业,2022(12):35-37.

[5]黎明.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2):147-149.

作者简介:江欣(1988— ),女,汉族,安徽宿州人,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戏剧或艺术类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工匠精神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