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钦州市农村音乐骨干教师“三阶段”培养机制探究

2023-03-07孙培春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音乐教育

【摘要】集中培训、送培进校、名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的“三阶段”培养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农村音乐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探索集中研修、网络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形成“市教育局—县教师发展中心—项目组—接培学校—受培教师”五级联动机制,能够破解农村音乐教师严重不足、水平有限等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骨干教师 音乐教育 “三阶段”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4-0023-03

推进音乐教育是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音乐也是实施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关键在教师。通过培训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乡村教育优质发展的应有之义。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为农村音乐骨干教师培养机制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一、钦州市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目前,钦州市农村学校教师总数已趋于饱和,但学科失衡现象严重,特别是音乐教师缺口巨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学校教学点多,分布广,无法配齐专业音乐教师

就钦州市而言,农村中小学有1 489所,其中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有528所,占学校总数的35.5%。全市专任教师58 936名,其中专任音乐教师262名,占比0.4%。部分教学点只有1—3个教学班,全校仅有几名或几十名学生,一般实行包班制,主要配备语文、数学教师,其他学科都是由班主任兼课。

(二)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音乐教师

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工作条件,都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专业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选择在城市就业,或选择在培训机构做培训教师,而不愿意留在农村学校任教。在钦州,除个别乡镇中心小学有专业音乐教师外,约90%的农村小学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即便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大都转教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有的还是班主任,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让其没有过多精力投入到音乐教学中来。

(三)农村学校对音乐教学重视不够

农村学校的领导常常把所谓主要学科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手段,导致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而占用“副科”课时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农村小学,音乐课经常由班主任兼课,即便是课程表上安排有音乐课,他们也经常会拿来上语文课或数学课。有的学校安排音乐课课时不足,有的学校甚至不安排音乐课。农村学校由于经费紧张,对音乐教学投入甚少,有的学校几年都不组织一次艺术活动。

(四)音乐教师水平有限

农村学校的音乐课主要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课,这些教师既欠缺音乐专业知识,也欠缺开展音乐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普遍不好。部分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等方面和其他教师存在差异,教学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难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率相对低下。

二、钦州市农村音乐骨干教师“三阶段”培养机制的构建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提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笔者直面农村学校音乐教学实际,通过探究钦州市教师培训机制,分析钦州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经验、特征、矛盾等,提出构建农村音乐骨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集中培训、送培进校、名师工作坊研修“三阶段”培养机制,以期解决钦州市农村学校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加强中小学与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合作,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一)集中培训

通过集中培训,农村音乐骨干教师可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了解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理论的动态与最新成果,学习音乐学科专业知识,提高教材处理与教学设计能力。参训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有望成长为本县区、农村学校音乐学科带头人,引领农村音乐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1.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订了钦州市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计划,钦州市教育局为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为承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为培训单位,项目首席专家为核心引领者。

2.落实培训经费

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自治区本级中小学及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支出定额标准有关问题的函》,做好国培项目资金预决算,落实培训经费20万元。规范资金开支程序,全程接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实时监督和审查。

3.遴选参训者

为了组建高水平的培训团队,实现培训专业化,结合项目申报,采用自荐、推荐、考察等方式,钦州市教育局遴选出100名钦州市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主要为音乐教研组长,以及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积极开展音乐教育改革探索,能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遴选对象覆盖各个县区以及大的乡镇学校。

4.培训方式

集中研修、网络培训、校本研修相结合,采取“有滋有味”的培训模式,由以往的“灌输式”转变为多感官参与、多人员互动的“体验式”。一是专题讲座。开展音乐基本功练习,包括呼吸技巧、发声技巧、音准训练、和谐训练、情绪感染等专项练习;交流音乐教学技巧,包括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挖掘本地音乐元素、如何让传统音乐走进课堂等内容。同时,围绕音乐教学内容,促使教师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凝练教育思想,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二是课例观摩。在小学和初中分别选定2节课作为课例,由优秀骨干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参训者通过观摩,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品位。三是主题研讨。从音乐教师实际需求和问题出發,设计教师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比如如何使枯燥的乐理识谱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等。四是集体备课。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世界那么美”“歌唱祖国”两节课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展示。五是专家答疑。专家对“世界那么美”“歌唱祖国”两节课进行点评和答疑,参训者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优化教学设计。

5.培训效果

培训初就明确参训者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培训按照不同的县区及学段分成若干个培训小组,让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有效。在培训阶段的各个环节,参训者都要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教学反思,最后由组织者收集上来汇编成册,形成培训成果,同时把线上线下研讨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参训者通过“内化+实践”“整合+互助”“巩固+展示”“总结+提升”实现自我提升。

(二)送培进校

按照第一阶段集中培训的分组,邀请专家导师带领培训小组深入农村学校开展送培进校活动,帮助农村学校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培训小组主要通过诊断问题、示范教学、磨课研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环节,形成对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帮扶机制。在送培进校的实践活动中,培训小组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1.诊断问题

培训小组深入农村学校,听取学校领导、音乐教师以及学生的需求,分析研究学校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的现状,培训小组和学校协商送培进校的规模、人员、时间、内容等事项,制订送培计划,落实送培人员。

2.示范教学

根据问题诊断情况,培训小组采取说课、上课、评课、质疑答疑、主题讲座等形式,落实送培进校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方案。

3.磨课研课

培训小组和本校研修教师按照送培计划,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磨课研课。磨课突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进行打磨,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帮助研修教师重构新课堂。研课主要是开展课例研讨,通过同课异构,让大家互相评价,归纳亮点,寻找不足,掌握技巧,总结方法,提高能力和水平。

4.成果展示

通过培训小组指导、打磨,生成优质课、精品课。选择合适的时间,集中开展研修成果展示活动,如研修教师现场展示上课或说课,专家现场点评。同时,通过优质课案例、微课堂、微故事等展示送培进校的成果。

5.总结提升

培训小组对送培进校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研修的重点,协助学校制订下一阶段的研修计划,并生成代表性成果。农村学校则将送培进校项目纳入校本培训规划,实现送培进校培训和校本研修的有机结合。钦州市教育局人教科及时收集送培进校成果,归纳整理出全市农村音乐骨干教师培训资源库,并将其发布到钦州教育云平台供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使用。

(三)名师工作坊研修

在各县区建立音乐名师工作坊。从钦州市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中挑选一些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学员担任名师工作坊坊主,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薄弱学校继续培养音乐骨干教师,助推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良性的教师互动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工作原则

一是实效性原则。名师工作坊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围绕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探讨研究,重点解决如何上好音乐课、如何把握教学重难点、如何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等教育教学基础性问题。二是共享性原则。坊主定期抛出研讨课题,每一名小组成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坊主收集整理,归纳成册,同时鼓励小组成员定期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和成功经验。小组成员也可以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商解决之策,搭建共研、共享、共成长的学习平台,促进工作坊成员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成长。三是创新性原则。坊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积分制”“评选优秀”等方式,提高工作坊的创新力和影响力,确保工作坊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层次性原则。按照工作坊成员任课情况,将其分为小学低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初中组等组别,根据教师的需求和不同学段学生的情况,提供不同层次的研训和指导。

2.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师徒结对帮扶制。组织开展拜师仪式,明确师徒的工作任务,发挥“师父”的传、帮、带作用,让师徒结对帮扶制成为提高农村学校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抓手。二是建立课题研究制。根据研究主题,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分课题研究内容,为主课题服务。三是建立课题研训制。围绕主课题的内容开展“微培训”,让工作坊成员明确主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情况,形成“研中有训、训中有研”。四是建立定期集中学习制。工作坊每个学期开展1—2次线下集中学习,主要是到农村学校开展优质课展示、观摩研讨、课题交流等活动,工作坊成员根据活动情况撰写心得体会及学习反思。五是建立网上平台交流制。工作坊成员主要通过微信群、QQ群开展工作,坊主定期召开网上视频会议,内容包括总结工作情况、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教学成果等。

3.评价体系

一是面向工作坊成员以评促学。围绕工作坊成员的学习是否真的发生、互动是否真实实现、学习是否真有收获等展开评价,具体包括是否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对课程及本工作坊的贡献、教学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教学成果是否有效等。对优秀工作坊成员进行表彰,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二是面向坊主以评促教。按照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性考核内容包括考察坊主学科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生成性资源筛选质量、与工作坊成员研修交流的质量、研修成果评价质量、对学习问题的梳理及反馈质量、教学公告发布质量、研修总结质量等,定量考核内容包括开展活动的次数、发表论文的篇数、培养教师的人数、形成优质课程资源的数量等。对优秀坊主给予表彰,助力工作坊研修提质增效。

三、钦州市农村音乐骨干教师“三阶段”培养机制的运行成效与展望

通过“三阶段”培养,钦州市农村音乐骨干教师在专业素养、教育理念、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进一步推进了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三阶段”培养机制形成了“市教育局—县教师发展中心—项目组—接培学校—受培教师”五级联动,为钦州市音乐教师搭建了覆盖区、市、县、校四级的本地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了集中研修、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結合的长效机制,建设并生成了符合音乐学科教学需求的动态问题库、案例库,构建了教师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还加强了中小学校与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合作,有效推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也为其他项目的组织管理起到了示范作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集中培训内容不够精细、送培进校成果不够明显、名师工作坊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未来还需结合教学特点,细化培训内容,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三个层次展开,让培训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增加送培进校的频率、扩大覆盖面,争取3年内实现乡镇学校全覆盖,进一步落实送培教师和培训人员结对子政策,提高培训效率;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作用,增强工作坊成员之间的沟通联系,积极开展学习交流,形成更多科研成果,让农村音乐骨干教师“三阶段”培养机制成为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周文杰,魏政莉.国外教师培训研究现状述评:基于知识图谱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4):91-96.

[2]曾海,洪亚楠,邱崇光.从“个体”到“协同”:探索与构建混合研修“广州模式”新生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张长海.构建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J].人民教育,2020(22):22-2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评价改革专项课题“农村音乐骨干教师‘三阶段培养机制的实践研究”(2022ZJY433)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培春(1974— ),广西防城港人,本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培训。

(责编 郑 夏)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音乐教育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