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3-01-13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罗非溶栓血小板

陈 艳

(泗阳县中医院脑病科,江苏 泗阳 223700)

大脑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脑梗死最为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1]。临床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行MRI 或CT 血管成像(CTA)可较为清晰地确诊脑梗死的病理原因和病灶类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现阶段,溶栓治疗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急性期(6h 内)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非肽类的酪氨酸衍生物,可对机体血小板聚集通路产生抑制作用,有效缓解因动脉狭窄、动脉斑块堵塞引起的脑梗死恶化,达到改善患者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罗非班在早期大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2 年8月收治的50 例急性大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大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发病时间为4.5h 内,急诊CTA 检查证实大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且入院时NIHSS 评分在2~5 分,急诊均予常规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结束后NIHSS 评分在0~5 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 例。观察组女7 例,男18 例;年龄38~79 岁,平均(65.3±10.6)岁;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6 例、高血压12 例、高脂血症4 例、冠心病3 例。对照组男19例,女6 例;年龄34~82 岁,平均(64.7±11.2)岁;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5 例、高血压11 例、高脂血症5 例、冠心病4 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给予标准剂量(0.9mg/k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后24h 排除出血,再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标准剂量(0.9mg/k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h 后,立即行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出血,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持续泵入,速度控制为前半小时以0.4μg/kg/Min 持续静脉泵入,半小时后以0.1μg/kg/Min 持续静脉泵入,并持续48h,后改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重叠使用4h。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72h 内及1w 后病情进展及NIHSS 评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进展率比较 治疗72h 观察组进展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w 后观察组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72h 及1w 后病情进展率比较(n/%)

2.2 NIHS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 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2h、1w 时观察组NIHSS 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变化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变化比较(,分)

3 讨论

脑梗死是当前临床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其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多因各种因素引起脑动脉血管堵塞,发生该血管支配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诱发坏死,从而产生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据相关调查[2-3],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以上,对中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现代研究发现[4],大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是形成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类型,患者多种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长期存在是造成上述大脑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根据梗死部位和大小不同患者可能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尿失禁、丘脑综合征等。对这类患者应及时给予CT 血管成像(CTA)确诊,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措施,以延缓梗阻病程、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提高临床治疗率。

对大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的治疗常规给予溶栓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但强调早期(4.5~6h)溶栓尤为重要,其可尽快恢复大脑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减少不可逆性大脑功能区损伤[5]。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适应于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在排除出血病变后,后期给予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后期治愈率。但这些常规治疗措施对大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患者来说仍存在一定不足,不能及时有效的纠正大部脑组织缺血区域,患者在短期内(72h)仍有一定概率的病情进展率,且后期疗效(1w)也不尽人意[6]。

现代研究认为,血小板活化是导致机体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交联的重要原因,前者可促使GPⅡb/Ⅲa受体发生变化,增加该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亲和力,从而提高机体血小板聚集指数、诱发血管内皮血栓形成,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理进程[7]。替罗非班为高效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其可降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交联几率,降低血小板聚集活化性和作用[8]。本品从最初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抗PCI 溶栓治疗到近几年被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方案中,该品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初期溶栓治疗后配合应用可有效延迟或抑制脑动脉血栓的形成,缩小形成血栓的大小,且持续静脉滴注避免了血管阻塞的风险,可促进再灌注形成,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有显著价值。

本研究对两组急性大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对照组静脉溶栓24h 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溶栓2h 后立即予替罗非班治疗48h,且交替使用改为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结果证实,治疗72h 及治疗1w 后观察组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进展率,这与该药物协助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机制有关,可提高二者的作用效果,提高脑梗死缺血再灌注,降低继发性损伤;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2h、1w 时观察组NIHSS 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替罗非班对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有帮助,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使用替罗非班未增加出血风险。

综上,大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近期进展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帮助,且使用替罗非班未增加出血风险。

猜你喜欢

罗非溶栓血小板
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
鱼价连涨3周,广东鱼贩直接“杀”到海南塘头抢鱼,罗非鱼的春天即将到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