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导入六法
2022-12-31史亚丽
史亚丽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选择恰切的导入方式,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反观当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师的导入往往存在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时间过长,缺乏效率性;目的不清,缺乏衔接性;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等问题。为此,科学教师须多花心思,打开思路,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种有效的导入方式。
1.故事导入,引导探索
听故事是儿童的一大兴趣爱好。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提前选择一些紧扣教学主题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小故事,以此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中。如在执教苏教版《科学》三上《把盐放到水里》一课时,笔者讲述了小毛驴驮着盐袋子过河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趁势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毛驴过河之后,背上袋子里的盐就消失了呢?”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开始了该课的学习。
2.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猜谜语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平淡无奇的教学内容变得趣味无穷,且将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科学》二上《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时,笔者在课前搜集了有关天气状况的几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全不见”“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是天上来”。在导入环节中,学生踊跃猜谜,并通过对谜面的解读去理解各种天气的特征。
3.实验导入,主动探究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教师运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导入新课,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情境,增加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动力。此外,学生一边进行实验,教师一边提问,师生相互探讨,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比如:教学苏教版《科学》四上《浮力》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猜测:如果将这几个物体放入水中,它们是会下沉还是会上浮呢?学生先进行猜测,再分小组合作,亲手将不同的物体逐个轻放水中。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的状态,进而促使其主动思考:物体的沉浮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则猜测“质量重的物体会下沉,质量轻的物体会上浮”,笔者再向学生演示“质量不一样的球都会浮起来”这一现象,触发学生继续思考并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实验,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动脑思考。
4.游戏导入,投其所好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科学课堂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融科学知识于游戏玩耍当中,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多种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还能满足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提升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如在苏教版《科学》五上《光的反射》一课中,笔者将学生带到操场,玩“阳光接力打靶”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阳光接力打靶是有难度的,调整好小组内几名同学彼此之间的距离很有必要,进而引发学生在玩中思索:反射过程中光线方向、角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该如何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特点?通过游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被有效激发,也能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5.生活导入,触发情境
人类的认知遵循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规律。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丰富的感知材料,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或事物,一些社会热门话题等,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执教苏教版《科学》六上《铁钉生锈》一课时,笔者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周围铁制品生锈现象的照片来导入新课,学生仔细观察生锈后的铁制品与没有生锈的铁制品。通过观察与对比,他们知道铁制品锈蚀之后会导致其产生不良的使用效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甚至带来危害,进而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铁制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好办法?”,并生发探究铁生锈原因的动力,提高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视频导入,身临其境
在教学苏教版《科学》五上《火山和地震》一课时,笔者以一段火山和地震的实录视频导入,视频画面真实且震撼,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笔者顺势追问:“你们知道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吗?”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探究兴趣立刻被调动了起来。在后续活动中,学生既认真又仔细,教学效果很好。当然,除了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网上优质的视频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拍摄或制作适用的小视频,这样更能切合教学需要。
总之,课堂导入环节对整堂课能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只有力求做到目标明确、简洁高效、妙趣横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其智慧的火花,达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