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2-12-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3期
关键词:经口早产儿腹部

李 戈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福建 厦门 361003)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在住院新生儿中占比较高,其生理发育成熟度相对较低,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出现经口喂养困难等情况,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需积极改善早产儿诊疗水平,同时应做好护理支持,以改善患儿预后[1]。充足、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帮助患儿获得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可促进早产儿尽快恢复正常生长发育状态,提升其免疫力,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对患儿预后改善较为有利[2]。但是,经口喂养是新生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但是早产儿多存在经口喂养困难问题,较多早产儿存在明显的不耐受情况,需积极改善其经口喂养状态,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腹部按摩是早产儿护理中常用的干预措施,可促进患儿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患儿消化系统发育成熟[3]。口腔功能训练是锻炼患儿吮吸能力和进食能力的科学化锻炼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口腔功能训练与腹部按摩联合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分析。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早产儿,分析了两种护理干预措施联合应用,对经口喂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腹部按摩组和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各36例。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男19例,女17例,胎龄31~36周,平均(33.61±2.32)周,出生体质量1 810~2 450 g,平均(2 016.25±437.14)g;出生5 min Apgar评分7~9分,平均(7.92±0.89)分。腹部按摩组,男20例,女 16例,胎龄31~36周,平均(33.52±2.42)周,出生体质量1 796~2 410 g,平均(1 808.50±438.38)g;出生5 min Apgar评分7~9分,平均(7.95±0.91)分。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单胎妊娠,出生体质量≤2 500 g;胎龄31~36周;无出生畸形;符合经口喂养适应证;早产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度窒息早产儿;颅内出血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发育不良者;无经口喂养条件者;合并肺炎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合并口腔炎症者等。

1.3 方法 腹部按摩组实施常规护理,并进行腹部按摩护理:两次喂养间隙进行腹部按摩,按摩环境温暖;护理人员彻底清洗双手,涂抹上充足的婴儿润肤油,双手摩擦使手部温热,对早产儿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持续按摩约3 min,每日按摩2~3次,持续护理约4周。

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在腹部按摩组基础上增加口腔功能训练:早期口腔刺激,喂养前30 min进行口腔功能训练;训练前,给予早产儿体位支持,将早产儿调整为斜坡位(头部抬高30°~40°);护理人员佩戴无菌手套,轻柔按摩早产儿的嘴唇、牙龈、口腔内两侧脸颊,并轻轻刺激早产儿舌尖位置,促使早产儿进行吮吸动作,吮吸开始后,向外拉出手指,形成吸吮对抗,提升早产儿吮吸力量,持续训练10 min;随后进行经口喂养,遵医嘱开奶后,给予少量奶液进行经口喂养,观察早产儿胃肠道功能耐受,逐渐增加奶量,每隔2~3 h喂养一次;喂养期间,早产儿吮吸力量减弱者,可适当休息后,再进行喂养。

1.4 观察指标

1.4.1 经口喂养情况评估 观察两组早产儿每日奶量,统计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奶量情况,同时统计早产儿喂养耐受时间、经口喂养困难消失时间和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此外,观察早产儿排便情况统计早产儿首次排胎粪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对比两组排便情况。

1.4.2 喂养不良事件监测 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后是否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不良事件,对比两组发生率。

1.4.3 生长水平评估 观察2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质量等身体发育指标变化,记录早产儿出生时和干预4周后各指标差异。

1.4.4 神经发育水平评估 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CNBN)量表评估早产儿神经发育水平,量表包括一般反应(6分)、主动肌张力(8分)、行为能力(12分)、原始反射(6分)和被动肌张力(8分)共5个维度,评分与早产儿神经发育水平呈正相关性,对比出生时和干预4周后CNBN评分[4]。

1.4.5 运动发育水平评估 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早产儿运动发育水平,总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运动发育水平越好,统计两组早产儿运动发育水平 评分[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比或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口喂养指标 干预前两组每日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干预2周后每日奶量均显著高于腹部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喂养耐受时间、经口喂养困难消失时间、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首次排胎粪时间和每日排便次数均显著低于腹部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经口喂养指标比较()

表1 两组经口喂养指标比较()

2.2 喂养不良事件监测结果 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腹部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3 身体发育水平评估 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干预4周后体格发育指标增长幅度均显著高于腹部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身体发育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身体发育指标比较()

2.4 两组神经与运动发育水平比较 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干预4周后早产儿神经发育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腹部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神经发育水平比较(分,)

表4 两组神经发育水平比较(分,)

2.5 两组运动发育水平比较 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干预4周后早产儿Gesell运动发育评分显著高于腹部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神经与运动发育水平比较(分,)

表5 两组神经与运动发育水平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早产儿的临床救治水平不断提升,有效降低了早产儿病死率,但是仍需进一步优化相关护理支持,保证早产儿康复效果,尽快纠正其胎龄,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早产儿机体尚未发育完善,呼吸功能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不足,需强化相关护理支持,并优化营养支持,使早产儿活动充足营养物质,并吸收利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纠正其生理发育不成熟状态。腹部按摩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早产儿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规律的腹部按摩,可调整胃肠蠕动强度,加速胃排空,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作用,可改善早产儿消化系统吸收作用,同时促进胃肠道系统发育,有助于早产儿尽快耐受经口喂养。但是,早产儿腹部按摩的效果有限,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关护理措施。

早产儿多伴有肌肉力量不足、呼吸功能障碍等问题,可直接影响患儿吮吸、吞咽功能,可导致吸吮力量不足、吸吮频率较低、吸吮持续时间短等问题,无法实现有效的经口喂养,需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早产儿吮吸、吞咽能力[6-8]。吸吮-吞咽-呼吸协调是新生儿经口喂养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多数早产儿尚未建立三者的协调机制,影响了其经口喂养[9]。吞咽功能训练是一种常用的早产儿经口喂养训练方式,可促进早产儿产生吮吸反射,促进其充分进行嘴唇、牙龈、脸颊、舌头等位置的肌肉训练,扩大吮吸、吞咽过程中的肌肉运动范围,改善肌力以及肌张力,促进运动强度提升,经过规范训练,可提升患儿吸吮能力,为患儿实现营养性吸吮、改善吞咽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0-11]。早产儿临床护理研究发现,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吮吸能力,改善其经口喂养状态,提升患者经口喂养奶量和耐受情况,同时可协调吸吮-吞咽-呼吸功能,有助于降低经口喂养引发的腹胀、呕吐等不良事件风险[12-14],与单纯腹部按摩者相比,其不良风险可降低10%~20%。本次研究也发现,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22.22%,8/36)显著低于腹部按摩组(41.67%,15/36),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提示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可有效降低经口喂养不良事件风险,有助于早产儿改善经口喂养状态。追踪早产儿经口喂养情况也发现,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干预2周后每日奶量均显著高于腹部按摩组,且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喂养耐受时间、经口喂养困难消失时间、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首次排胎粪时间和每日排便次数均显著低于腹部按摩组,可知二者联合应用,可促进早产儿尽快耐受经口喂养状态,提高营养物质摄入量,提升胃肠道功能,为早产儿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干预4周后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体质量增长幅度均显著高于腹部按摩组,提示联合口腔功能训练,帮助早产儿摄入了较多的营养物质,促进了患儿生长。此外,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组干预4周后早产儿CNBN神经发育评分Gesell运动发育评分也均显著高于腹部按摩组,可知联合口腔功能训练可促进患儿神经与运动功能康复,有助于降低神经、运动发育异常风险,整体提升早产儿生长发育水平,尽快纠正胎龄,对早产儿远期生存质量改善较为有利,该干预方案值得推广借鉴。

综上所述,口腔功能训练与腹部按摩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状态,促进早产儿生长,并可改善其神经和运动发育水平,有助于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速度,有助于尽快纠正胎龄,改善早产儿预后,临床应用可行性较强,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经口早产儿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结合体质量生长函数的幼年大鼠毒死蜱经口暴露PBTK/TD模型的研究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