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治疗小儿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3-02-11曾永渐孙香娟
曾永渐 孙香娟
药浴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是通过药物煎汤让患儿浸泡、洗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根据实际操作部位,临床上将药浴分为全身药浴、半身药浴以及局部药浴。
1 历史源流
中药药浴疗法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行水渍之”等药浴相关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中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疗婴儿癫痫、熏浴及疮口清洗的药浴方,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也有酒洗、醋水洗,或者以黄柏、黄芩煎汤洗等方法治疗创伤及脓肿的记载。可见药浴疗法进一步发展,直至唐代已被运用于临床各科,例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有:“新生浴儿者,以猪胆一枚,取汁投汤中以浴儿,终身不患疮疥,勿以杂水浴之”。北宋《太平圣惠方》中有李子叶煎汤洗浴治疗小儿壮热等记载。《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洗浴论》中有记载用葱白、胡麻叶、白芷、藁本、蛇床子等煎汤洗浴退热法。元代周达观在《真蜡风土记》中记有:“国人寻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洗头便自痊可”。可见当时药浴已成为当时医者和百姓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了用马绊绳煎汤洗浴治疗小儿痈,生姜煎汤洗浴治疗小儿寒性咳嗽。清代王锡鑫《幼科切要》中言以苦楝子煎水洗浴,若能每月洗一二次,可免痘麻。吴谦《医宗金鉴》浴儿篇:“浴儿之法五枝汤,冬夏寒温适可当,加猪胆汁去污秽,且滋肌肤免生疮”。记载用五枝汤(桃、槐、桑、梅、柳枝煎汤加猪胆汁)防治新生儿疾病。而且《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中医药外治专著的出现,标志着中药药浴疗法已进入比较成熟和完善的阶段。直至近现代医家也有许多小儿药浴的临床运用。总的来讲,中药药浴起于《黄帝内经》,发展于晋唐,充实于元明宋,成熟于清朝。
2 药浴在小儿疾病中的运用
2.1 新生儿疾病 胎黄吴爱珍等[1]将80例湿热熏蒸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药浴,研究发现药浴辅助治疗新生儿湿热熏蒸型病理性黄疸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
2.2 肺系疾病
2.2.1 感冒区颖仪等[2]将219例风热型感冒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推拿治疗基础上加以药浴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贺从真[3]将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中药药浴结合穴位按压辅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许燕珠[4]将11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在退热凝胶降温基础上加以中药药浴治疗,观察组的退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张志巧[5]将22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退热药浴联合穴位按压治疗,对照I组单纯温水浴,对照II组采用退热药浴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6.05%,对照I组90.28%,对照II组80.00%。单海军等[6]以64例风寒型外感发热患儿为例,通过析因设计探究影响中药药浴退热方法,最后认为每天2次发热时全身药浴疗效最佳,且重点在于腰背部及下肢外侧后缘。侯江红等[7]将72例风寒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身浴组及足浴组,全身浴组25~48 h最高体温降幅明显大于足浴组和对照组(P<0.05);全身浴组的0~24 h和0~48 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足浴组和对照组(P<0.05);全身浴组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明显少于足浴组和对照组(P<0.05)。孙蓉[8]以64例风寒型外感发热患儿为例,采用析因分析设计,确定药浴疗法治疗小儿风寒型外感发热的最佳入浴时机、药浴频率、药浴部位组合为发热时每日2次全身浴和退热时每日2次足浴。郭建军[9]将5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药浴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缩短热退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2.2.2 咳嗽张拯[10]将66例风寒型咳嗽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推拿基础上加以中药药浴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任元庆等[11]将240例感冒发热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予以麻黄汤加减药浴治疗,对照组予以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能改善患儿其他临床症状。符祺等[12]将447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退热包泡浴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2组治疗 24 h、72 h后治疗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起效时间且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杨荣兵等[13]将20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选择100例为治疗组,50例为对照1组,50例为对照2组,治疗组予以柴葛洗剂退热,并普及健康教育,对照1组仅予以柴葛洗剂退热,对照2组则予以酒精擦浴,静脉滴注头孢拉定、病毒唑针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1有效率为80%,对照组2有效率为78%。莫玲岚等[14]将8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相同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银翘散泡浴,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2.3 反复呼吸道感染王勤等[15]将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药浴联合捏脊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秦凤华等[16]以86例外感发热患儿为例,观察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单海军等[17]通过多元析因设计,以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为例,探讨药液浓度、药液温度及药浴时间等关键因素对中药药浴退热疗效的影响。并指出药液浓度以2 g/100 ml为最佳浓度,药液温度以(39±1) ℃为适合,药浴时间应控制在15~25 min。陈莹莹[18]将10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温水浴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探究荆蒿方药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时间及量效特点,中剂量治疗组(2 g/100 ml)及大剂量治疗组(6 g/100 ml)可缩短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减少24 h内体温反复的次数,增加治疗后1 h及治疗后2 h的退热持续效果,同时提高2 h即时退热疗效,2组之间效果相当。陈秀珍等[19]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及文献总结,3 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形成《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药浴干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制订稿,提出药浴干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适用体质、药浴的配置、药浴的方式、禁忌、日常调护等建议,供中医科、儿科以及未病中心使用。
2.2.4 哮喘傅薇[20]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玉屏风散加减配合药浴治疗,对照组则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3 脾胃系疾病
2.3.1 泄泻曾萍芳[21]将66例腹泻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及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推拿联合药浴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患儿的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
2.3.2 功能性便秘邵娟[22]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予以中药药浴疗法治疗,治愈36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7%。
2.4 心肝系疾病汗证:黄元琴[23]采用玉屏风散加减药浴治疗60例汗证患儿,总有效率达86.66%。韦杏[24]将73例汗证患儿随机分A、B组,A组予以壮方麦曲散洗浴,B组予以五倍子、煅龙骨、煅牡蛎粉治疗。A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5 肾系疾病五迟五软:郑菊红[25]将11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比组及观察组,对比组实施常规水中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加中药药浴治疗,探讨中药浴联合水中运动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1.82%,对比组为34.55%,P<0.05。廖玲玲[26]将7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痉瘫康胶囊联合中药药浴改善痉挛型脑瘫肌张力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郭延昭等[27]对1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运用柔肝舒筋汤药浴配合指压点穴治疗,其中显效61例,显效率42.96%,总有效率95.07%。巴潘[28]将50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予以康复训练及藏医药浴结合治疗,最终0~6岁以内的患儿显效30例,6岁以上的患儿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李欢等[29]将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予以西药联合Bobath锻炼治疗,研究组予以补中益气汤药浴联合六味地黄丸口服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 91.11%,对照组仅75.56%,研究组 GMFM-88 及 FMFM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M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姚志勇[30]将5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A 组为中药浴式水疗+常规康复治疗。B 组为水疗+常规康复治疗,C 组为中药浴+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结果说明中药浴式水疗组在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水疗组、中药浴组。王旭龙[31]将76例脑瘫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加以药浴联合推拿治疗,治疗组较对照组GMFM-88评分中 A、B、C、D、E区评分、BI评分、DQ评分均显著升高,改良 Ashworth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2.6 传染性疾病
2.6.1 水痘刁本恕治疗小儿水痘,内外结合,辨证施浴,以中药药浴法具有作用快速、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在临床中应予以推广[32]。
2.6.2 手足口病李淑琼[33]将7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药浴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清IL-6、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2.7 皮肤疾病
2.7.1 湿疹季兴梅[34]以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为观察组,以单用中药内服治疗小儿湿疹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0.0%,P<0.05。周家梅等[35]以650例湿疹患儿为例,运用中药药浴及维生素E乳膏外擦,最后在650例患儿中,总有效率达94.6%。张翠英等[36]将118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蒙药药浴结合蒙医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林晓洁辨证论治、内外结合,运用药浴治疗小儿湿疹疗效显著,并认为药浴治疗在小儿疾病的临床运用中具有依从性高、不良作用小、用药轻灵等优势[37]。
2.7.2 慢性荨麻疹罗素芳等[38]以87例慢性荨麻疹患儿为例,观察小儿慢性荨麻疹IgE的变化与氯雷他定结合玉屏风颗粒药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以及相关性,治疗前 IgE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 IgE 水平恢复正常水平(P>0.05)。单一组有效率为 68.18%,联合组有效率为 95.34%。
2.7.3 特应性皮炎杨丽君等[39]将11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分为药浴组及对照组,通过比较药浴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药浴治疗小儿特异性皮炎的作用机制,得出结论为中药药浴对小儿特异性皮炎疗效显著,得益于其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的作用。
2.8 其他疾病
2.8.1 痹证林艳[40]运用药浴熏洗疗法治疗32例痛痹患儿,治愈15例,占46.88%;好转13例,占40.62%;未愈4例,占12.50%。总有效率87.50%。
2.8.2 过敏性紫癜(HSP)丁伟等[41]将80例HSP患儿随机等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祛风凉血汤外洗,治疗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小于对照组;治疗组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小于对照组。路璐[42]将60例HSP患儿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相同中西结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消斑汤熏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全少华[43]将46例HSP患儿随机等分为2组,治疗组在西药激素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外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王东丽等[44]将86例HSP患儿随机等分为A、B组,A 组患儿在B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紫癜Ⅰ号口服+中药紫癜外洗方外洗治疗。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并且能更好改善CD3+、CD4+、CD8+T细胞水平。张秋莹等[45]将10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在自拟方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外洗,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小于对照组;使用激素时间小于对照组;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全身症状缓解时间小于对照组。李艳[46]将200例HSP患儿随机等分为2组,干预组在维生素C联合氯雷他定颗粒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许耀元[47]将60例HSP患儿随机等分为2组,治疗组予血黄散联合皮疹外洗治疗,对照组仅予血黄散。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皮疹消退时间,对照组平均(12.13±5.23)d,治疗组平均(8.57±4.04)d。张楠等[48]将80例HSP患儿随机等分为2组,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紫癜1号中药熏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mA LB、β2-MG 水平低于对照组。梁巍等[49]将80例HSP患儿随机等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喜炎平注射液、维生素 C 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紫癜 1 号中药熏洗进行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欧阳学认等[50]提出过敏性紫癜发病必与外邪相关,外感风、热、湿邪为疾病的关键,而瘀血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并自拟消癜汤外洗方:紫苏叶 50 g,蝉蜕30 g,蒲公英 50 g,紫草50 g。以中医药内外合治之法,消紫癜内外之邪。
3 小结
药浴作用机制简单,通过煎煮使药物有效成分溶解于水,再通过肌肤吸收,使药性作用于全身,由表及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故吸收快,且能避免有效成分被消化酶等破坏。目前中药药浴在小儿疾病中的临床运用范围广,临床疗效显著,以其“简、验、廉、安”的特点越来越被患儿及家属所接受,因此儿科医者对其的重视程度亦日渐提高。从近代儿科医家的临床运用来看,主要集中于小儿退热方面的使用,在此方面研究成果颇多,甚至已经制定出相关临床操作规范,而在其他疾病方面,多为临床验证性随机平行研究和个人经验总结。个人发现目前药浴在小儿疾病中的研究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验方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且药浴治疗多为各家之言,尚缺乏共同性的验方、适宜病症说明、操作流程及操作规范指南,正因为此尚无适合家用的中药配方成品。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正是以后对中药药浴感兴趣的儿科医务工作者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