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设计与分析*
2023-03-01王建平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王建平 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王帆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理念之一是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具体来说,英语课程内容的选 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教育部,2022)。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成学生全身心投入与思考。
主题意义探究现状
1. 主题意义的重要性在观念上的共识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意义的探究,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与自主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所学文本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表达观点,进行对主题意义的开放式探究与自主性建构。
2. 主题意义探究在实践中被忽视
诚然,主题意义探究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已被学界及一线英语教师广泛认可,但日常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主题意义探究仍存在一定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思考:
(1)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为起点,整合意义联结的学习内容,寻求与构建学生经验和课堂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通过知识间的关联与整合,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2)学习活动应指向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要让学习者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社会情境中,参与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因此,在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链也应基于主题意义探究,成为帮助学生明晰主题意义的索引与地图。
(3)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学习是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是主题意义明晰化的学习。在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学习中,课堂教学评价设计要让学生深入反思和评判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自身经验作出基于事实经验与独立思考的价值判断,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下面笔者以一节具体的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开展主题意义探究。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学材料是《多维阅读》(第7级)Lazy Lily,适合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绘本讲述了Lily做家务的故事:Lily的妈妈希望Lily打扫她脏乱的房间,但贪玩的Lily却用假装生病来逃避,妈妈有意不揭穿,让她躺在床上“养病”,最终Lily“痊愈”,主动打扫房间。
1. 文本分析
Lazy Lily这一绘本涉及儿童家庭生活、自我成长、亲子关系等有意思且有意义的话题。从文本情节看,绘本内容以Lily是否打扫房间为线索,涉及劳动教育;从文本承载的价值观分析,绘本探讨了如何建立与营造融洽的亲子关系,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寓教于乐,适合亲子共读,能引导家长反思并调整亲子交往方式,因而该绘本充分体现学科育人的特点。绘本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1)What:主要内容
Lazy Lily的主题是“家庭生活—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内容是Lily母女就打扫房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情节相对简单,包含两次故事冲突:第一次是妈妈让Lily收拾房间,而Lily却想用装病逃避劳动;第二次是妈妈识破了Lily的心思,将计就计,让她一直待在床上“养病”,最后Lily自己主动“痊愈”并整理房间。在人物设计上,除母女二人外,绘本还设计了一只可以洞察全局的胖猫,它的话虽是画外音,但句句关键,既有趣,又点明了故事的核心。
学生正在学习的北京版《英语》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多个单元涉及家庭生活、日常生活习惯及亲子关系的话题。因此,本课选择这一绘本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也考虑到了与教材主题和话题的契合。
(2)Why:写作意图
该绘本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务劳动,培养积极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绘本也鼓励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与见解,并勇于、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How:叙事结构
该绘本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述。故事采用一般过去时作为主要时态,一方面在于描写过去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描述Lily曾经的样子意味着现在的她或许已经改变了。
2.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绘本阅读经验
本课授课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六年级学生,学生有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已有半年的绘本阅读与学习经历,每周有一次绘本阅读课。因此,学生基本了解绘本阅读的方式与流程,能够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从绘本中获取相关信息,但缺乏进一步归纳与梳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问题与活动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提取、梳理信息,通过总结、介绍等活动形成完整的结构化知识并尝试运用。
(2)学生的生活经验
这个故事呈现了一位有智慧的母亲与孩子就做家务这个问题的沟通方式,与现实生活中亲子相处的场景十分类似。教师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学生与父母之间交流的主要内容为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及日常琐事,主要的交流时间是平日晚上和周末,争吵或冷战在沟通中很常见,甚至有67.9%的学生在犯错后会被父母打骂。在被询问是否会与家长主动交流时,学生的回答多是否定的。可见本班学生很少与家长有高质量的交流,沟通意愿不高,沟通方式和内容单一。
因此,教师设定了本课的育人目标,即要让学生主动表达内心所想,并能转换视角来分析与父母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审视自己的行为,尝试改善与父母的沟通。基于此,教师深挖绘本内容,设计了能引发学生思考,且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水平,能激发学生参与意愿的阅读活动。例如,梳理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绘本中不同角色的视角深入思考。绘本中胖猫的画外音就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关键点,它每次开口都直指问题核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胖猫的视角说一说故事中的细节。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并在此过程中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自主选择对Lily或对她的妈妈说几句话,或请学生说说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及原因。设计让学生深度思考并有交流机会的活动,旨在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更好地理解父母,并能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
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在初次进行教学设计时,将绘本主题确定为如何看待与处理亲子关系。因此,初次教学设计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主要关注Lily与妈妈之间的对话、眼神、动作、表情及双方的心理活动。在打磨课例时,教师将要探究的主题意义调整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并由此调整文本解读的顺序、问题链的设计以及评价活动。
1. 调整主题意义探究方向与文本分析顺序
深度学习倡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对所学内容的深度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基于事实与思考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王蔷等,2021)。因此,教师要使主题意义的探究方向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让学生在探究题意义的过程中,更好地投入思维与情感,实现深度学习。
教师的初次教学设计是按绘本原有的情节顺序,采用图片环游的形式展示故事发展的全过程。但最终的教学设计调整了图片的顺序,在学生完成对故事起因的讨论后,直接展示故事结局,从而制造悬念,突出起因与结局之间的反差,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再聚焦细节信息,帮助学生分层次获取事实性信息,理解绘本内容,分析反差的原因。在整个故事学习过程中,学生改变了初次设计中的“旁观者”与“局外人”的身份,全身心投入故事情节之中,更好地融入故事,真正成为故事的参与者,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机。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表所示。
表. 最终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2. 基于主题意义,利用故事情节设计问题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应参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在真实情境中出现的真问题才能引起学习者的共鸣、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基于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主题意义与故事情节间的逻辑关系,即故事情节是为呈现主题意义服务的。教师在进行文本分析时基于学情,将绘本的主题意义确定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问题链的设计需与此主题意义密切相关。教师设计的问题链围绕具体故事情节展开,如:Lily起初是否打扫了房间?最终是否打扫了房间?故事前后,房间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教师请学生基于故事情节对故事人物进行评价。
在最终的教学设计中,读前导入、读中学习、读后反思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紧密围绕主题意义展开,并且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情节发展设计阅读问题,最终形成基于故事情节的、指向主题意义的,完整的、结构化的问题链。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链作为绘本故事学习与读后反思的向导,能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探究主题意义。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思考与自主探究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把握故事发展阶段,做好情节过渡。通过问题链的引导,学生能够从房间的变化、Lily行为与态度的变化、妈妈表情的变化、猫咪休息位置的变化等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对故事及人物作出评价。
3. 设计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评价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设计契合主题意义的课堂评价活动,不仅要指向良好生活习惯与健康生活意识的养成,更需要从培育学生素养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方式出发,建立三者间的有益联系,让学习真正发生。
最初的设计中,课堂评价活动是请学生为黑板上的Lily脸上贴红点与逐一去掉,修改后的课堂评价活动则是请学生纠正卧室中物品的错误摆放位置。修改后的课堂评价活动围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意识的主题意义,结合绘本故事中的场景描绘进行设计。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了绘本提及的Lily房间的物品陈设贴画,让学生将原本凌乱的物品归位,达到评价学生课堂所学的目的。学生在完成评价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物品摆放的规律与技巧,并将所学用于课后的学习生活中。
最终教学设计的评价活动是关于如何摆放不同物品的思考,与绘本主题意义的探究直接相关。整理与正确摆放物品是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方面,评价中调整与纠正物品错误摆放的活动具有明确的育人价值,评价方式易于学生操作,评价语言利于学生表达。通过评价活动,学生可以体验主人公态度的变化过程,进而达成深度思考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