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论视域下的初中生英语读写能力提升策略
2023-03-01刘红梅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
刘红梅 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
徐国辉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问题的提出
阅读和写作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非常紧密。阅读是语言的输入,而写作是语言的输出。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仍然将阅读和写作作为两种不同课型分别教授,导致教学中出现了阅读课重做题而轻语言、写作课重语言而轻思维的问题。即使教师进行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也往往忽视创设写作情境和激发写作动机。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王初明教授提出的续论认为,读后续写作为读写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有效促进语言学习。读后续写让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阅读文本为写作提供情境和语言,写作是对阅读语言的模仿和阅读内容的创新,读有目的,写有依托(王初明,2019)。绘本是常见的英语学习材料。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后续写的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具体、有趣的情境和丰富、生动的语言,也能促进学生打开思维、发挥想象,用高质量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语言理解与产出、模仿与创造的结合。本文以续论为指导,结合《多维阅读》Tilly’s Tantrum的课例探讨如何在整本书虚构类文本阅读中设计读后续写活动,促进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提升。
续论的内涵与价值
续论是一种语言习得观,包含两个基本理念:第一,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第二,高效率的语言学习是通过“续”实现的(王初明,2019)。简言之,“续”是指说话者在语言交际使用中承接他人的表述,阐述自己的思想,前后关联,推动交流。读后续写是“续”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在外语学习中的优势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激发学生表达动机。让学生补全情节留白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释放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凸显语境作用。读写结合,学伴用随,阅读为续写提供语境,续写延续前文逻辑。第三,互动促学。互动越多,促学效果越好。读后续写是学生与读物的互动,也是语言产出与阅读理解的互动,促使作文与读物、产出与理解协同一致,实现高效促学(王初明,2015)。
续论为语言学习和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
法,教师可以将“续”引入课堂教学,设计“续”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材料,让学生创造性模仿语言,以“续”促学。充分理解前文并加强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之间的关联互动,是续作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关键(王初明,2019)。因此,教师还要设计多元、多维度的互动任务,以生生、师生互动深化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以互动促进协同,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发挥想象,通过模仿原文语言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语言理解与产出、模仿与创造的结合。
续论视域下的读后续写能力提升策略
想要激发学生进行与原文高协同的读后续写,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续写教学文本,设计多元阅读续说活动,创设开放的续写情境,搭建适当的续写支架,运用合理的续写评价等,使学生在这一系列互相关联而又循序渐进的“续”活动中,建立自身与文本的联系,激发“续”的动力,提高“续”的思维和能力。
1. 选择有趣且有意义的故事文本,为读后续写提供必要条件
读后续写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学习者是否理解前文,是否有动力去“续”。恰当的输入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和续作意愿。因此,挑选内容有趣、切合学习者兴趣、语言易为学习者所理解的学习材料尤为重要(王初明,2019)。相较于其他的文本类型,故事类文本更适合读后续写的教学。而图文结合的绘本作为常见的英语学习材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具体、有趣的情境和丰富、生动的语言,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发挥想象、拓展思维。因此,虚构类英语绘本(即故事类绘本)是读后续写教学的理想选材。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自我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结合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Now and Then中“拥抱变化,不断进步”的单元大主题,笔者选择了《多维阅读》(第8级)Tilly’s Tantrum作为本单元补充材料。该文本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小女孩Tilly最初爱发脾气,但在一次游戏中看到表弟Ben发脾气的样子后,意识到发脾气很不好,最后想办法控制自己脾气的故事。文本属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题内容要求中“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下“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子主题。文本契合教材单元有关“变化”的内容,有助于深化单元主题。此外,文本语言风趣幽默,句式多为简单句和并列句,且文段以明显的时间衔接词引领故事情节发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并把握故事的连续性。尤为重要的是,故事贴近学生生活,文中多处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共鸣,易于促进学生与文本互动,提高学生“续”的意愿。
本课授课对象为北京郊区某校七年级的学生,整体语言基础处于中等水平,但思维活跃,对英语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仅知道读后续写要基于原文补充故事情节,但至于从哪些方面和原文保持一致以及如何打开续写思路等,学生都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原文中和续写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故事情节、语言风格、文本主题等,并在续写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上的支持。
基于文本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设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学生能通过教师导读和自主阅读梳理故事情节,给图片排序并复述故事;(2)学生能通过自主问答探究故事主题,在语言、主题上做好读后续写的准备;(3)学生能根据故事内容和主题,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续写与原文语言风格一致、内容合理、主题统一的故事情节。
2. 深度理解故事情节、语言与情感特征,为读后续写协同发展做好铺垫
有效续写的关键就是:续写之前必须确保学生对阅读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注意到原文篇章和语言的使用特点,以便模仿原作表达方式进行续写(王初明,2019)。教师应从语言风格、故事情节和情感态度上入手,帮助学生输出与原文协同的续写,以达成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杜建超,2018)。在本教学案例中,笔者设计了多元、多维度的互动任务,以师生、生生互动深化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以互动促进协同,为读后续写在故事情节、语言风格和情感态度上的一致做好铺垫。
(1)以问题链引领学生续说故事,在主题意义探究中体验并模仿语言风格
基于文本的特点,笔者以关键词tantrum为核心,在读前、读中、读后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相互关联的问题链,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与文本互动,续说故事情节。读前,笔者展示绘本封面,让学生观察并猜测tantrum的词义(设问:What does“tantrum”mean?),然后展示文中Tilly发脾气的段落,让学生验证猜测并回答问题。读中,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探究Tilly发脾气的原因、表现、家人的反应、改变的原因及过程(设问:Why do you think Tilly has a tantrum?What does her family say when Tilly has a tantrum?等)。为了让学生关注文本用词简单、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笔者展示文中Tilly家人对她的评价“Animals could hear her in Africa.”“She was an animal from Africa.”,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言,感受文化差异(设问:How about your family?);继而引导学生将原文语言运用于生活实践(设问:If someone in your life screams too loudly, what will you say?)。大部分学生都能模仿原文表达进行回答,有学生说出“Polar bears could hear her / him in Arctic.”,这种创造性的模仿进一步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读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比Tilly 前后的变化,总结人物特点(设问:Does Tilly often have tantrums now? How does Tilly control her tantrum? What makes Tilly change? What do you think of Tilly?)。
(2)以复述内化故事情节与主题语言,为读后续写的逻辑与语言使用做好准备
清晰把握故事情节是顺利进行读后续写的重要依据。读后,笔者询问学生作者是如何讲述故事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学生先给文本关键情节图排序,再根据排序后的图片及其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续说故事内容,为读后续写活动做好语言和情节发展上的准备(设问及课堂指示:How does the writer tell the story? Please put the pictures in correct order and retell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and the key words.)。排序并复述是检测学生对故事理解情况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和内容逻辑的内化和输出。图片和关键词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续说故事的难度。
(3)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深度探究故事主题意义,为读后续写明确意义主线
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对文本的内容、观点、语言以及背后的主题意义等开展自主提问,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提取和整合文本信息,思考文本的内涵,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徐钰,2021)。在自主提问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问题结构和语言支持,鼓励学生向其他同学或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What would happen if...?”“Why does the author...?”等。开放性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题的思考,使他们多角度、更全面地分析人物特点和故事主题,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本环节中,有学生提出:“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e story?”针对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发脾气是不好的”“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想办法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等回答。有的学生在对比分析Tilly前后的变化及性格特点后,对她的后续行为提出疑问,如“What will Tilly do if she sees Ben has a tantrum again?”“What if Tilly loses her pillow?”等。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讨论环节以生生、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度互动,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也使学生主动思考故事后续情节的发展,使其了解到读后续写的必要性和思路。
3. 创设续写情境,提供续写支架与评价标准,保障读后续写质量
读后续写要求学生在梳理故事情节和线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的后续发展和结局。与传统的读写结合相比,读后续写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将语言的模仿与内容的创新有机结合,在释放使用者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其准确运用外语的能力(王初明,2012)。在此课例中,笔者从创设开放的续写情境、搭建合适的续写支架和运用合理的续写评价这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后续写。
(1)创设开放且合理的续写情境,提供创造性表达的动机
与概要写作、读后仿写不同,读后续写除要求学生模仿语言外,更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活与发展,因而需要教师创设开放且合理的情境。基于Tilly’s Tantrum的故事内容和主题,结合学生在自主问答环节的问题,笔者围绕control tantrum创设了三个续写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读后续写,拓展了原文聚焦改变、成长和克服困难的主题。
续写情境一:Today, Tilly feels a tantrum is coming because..., but she doesn’t have her pillow...
续写情境二:One week later, Ben came to stay again...
续写情境三:Today, Tilly is squeezing the pillow when Mum and her brother come...
学生要结合原文,任选以上任一情境进行续写,续写片段要在情节上衔接原文,内容上合理有趣,语言正确且尽可能多地使用原文词汇和表达。笔者在展示三个续写情境和续写任务后,鼓励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预测后续故事情节。学生通过研读首句和小组讨论,基本能够推测出故事发展的方向,如:情境一侧重探讨Tilly除了squeezing pillow以外的情绪控制方法,情境二侧重探讨Tilly如何帮助Ben控制情绪,而情境三侧重探讨Tilly的家人对她改变后的反应。
(2)搭建续写的情节与语言支架,把握创造性表达的逻辑
在学生动笔之前,笔者以续写情境一为例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关注续写要素,注意续写情节与原文在主要人物、关键事件(tantrum)、情节发展等方面的合理衔接(具体续写要素见下表)。学生在选定续写情境后,先思考续写要素和问题链,根据问题链写出故事发展的关键词,再通过关键词构建出故事续写的基本框架。笔者提供了句型提示,并在表格中列出师生共同讨论出的关键词。最后,学生用流畅的语言将续写首句和关键词进行连接,填充故事框架,续写故事情节。
表. 读后续写的逻辑及语言支架
(3)编制续写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再次关注读后续写的协同性
有效的续写应在故事情节、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上与原文保持协同一致(杜建超,2018)。因此,在对续写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续写的故事情节是否合理,语言风格和情感态度是否与原文协同一致。对读后续写的评价可分为自评和他评,这是写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过程。续写完成后,笔者先引导学生根据自评表自评,之后再进行同伴互评。学生从语言的正确性、与原文故事情节的衔接性、对原文语言模仿的适切性(包括词汇、句式及语言风格)、续写内容的合理性和趣味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并指出同伴续写作品的一个亮点并提出一条建议。评价结束后,学生基于同伴的建议和对同伴作品的学习,修改并分享自己的续写习作(学生习作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该生选择续写情境二,描写了Ben再次来到Tilly家,因Tilly的弟弟不想和他玩又发脾气,Tilly帮助他控制情绪。续写内容承接原文、合理有趣,情感态度也延续了改变、成长的主题。因此,该习作的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都很高。此外,同伴建议该生加上Ben发脾气的表现。这个建议既符合原文的叙事方式,也是对原文语言的模仿。为了更体现出与原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的一致,笔者建议该学生创造性使用Tilly家人常说的“Animals in Africa”这一比喻。下文是该学生修改后的续写习作。其中,加粗部分是修改后添加的部分,画波浪线的部分是对原文语言的创造性模仿。修改后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原文在语言风格、故事情节、情感态度方面的协同一致。
图. 学生的续写习作及对应评价表(原图)
修改后的续写习作如下:
结语
实践表明,以续论为指导进行读后续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续写作品与原文在故事情节、语言风格和情感态度上的高度协同,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情节的留白给学生足够的思维发散空间,能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其次,续写内容和原文协同一致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提高。情节的衔接需要学生读懂文本,风格的一致需要模仿文本的语言,读后续写使学生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相互促进,实现学以致用,以续促学。读后续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材料,更要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值得探讨分析的情节,找准读和写的结合点,创设续写情境,从而使读后续写活动更有趣、有效且有意义。在今后的实践中,笔者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环节,根据主题内容及文本特征,创设更真实有趣的续写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优化续写的评价标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