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语言实践

2023-02-18甄禛

艺术大观 2023年35期
关键词:形体语言实践

作者简介:甄禛(2003-),女,河南禹州人,本科,从事音乐研究。

摘 要:声乐表演是艺术表演领域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其将声乐演出与形体语言运用有机整合,全面体现了声乐艺术的魅力特征。因此,在声乐表演中形体语言的灵活使用十分重要,需要全面、深入掌握形体语言的运用模式,助力声乐表演高效开展,促进声乐艺术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以声乐表演中形体语言运用的重要意义为立足点,针对灵活运用形体语言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形体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5-00-03

声乐表演是一种将演、唱有机整合的艺术类型,即借助形体动作、声音展示声乐艺术作品,为听众带来良好的视觉、听觉体验。其中,声音是演唱者借助音乐技能演唱作品,表演则是利用形体语言体现作品内涵的举措,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为提升声乐表演艺术效果,保证声乐表演整体质量,表演者不仅需要学习声乐演唱技巧,而且需要分析表演艺术特征,做好形体语言训练,借助声乐作品类型灵活运用形体语言,赋予声乐演唱深厚的艺术底蕴,提升声乐演唱的有效性、合理性。

一、声乐表演中形体语言的内涵

形体语言又被称为非语言交际,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形式,也是借助人的手势、表情以及肢体的动作等各类模式表达、展示思想情感的特色化语言。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利用形体语言可以传递、接收艺术作品的信息,展现作品隐藏的情感、主题特征,表演者借助肢体、面部表情、神态二次创作音乐作品,让艺术作品情感表达更加充沛、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提升舞台的美感以及可欣赏性,潜移默化感染观众[1]。不同形体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当中隐藏的信息也有一定区别,因此与口头语言相比,肢体语言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如愉悦、悲伤、激动形体语言动作各不相同,可以采取脸部表情、肢体动作有效配合模式,让情绪直观展现出来。

二、声乐表演中形体语言的价值意蕴

(一)展现人物形象特征

声乐表演形式与其他艺术表达形式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展示中较为特殊,如作家主要借助文字来刻画人物的形象特征,画家则是通过绘画描绘人物的形象,而歌唱者不仅需要利用作品文字,还需要配合肢体动作塑造出人物的形象。其涉及两个核心因素,即音乐语言、形体表演,通过音乐语言可以让观众明确掌握歌曲的实际结构框架,借助形体表演则可让听众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特征。并且表演者不同的肢体动作,所体现出的人物性格、人物身份、人物年龄各不相同[2]。例如,人物年龄展现中,若是作品人物为青年人,要展现其朝气蓬勃、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老年人则要尽量体现暮气沉沉、老态龙钟等;人物性格表达中,若是人物乐观开朗,形体语言就需要大方洒脱、灵活生动,若是性格沉稳冷静,形体语言需要以迟疑犹豫为主。由此可见,形体语言对于声乐表演中人物形象展示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需要重点对其进行关注。

(二)丰富歌曲情感内涵

声乐表演过程中动作是声音的重要辅助,也是提升声音情感表达效果的关键所在,演唱者结合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作品表达的情感等,改变神态、面部表情,改变动作以及步法等,借此抒发自身情感,并将此类情感传递给受众,不仅可以提升情感传递的有效性,强化声乐表演感染力、影響力,而且能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欣赏体验[3]。例如,《黄水谣》声乐作品第一部分重点讲解人们的幸福生活、丰收的喜悦,体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部分演奏时,表演者步伐要放松、轻快,身体姿势自信挺拔,配合舒适轻松的面部表情。在演唱第一句“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时,需要尽量保证歌曲情感与形态语言有机统一,展示对家乡热爱、自豪等各类情感,可以为听众带来舒适、安逸的体验感。

(三)满足受众审美体验需求

欣赏声乐表达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观众此时充当身份主体,通过欣赏表演者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神态等获取美的感受以及良好的情感体验,之后借助自我意识以及观念,对艺术作品组织展开加工处理、二次创作,进而产生美的认识,以此来达到愉悦、放松心灵的目的。而这一目标实现必须依靠表演者演奏,需要表演者利用精湛、高水平的唱功,以及得体、完善的形体语言,体现作品的艺术美、情感美,为观众带来美的感受与体会[4]。

三、声乐表演对于形体语言的要求

(一)手部语言

手部语言是人们表达展示自身思想观点的重要模式之一,也是声乐艺术表演当中最基础、最主要的形体语言,可以提升声乐作品情感表达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在声乐表演过程中需要重视手部语言的运用,表演者需要根据演唱要求,如声乐歌曲旋律、歌词内容等设置手部语言动作,包括“合、开、托、引、定、错”几种类型,通过搭配和选择不同的表演手势,提升情感表达效率,例如,在《战士情》这一首歌曲演唱时,需要结合歌词内容的变化灵活调整手势,如演唱歌词“放眼呦,这片山河……”,需要缓慢抬起手,轻轻向外扬起,动作幅度适中自然、精准稳定,动作舒适灵活,情感表达明确,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促使听众从表演者手势改变感受歌词意境、歌曲情感的内涵特征[5]。

(二)面部表情

在形体语言表达中面部表情是十分常见的形式,有着重要作用,主要是结合表演者面部肌肉表情的改变,传递情感,以此与观众展开非语言沟通交流,使观众能够体会歌曲情绪的改变。同时,依托面部表情的体现与呈现,所表达出的情绪,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声乐演唱带来积极的作用,表达出人内心的体验与情感,是声乐表演艺术当中一个最核心分支[6]。因此,表演者需要做好面部表情训练,每日训练自身面部神情神态,松弛牙冠、放松额头状态、抬高笑肌,并深刻分析作品内容特征,改变表情神态,对着镜子进行有效练习。

除了表情神态之外,眼神也是声乐表演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另一项内容,与面部表情神态表达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我国传统戏曲当中,眼神的改变有“七变”之称,即哀眼、怒眼、喜眼、恐眼、悲眼、惊眼、乐眼,有效运用不同眼神,可以让表演者表演情绪得到展现,帮助观众获得良好欣赏情绪。因此,在声乐表演活动开展中,表演者要依托声乐题材类型,组织展开二次创作改革,依托不同的眼神丰富所要表演的作品,例如,利用明暗、虚实、近远不同的眼神,为观众传递不同于其他表演的情感和美感,逐渐提升舞台表演效果[7]。

(三)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人们在交流沟通中,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数据、展示态度的特定身体势态,是人际交往沟通中一种传情达意的模式。相对来讲,与其他声乐表演形体语言相对比,体态语言的使用难度相对较大,对于表演者情感认知水平、艺术创新创造能力、整体表演能力等有着较高要求。在体态语言运用时,演唱者需要利用“伴生体态、借物体态、动作体态”等各类模式,精细设计与改编声乐艺术表演当中的动作形态,展示歌曲人物的情感、情绪等。一方面,演唱者可以根据歌词、音乐旋律的變化,调整优化机体律动模式,让台下听众能够从表演者体态当中解读、获取歌曲中隐藏的情感态度以及情感意识。另一方面,演唱者可以灵活把控体态语言强弱改变、节奏感、节奏体系等,展示歌曲整体旋律,从视觉与听觉等层面刺激听众,让听众深入体会与感悟歌曲情感。同时,为保证体态语言运用效果,提升运用整体质量,优化听众情感感悟与体验,表演者需要重点关注体态的运用以及创设,深入分析歌曲,明确歌曲蕴藏的内在情感,科学合理设计、构建体态语言,让声乐表演艺术当中的“唱、演”可以有机融合,为听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视听享受。

(四)舞台步伐

舞台步伐是指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移动步伐,一般情况下,在舞台演唱中,演唱者都会站立在原地进行演唱,但是当演唱到声乐作品核心、重点部分时,听众情感与情绪将会被有效调动激活,演唱者此时要灵活利用“舞台步法”形体语言,改变自身舞台的站位,积极合理迈开脚步与听众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例如,在声乐作品演唱到高潮时,演唱者可以配合旋律、节奏以及内容,并且结合现场观众的反应,通过走动模式改变舞台的站位,与观众高效互动,以此来助力情感传递与表达。为保证舞台步法应用效果与质量,一是演唱者需要提前针对起步位置进行设计,并且需要重视移动幅度,幅度不可过大,迈步、转身过程中,动作幅度以及角度都需要精准设计。同时,在改变舞台步法过程中,演唱者还要尽量保证自身身体重心的平稳性,与手势配合,提升表演效果。二是在声乐表演时,舞台步法这一语言还体现在演唱者上台、下台走动方法层面。上台时,演唱者可以直视观众眼睛,保持身体稳定从容行走,用站立、眼睛等形体动作与听众深入互动;下台时,则需要尽量放松自己的精神与身心,向听众鞠躬之后仍旧要保持良好情绪,面带微笑,跟随音乐有序离场。三是形态语言应用质量与表演者整体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表演者需要做好练习,彩排时明确掌握舞台的站位,突出展现舞台步法的重要作用,让声乐演唱具备的艺术魅力得到有效展示。

四、声乐表演艺术中形体语言的实践运用策略

(一)基于作品的时代性,灵活选择形体语言

音乐风格主要是指音乐作品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特征,同时也是创作者优异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表现。通常来讲,音乐风格将会受到文化、时代、宗教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并且反映到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当中,使音乐势态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代表性、时代性。不同时代将会出现风格各不相同的音乐作品,而处于同一时代的音乐家来讲,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存在一定的个性与共性。因此,表演者在演唱时需要尊重、重视作品的时代性与个性,灵活选择不同的形体艺术。

(二)基于声乐作品的民族性,选择应用形体语言

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将会潜移默化地融入民族专属的文化、音乐风格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生活习惯、生活形式、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音乐文化等各不相同,使得每个民族都有着极具特色的音乐特征和艺术表演模式。表演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需要严格掌握歌曲当中的民族特征与风格。例如,演唱蒙古族民歌,此类民歌以长调旋律为主,歌曲广阔悠扬、跌宕起伏,其节奏也比较奔放自由、错落有致,歌曲内容情感较为丰富,风格将会不断变化,极具特色,在演唱时,表演者尽量将自己置身到辽阔广袤的草原中,感受蒙古族的豪迈,利用大方的形体语言诠释长调民歌。

(三)基于声乐演唱风格,选择应用形体语言

声乐演唱风格类型较多,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原生态唱法等几种类型,不同风格作品演唱中,所需的形体语言也有一定差异。一是美声唱法,具备严谨、科学、沉着等特征,表演者不仅要重视发声技巧、发声模式的处理,还需要让肢体保持积极、放松状态,舒展面部表情,有效抬高笑肌,下巴呈现舒适放松状态。二是民族唱法,它是把美声唱法与民歌演唱有机整合,表演者演唱时,每个眼神、手势和动作都需要平稳,展现歌词的意义以及旋律,间接或者直接表达体现歌曲的情感内涵,获得优异的艺术效果。三是流行唱法,它是一种常见唱法,与民族、美声唱法相比,表达形式更加随意与自由,对于表演者形体语言要求不高,表演者可以借助歌曲意境,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帮助听众理解音乐作品隐藏的内涵以及情感意蕴即可。四是原生态唱法,它是我国民间或者民族常见的唱法,重点突出歌曲民族性、原创性,演唱形式各不相同,表演者在演唱此类风格作品时,可搭配本民族独特的舞蹈动作,改变手势态度,用朴实、自然与流畅的肢体语言,展现歌曲风格特征。

(四)基于个人风格,设计形体语言

《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要想保证演唱效果,演唱者必须先设身处地地理解作品,形象逼真地演唱,让听者可以获得心领神会的感受。对此,声乐演员在形体语言运用时,需要深刻地理解词曲,感悟作品内涵情感以及深刻底蕴,在这一基础上自行创设形体语言,将作者及其作品的意境情感,传递给广大观众。声乐演唱过程中,肢体语言、肢体律动以及一颦一笑等都应是对歌曲、歌词的独特解析与诠释,也应是演唱者此时的情感体现。简单来讲,就是需要演唱者结合自身对歌曲韵律、意境内涵的理解,创编肢体语言,让肢体动作可以与个人风格、歌曲密切整合。

五、结束语

声乐表演过程中形体语言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提升作品情感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保证人物形象塑造质量,刺激听众视觉与听觉,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演唱者日常演唱中需要明确形体语言特征以及重要性,不断强化形体语言训练,配合演唱需求、演唱内容灵活应用不同的形体语言,为听众呈现乐曲的故事情节、内容,强化声乐表演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杰.舞台表演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价值研究[J].作家天地,2023(08):159-161.

[2]李明鑫.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以《黄水谣》为例[J].琴童,2022(08):35-39.

[3]王春雨.音乐表演声形结合实践研究——以《白毛女》音乐表演为例[J].艺术评鉴,2022(01):161-165.

[4]王慧.声乐演唱中如何提高表演艺术水平——评《声乐演唱与表演技术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0(09):105-106.

[5]温霖.声“形”并茂 相得益彰——谈声乐演唱中的形体语言及其设计[J].喜剧世界(下半月),2019(07):50-51.

[6]罗国玲.声乐表演艺术中对歌者舞台形体语言的培养对策[J].艺术品鉴,2019(12):158-159.

[7]吴威.论声乐表演中的“以情带声”和“以形辅声”[J].艺术评鉴,2018(16):41-43.

猜你喜欢

形体语言实践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表演中形体语言在情感交流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应用
浅谈形体语言与演员内心节奏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