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炮姜的药理药化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2018-01-23吴福林董庆海王涵谭静林红强李平亚周柏松

特产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姜辣素干姜炮制

吴福林,董庆海,王涵,谭静,林红强,李平亚,周柏松

(吉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中心,长春 130021)

炮姜(Zingiberis Rhizoma Praeparatum)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根茎干燥品的炮制加工品。为了改变其药性及扩大临床适用范围,临床常用干姜、炮姜和姜炭等炮制品。炮姜是干姜经砂烫法制得的炮制加工品,其味辛,性热,归脾、胃、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之功,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等症[1]。炮姜药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较多。本文通过对炮姜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药用炮姜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炮姜药材研究

1.1 炮制工艺研究

《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炮姜制法:取干姜(Zingiberis Rhizoma),照烫法(通则0213)用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1]。目前,关于砂烫法的具体时间、温度以及炮制过程对炮姜中化学成分变化及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的研究文献报道甚少。韩燕全等[2]对砂烫法适宜的时间及温度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180℃、185℃、190℃、195℃、200℃等 5 个温度条件,每个温度下分别炒制6min、7min、8min,共得到15份样品,然后以6-姜酚、8-姜酚、10-姜酚3种成分含量为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分析15份炮姜样品的特征指纹图谱,来研究炮姜的炮制工艺,最终确定炮姜砂烫炮制温度以195℃、炮制时间以7min为宜。徐晓青等[3]采用砂烫法制备15份炮姜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5份不同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的炮姜样品中姜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炮姜中姜酮含量随着炮制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明显,以炮制温度为200℃、炮制时间为6min时样品中姜酮含量最高,提示在炮姜的质量控制和炮制机制研究时,应考虑将姜酮作为参考指标之一。

1.2 指纹图谱及质量控制研究

韩燕全等[4]建立了17个不同产地生姜、干姜和炮姜的U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比较了生姜、干姜和炮姜指纹图谱的差别,结果表明,17个不同产地的生姜、干姜和炮姜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较好;生姜、干姜和炮姜之间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分别有16、22和20个共有色谱峰,为生姜、干姜和炮姜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韩燕全等[5]利用HPLC法同时测定14个不同产地炮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及姜酮5种姜酚类成分含量,发现5种姜酚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明显,表明在进行炮姜的质量控制及炮制工艺研究时,应考虑选择多种成分为指标,尤其是将姜酮、姜烯酚这些炮制中明显变化的成分列入研究指标,对于全面评价炮姜药材质量十分必要。

2 化学成分

2.1 挥发油成分

谢常珑[6]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炮姜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共鉴定出了31种挥发油成分;干姜炮制成炮姜后,新产生了对伞花烃和榄香醇2种成分;检测到的挥发油中多数为萜类化合物,主要为单萜类;炮姜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依次是莰烯、桧烯蒎烯等。姜黄烯、龙脑、桉叶油醇石宇华[7]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的方法对炮姜挥发油成分研究分析,检测出18个峰,鉴定出15种成分,炮姜中挥发油成分多为倍半萜类成分,与干姜相比,增加了氨基甲酸铵盐和3-甲基-5-(2,5-二甲基)苯基-丁酸2种成分。赵宏冰等[8]报道了炮姜有24种成分,与其它炮制品相比,炮姜中新产生了 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醛、3,9(11)-二烯-10-过氧化物、荜澄茄油烯以及桉叶二烯和 -红没药醇等成分。

2.2 姜酚类成分

张永鑫等[9]利用HPLC法同时测定生姜、干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5种姜辣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从生姜到干姜、炮姜、姜炭中的6-姜酚、8-姜酚、10-姜酚相对含量逐渐降低,6-姜烯酚的相对含量逐渐增高,姜酮仅在炮姜、姜炭中存在,且在姜炭中含量有所增加。王维皓等[10]采用HPLC特征图谱分析法对生姜、干姜及其不同炮制品进行了研究,鉴别出了6-姜烯酚、6-姜辣素和姜酮3个成分的色谱峰,从生姜到干姜、炮姜、姜炭的炮制过程中,6-姜烯酚在逐渐增高,6-姜辣素逐渐降低,姜酮仅在炮姜和姜炭中出现,且炮姜中含量高于姜炭。张科卫等[11]报道了同产地炮姜中多糖、总酚、黄酮的含量均高于干姜,但6-姜辣素、8-姜辣素,10-姜辣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干姜,而6-姜烯酚的含量明显高于干姜,但是不同产地的干姜、炮姜中化学成分含量差别较大。

2.3 多糖成分

赵素霞等[12]对生姜、干姜及其炮制品多糖含量进行研究报道,多糖含量从高到低为干姜>炮姜>姜炭>生姜,干姜炮姜、姜炭、生姜多糖含量分别为14.52%±0.11%、9.48%±0.17%、3.51±0.09%、1.30%±0.02%,说明姜不同炮制品的多糖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2.4 无机元素

蒋云福等[13]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炮姜、高良姜及干姜中 Ca、Fe、Cu、Mn、Zn、Cd、Pb 等 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炮姜中Fe、Cu、Zn、Cd的含量较高,干姜中Ca的含量最高,而高良姜中Mn、Pb的含量远远高于炮姜和干姜。

3 药理作用

3.1 抗凝血活性

吴建华等[14]报道,煨干姜和炮姜水煎液可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而姜炭水煎液仅可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吴皓等[15]研究表明,炮姜、姜炭混悬液、醚提物、水煎液均有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倾向。

3.2 抗炎活性

吴皓等[16]报道,干姜、炮姜水煎液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及消炎痛型胃溃疡4种实验模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炮姜水煎液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消炎痛型胃溃疡无效;而干姜则无此活性作用,可能是干姜经炮制后其某些水溶性化学有效成分才能析出所致。

3.3 抗肿瘤活性

陶智怡[17]采用MTT,3H-TdR掺入法,研究了干姜、炮姜、姜黄、高良姜煎剂以及姜类中药含药血清对胃癌SGC-7901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炮姜水煎剂及其炮姜含药兔血清对胃癌SGC-7901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干预细胞增殖周期可能为抗癌作用机制。

3.4 抗氧化活性

李田叶等[18]应用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的姜辣素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还原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5个指标来评估其抗氧化能力,发现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的姜辣素类物质具有较高的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较强的还原力和脂质过氧化能力,并且总姜辣素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姜辣素是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主要的活性成分。

3.5 其他活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证实,姜酚具有抗炎、抗氧化、降压、强心、抗血小板、降血脂、抗肿瘤等广泛药理作用[19]。刘鑫等[20]从生姜中提取出的8-姜酚和10-姜酚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作用,尤以10-姜酚作用最强,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MAPK通路中ERK、P38磷酸化水平,导致细胞G1期阻滞有关。翟兴月[21]报道,6-姜酚对H2O2造成大鼠胰岛细胞(INS-1)DNA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明其具有抗氧化作用,6-姜酚可能通过“溶酶体-线粒体”途径,并作用于ATM-p53基因通路发挥其对INS-1细胞的保护作用。刘伟等[22]研究发现,姜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酿酒酵母和黑曲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刘斌等[23]报道了 6-姜酚能促进体外培养的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与骨向分化,可能为其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孙承铭等[24]研究发现,将6-姜酚脑室内注射能够减小小鼠脑梗死体积,保护脑缺血模型小鼠。曾慧兰等[25]研究发现,6-姜酚能通过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OS)和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MOLT4细胞凋亡。卢静等[26]对8-姜酚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脾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姜酚对脾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及其经活化后的增殖与吞噬作用均有抑制作用。

4 临床应用

4.1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夏久林[27]临床研究表明,炮姜与参三七、棕搁炭等复方使用,可治疗胃络受伤、吐血紫黑等,具有止血的作用;与艾叶、当归、阿胶复方使用,可治疗冲任不固、崩中漏下;与白术、木香共同使用,增强暖中止泻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寒、运化不健、寒邪中阻、大使泄泻等。朱西杰等[28]临床研究发现,炮姜与柏叶、当归、党参、黄芪等配伍治疗脾胃虚寒性出血,如吐血、便血、症见血色黯淡、手足欠温、舌淡、脉细者;炮姜也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泻痢,如中寒水泻、血痢不止等症状。

4.2 治疗化疗诱发的腹泻疾病

雷解宇等[29]利用参苓白术散加炮姜治疗化疗诱发的腹泻28例,结果表明,腹泻消失26例,腹泻基本消失1例,无效1例,其有效率高达96.4%,效果甚好,并发现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4.3 治疗妇科疾病

马晓红等[30]对化瘀固冲方(桃仁、红花、当归、炮姜、川芎、益母草、连翘、香附等)治疗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缩宫素治疗,治疗组采用注射缩宫素加服用化瘀固冲方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73例,总有效率96.2%;对照组痊愈62例,总有效率87.1%,说明注射缩宫素加服用化瘀固冲方对流产后出血治疗效果甚好,由于产后多寒,此方应用炮姜入血后有散寒、温经止痛功效。黄东云等[31]以胶艾汤(阿胶、炒艾叶、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甘草)加炮姜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甚好;以炮姜加完带汤(炒白术、炒淮山、党参、白芍、车前子、苍术、陈皮、炒芥穗、柴胡、甘草)治疗慢性附件炎、盆腔炎,治疗效果良好。

李凤玲[32]对加味生化汤结合药物流产的效果进行研究,将120例药物流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观察组服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2h后加服加味生化汤(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益母草、桃仁、红花、茜草、炮姜、牛膝、黄芪、炙甘草),结果表明,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7.0%,对照组为83.0%,并且加味生化汤配合药物流产可减少刮宫率,加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苏素素[33]采用益母生化汤治疗无痛人流后阴道出血患者,将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宫血宁,治疗组服用益母生化汤(益母草,当归、桃仁各,川芎,甘草炙,炮姜),28d后,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0%。表明益母生化汤治疗无痛人流后阴道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4.4 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余信恭等[34]利用炮姜加双氢克尿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6例,显效者19例,有效者15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达94.4%,临床效果颇佳。临床上也可利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茯苓、炒白术、薏苡仁、车前子、桔梗、陈谷、麦芽、炮姜、甘草)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甚好[31]。

4.5 治疗雷诺病

潘颖等[35]采用阳和汤加味(熟地黄、鹿角胶、肉桂、麻黄、白芥子、炮姜、当归、白芍、甘草、蜈蚣)治疗雷诺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吴小明[36]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病、卵巢囊肿及乳腺增生,效果显著。

4.6 其它临床应用

任新英等[37]研究姜在方剂中使用,由熟地黄、肉桂、白芥子、炮姜、生甘草、麻黄、鹿角胶组成的方剂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阴寒证者;由当归、川芎、甘草、炮姜、桃仁、熟地黄组成的方剂生化汤,临床用于治疗产后宫缩疼痛、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等产后血虚寒凝、淤血内阻者,方中炮姜有发汗、驱寒、健肾之功效。张宏武等[38]报道,在采用炮姜为代表的方剂,有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有用于治疗肺痿的甘草干姜汤(该方对于治疗慢性口疮疗效也很好);有用于治疗产后受寒、恶露不行、小腹冷痛的生化汤;也有可治疗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

5 讨论

炮姜是我国传统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应建立全面的炮姜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炮姜的鉴别与含量测定均以6-姜辣素为检测指标,但是对其质量控制并不全面,应该从整体角度考虑,应该以6-姜酚、8-姜酚、10-姜酚及姜酮为检测指标,并非只检测炮姜中一种有效成分,应建立全面的分析标准,保障炮姜药材安全性。炮姜挥发油成分报道中,挥发油含量或成分有所不同,可能由于炮制的工艺、时间和温度不同,也可能因为姜的生长环境的影响。目前,对于炮姜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甚少,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炮姜中有效成分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借助现代分析技术对炮姜中成分进行分子水平研究;应对炮姜炮制工艺的温度、时间及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使其炮制工艺更加标准化,确保炮姜药材有效成分的保留;炮姜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之功效,应将炮姜与生姜、干姜中有效成分及药效进行对比研究,明确物质基础及其构效关系,为炮姜更好地的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姜辣素干姜炮制
姜中姜辣素和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生姜姜辣素的分离及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
我的梦想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6-姜辣素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热性作用的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姜辣素的超声波法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