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玥名老中医辨治痛经经验*

2023-02-11周一民

光明中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经行泽兰郁金

周一民 贺 玥

贺玥,女,1950年生,副主任中医师,镇江市名中医,为孟河医派马派之支流——丹阳贺氏医派开创者贺季衡的嫡系传人。2015年入选成立全国基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贺玥承袭家学,长于运用贺派辨证及用药治疗妇科疾病及内科杂病,临床经验丰富,疗效肯定,成为当地具有显著特色的中医流派代表人物之一。笔者有幸跟师于门下学习,受益颇多,现将贺老师治疗痛经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属于中医“经行腹痛”范畴,临床表现多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昏厥逆等。西医则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则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多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1]。

1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为痛经的病因病机奠定了理论基础,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2]。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妇人》云:“经水将来作疼者,血实也,一云气滞。四物加桃仁、黄连、香附”[3],认为此病的病因病机为气滞血实。孟河医派各医家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论述散在见于各自的医案中。《丁甘仁医案调经类》1则医案中治吴女,“经事衍期,临行腹痛,血室有寒,肝脾气滞。血为气之依附,气为血之先导,气行血行,气止血止,欲调其经,先推其气,经旨固如此也”[4],治疗上予严氏抑气散,加入温通之品,病机及治疗着眼于气血,气行则血行,血畅则痛止。贺季衡在其医案中对痛经的病因病机论述有“气瘀凝滞,荣卫失和,冲任不调”“热结血分,肝胃失和”“血虚生热,荣卫不和,加以肝失条达,气火易于升腾”“冲带二脉已伤,荣卫失和,肝气横梗”“血瘀气滞、肝胃失和”[5]等,表明气滞血瘀、瘀热、血海空虚、冲任不调等为痛经常见病因病机。在贺氏医派的传承中,基本沿袭了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贺老师认为痛经发生的病因为外感寒湿,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及素体禀赋不足,血海空虚,肝肾、冲任亏虚。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经脉不通。血瘀者,因体质而异分为寒瘀或湿热瘀结。气帅血行,气行滞缓则血流必定艰涩,湿热胶着难化,瘀血阻滞胞宫,不通则痛。肝为藏血之脏,肝血不足,血海空虚,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女子月经依时而下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的功能异常,也会影响月经。女子痛经病的形成也与冲任有关。冲为血海,任脉为阴脉之海。《万氏妇人科》中认为妇人经候不调有三:一曰脾虚,二曰冲、任损伤,三曰脂痰凝塞。冲任内伤,冲任失守,经事失其常而致月经诸病。综上,可见此病涉及的脏腑经络主要有肝、脾、肾、胞宫、冲任等。

2 辨证论治特色

2.1 常见证型贺老师认为此病临床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结、气血亏虚及肝肾不足等。气滞血瘀型常见有肝气不舒表现,如受情志影响而发病,经前乳房或小腹胀痛,经行不畅,胸闷不舒,脉弦等。寒凝血瘀型可有小腹冷痛,受凉加剧,形寒肢冷,脉沉紧等表现。湿热瘀结可见面红、腹痛灼热拒按,带下色黄臭秽,小溲色黄,苔黄腻,脉滑数等。气血亏虚型可见月经量少、色淡、颜面不荣,或经行将净甚则经后腹痛。肝肾不足型可见经期或经后腹痛绵绵,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等。

2.2 常见兼证部分痛经患者经期伴有腹泻,贺老师认为多为肝旺克脾土所致,在辨证用药基础上,会酌情加用炒白术、肉豆蔻、砂仁等以健脾和胃止泻。患者经前或经期亦会出现痤疮加重,多为湿热蕴结皮肤所致,处方中酌情予大青叶、忍冬藤、赤芍、五加皮、薏苡仁等清热利湿凉血之品。

2.3 治疗原则治疗此病需分虚实论治。实证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寒凝经脉者,治以温化;湿热者,辅以清热凉血化湿;虚证表现为气血亏虚者,益气养血。肝肾不足者,以补益肝肾、调冲任为主。临床上,此病常虚实夹杂为患,临证多以泻实补虚调和之法统筹兼顾。

3 遣方用药特色

3.1 用药平和轻灵治病标本兼顾用药法度上,有“王道”和“霸道”之分。王道之法讲究缓补气血阴阳,辅以祛邪,待正气足而病退身安。霸道之法立足祛邪为先,应用猛药重折病势,邪去之时不免伤正。两者各有优劣,也各自有应用的时机。随着时代发展,中医临床遇到的疾病已然发生改变。痛经在妇科疾病中则属于慢病范畴。贺老师用药平和轻灵,药味也相对固定,多立足气血阴阳,扶正以祛邪,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

3.2 理气活血治其标培补肝肾固其本气能行血,亦能摄血,故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的生成依赖血的濡养,故血为气之母。贺季衡医案中记载治疗费氏经行腹痛时,认为此为“荣卫失和,肝气横梗”[5]而来,治以理气和营,养血调经。王雅娟等[6]研究孟河医派先贤马培之先生对月经病的治疗重在调和肝脾,一方面补益肝脾;另一方面,通过疏肝、宽中、宣肺、活血等令气机舒展。气血充盈,气血畅达,月事按时而下。

贺老师治疗痛经,传承家学,以理气活血、调气和营贯彻始终,辅以平补气血、培补肝肾。平补气血多选当归补血汤。孟河医家费伯雄《医方论》理血之剂中述“至精求之,以为凡治血症,当宗长沙法,兼用补气之药,无阳则阴无以生,此论最确”。黄芪、当归平补气血,又能活血,考虑既能防止祛邪伤正,又能不助长邪气,以防恋邪。培补肝肾常用药有制黄精、益智仁、山萸肉、鹿角霜、生地黄、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等。疏肝理气药常选醋柴胡、木香、金铃子、青皮、月季花等。平抑肝阳多选用白蒺藜、干地龙、杭菊花等。活血多选血中气药,即入血分能行血中之气的药物,如川芎、郁金、香附等。王妍等[7]总结魏绍斌教授治疗月经病的对药就有当归配川芎,取寓疏于补之义。还有既能活血又能利湿的益母草、泽兰等均是贺老师常用药物。

3.3 温化辛通苦泄降气以畅达气机辛味药“能散能行”,行者,行气血也。散者,散寒湿邪气也。辛开苦降法是治疗脾胃升降失常所致寒热错杂病证的治疗法则,广泛用于多种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8]。贺老师善于将此法应用于痛经病治疗。这也是贺氏医派治疗内科、外感等疾病常用的治法之一,即“苦辛通降”。贺老师常以炮姜、吴茱萸、小茴香等辛温药温化寒瘀,益母草、泽兰苦泄降气,配合起来辛开苦降恢复气机升降,旨在达到畅达气机,气行痛缓的目的。

3.4 灵活运用对药效专力宏。贺老师临床开方喜用小方对药,应用此类药物时,多能做到心中有底,效专力宏。如吴茱萸配白芍,温经汤中有此二药相配。贺季衡治疗月经病、脘腹痛、便结等,方药中常用大白芍(吴茱萸拌炒)柔肝缓急止痛。吴茱萸味辛性热,温阳散寒。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谓:“肝病者脾必病,吴茱萸能入肝驱邪,化阴凝为阳和,脾何能不温,腹痛腹胀何能不治”。白芍味苦性微寒,柔肝养阴,缓急止痛。马晓娟[9]采用腹腔注射己烯雌酚与缩宫素制备原发性痛经模型,通过试验证明白芍、炙甘草药对具有镇痛作用,其通过抗氧化应激及镇痛作用达到治疗效果。吴茱萸和白芍两药相合,散寒不致伤阴血,平肝不使抑肝气,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香附配郁金,血中气药,行血中之气。益母草配泽兰,活血利水,可相须为用。蒲黄、五灵脂,即失笑散,历代医家治瘀血内结多用之。

3.5 冲任虚损补之以血肉之品贺老师治疗女子经病常用药物有阿胶、龟甲、醋鳖甲、鹿角、鹿角霜等。如患者先天禀赋或后天流产等导致肝肾亏虚,冲任不足,贺老师在常规运用生地区、熟地黄、制黄精、山萸肉、续断等草木之药外,都会酌情加入阿胶、龟板、鹿角等血肉有情之品。温病大家叶天士曾言:“五液全涸,草木药饵总属无情,不能治精血之惫,故无效,当以血肉充养,取其通补奇经”。在贺老师早期医案中,这些药物比较常见,该用则用。但目前因这些药品价贵,贺老师考虑患者经济负担重,逐渐少用,或以鹿角霜、阿胶珠等代之,或干脆弃之不用。医者仁心,心系患者,值得后辈学习。

4 医案举例

4.1 气血瘀滞证王某某,女,32岁。2017年10月17日初诊。痛经绵延有年,周期尚正,经前感乳房胀痛,行时腹痛,其色尚正,血块不多,脉弦细,苔薄。辨为痛经——气血瘀滞证。治当疏肝调冲,理气活血。处方:当归15 g,醋柴胡9 g,炙黄芪15 g,白芍9 g,吴茱萸4 g,炮姜6 g,郁金9 g,五灵脂(包)15 g,炒蒲黄(包)10 g,肉桂6 g,丹参15 g,红花10 g,木香9 g,泽兰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7年11月3日二诊:经事已行(10月30日—11月7日),此次经行腹痛已轻,乳房胀痛亦减,稍有小血块,色尚鲜,量尚可,脉细,苔薄,治当原法出入。处方:当归15 g,醋柴胡9 g,炙黄芪15 g,白芍9 g,吴茱萸4 g,炮姜6 g,五灵脂(包)15 g,炒蒲黄(包)10 g,木香9 g,益母草15 g,红花9 g,郁金9 g,泽兰15 g,炙甘草6 g。继服7剂。

按:患者以经行腹痛就诊,其痛经绵延数年,伴随症状仅有经前乳房胀痛,无明显寒热倾向,脉弦细,苔薄,辨为气血瘀滞型。治以理气活血。当归、炙黄芪补益气血;吴茱萸祛寒行气止痛,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白芍配伍;失笑散通利血脉、消瘀止痛;木香、郁金、丹参、红花行气活血,少佐炮姜温经散寒。二诊诸症减轻,原方调整加益母草、泽兰苦辛通降,活血利水,平调寒热。方中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兼顾平补气血,使邪去不伤正;苦降辛通,恢复气机升降,收效满意。

4.2 寒凝血滞证唐某某,女,33岁。2016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每逢经前或行经时小腹冷痛,得温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块,小便清长,经行时伴腹泻,带下不多,无呕吐,刻下经事方净,胃纳如常,二便通调,夜寐尚可,苔白,脉沉细。辨为痛经——寒凝血滞证。治当温化。处方如下:当归15 g,炙黄芪15 g,肉桂6 g,炮姜6 g,白芍9 g,吴茱萸4 g,益母草15 g,香附9 g,郁金9 g,丹参10 g,五灵脂(包)15 g,生蒲黄(包)10 g,木香9 g,泽兰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6年10月26日二诊:刻下无特殊不适,带下色稍黄,感腰膂畏寒,脉细,苔薄。治当原法出入。处方:当归15 g,炙黄芪15 g,白芍9 g,吴茱萸4 g,肉桂6 g,炮姜6 g,香附9 g,丹参15 g,红花9 g,杜仲15 g,山萸肉9 g,鹿角片15 g,五灵脂(包)15 g,生蒲黄(包)10 g,泽兰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11月2日三诊:腰膂畏寒已轻,带下色黄,余如常。脉弦细,苔薄黄。治当原法出入。处方:熟地黄15 g,当归15 g,炙黄芪15 g,肉桂6 g,炮姜6 g,赤芍、白芍各12 g,吴茱萸4 g,香附9 g,郁金9 g,丹参15 g,五灵脂(包)15 g,生蒲黄(包)10 g,椿根皮15 g,木香9 g,泽兰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11月9日四诊:经事先期1周而行(11月7日—11月12日),腹痛已轻,其色渐鲜,血块亦少。脉细,苔薄。原法出入。处方:当归15 g,炙黄芪15 g,赤芍、白芍各12 g,吴茱萸4 g,郁金9 g,丹参15 g,红花9 g,桃仁15 g,五灵脂(包)15 g,生蒲黄(包)10 g,香附9 g,炮姜6 g,木香9 g,泽兰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11月18日五诊:经行已净,此次经行腹痛明显好转,其量较前多,色尚正,血块不多。刻下惟腰痛颇甚,带下尚可。脉细,苔薄。以原法出入。处方:熟地黄15 g,当归15 g,炙黄芪15 g,山萸肉9 g,红花9 g,杜仲15 g,鸡血藤15 g,桂枝9 g,续断15 g,炮姜6 g,益智仁15 g,五灵脂(包)15 g,桑寄生15 g,丝瓜络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本案患者痛经的特点为冷痛,得温缓解,月经色紫黯有块,经行腹泻,小便清长,故应辨为寒凝血脉证。叶天士在《叶选医衡》论:“盖气,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活,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故本案治疗原则侧重温经散寒,祛瘀止痛。单从方药来看,貌似每诊所书之方大同小异,所以完全可以在后面的处方过程中以原方加减代替,省去繁琐的再次处方。贺老师医案均为自己书写,理法方药精简清晰。患者的每1次就诊即是贺老师完成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展现。在这则医案中,可以略微窥探出贺氏医派诊治及用药特色。在临床上,贺老师针对疾病更注重病因病机及治疗法则的把握。贺老师虽师承家学,但并不以祖传秘方惑世,理法精当,足以让后学者推衍而行之。心中有法,处方有序,自然能收效颇良。温经散寒者,多用炮姜、吴茱萸、肉桂、小茴香等,这些药多作用于下焦为主。理气调经者,多选用木香、香附、郁金等。补气血多选用炙黄芪、当归。活血多用失笑散、丹参、红花、益母草、泽兰、桃仁等。补肝肾选用熟地黄、制黄精、山萸肉、鹿角片等。同时,根据患者有腰痛,加用杜仲、桑寄生、丝瓜络、鸡血藤等补肾通络之品;带下色黄,加用椿根皮等清热利湿。贺氏医派用药讲究轻灵醇正。“轻灵”即用药的“量”,药量相对较小,以防孟浪伤正。“醇正”即用药的“质”,精良考究,当用则用,绝不畏首畏尾。

5 总结

贺老师认为“痰饮、湿热、瘀血等病邪阻滞冲任,冲任闭阻,通利失司可致痛经”[9],另外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亦可导致此病。痛经辨证首先要注意辨清虚实。临床上可见虚实夹杂,以虚少实多为多见。实者不外乎气滞、寒凝、湿热、血瘀所致。虚证则往往是气血两虚、肝肾不足。虚实夹杂之证在治疗上则需要施以虚实并治。明确了痛经发病的机制,治疗就可以针锋相对,直达病所。治疗过程中,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贯彻始终,恢复气机升降,兼顾补益气血及培补肝肾。生活调摄方面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合理膳食,清淡并注重营养均衡;平素注意保暖,切忌贪凉;情绪保持舒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注意得当,从而促进疾病向愈。

猜你喜欢

经行泽兰郁金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经行
“一指禅”爸爸
华泽兰质量标准的研究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泽兰多糖水提工艺的优化
泽兰多糖酶提工艺的优化
川郁金入药道地史考证*
无惧干燥危“肌”,呈现愈颜奇迹 佰草集 润·泽兰蕴美系列水润上市
不同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