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因分析联合激励心理护理对改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作用

2022-12-19黄贤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3期
关键词:负性息肉直肠

黄贤静

(福清市第三医院,福建 福州 350301)

结直肠息肉主要是指因基因抑制、基因突变或是家族遗传等,引起直肠、结肠黏膜表面突出的一种隆起性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1]。患者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消瘦、便血、腹痛及乏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可导致严重出血、肠狭窄,甚至是癌变等情况,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安全[2-3]。目前,临床对于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在内镜下进行手术切除,虽能较好的切除病灶组织,有效缓解疾病进展。但部分患者认知能力较低,缺乏正确疾病认识,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导致其术中产生严重应激反应,不利于改善其预后,因而需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4-5]。研究显示[6],在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对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虽能从疾病本身出发护理患者,但该模式主要遵医嘱进行护理,且护理过程较为零碎,容易忽视患者心理情绪等,进而无法满足相关护理需求。根因分析主要是能护理过程中对之前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之前护理存在的缺陷并进行整改,属于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能有效避免类似不良事件发生;而激励心理护理干预,主要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服务,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7]。因此,有学者认为对改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积极采取根因分析联合激励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避免、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8]。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根因分析联合激励心理护理对改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作用,并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时间进行分组,其中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治疗的患者为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根因分析及激励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各41例。参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39~73岁,平均(56.13±4.23)岁;病灶部位:横结肠息肉8例,直肠息肉15例,升结肠息肉7例,乙状结肠息肉11例。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38~74岁,平均(56.42±4.57)岁;病灶部位:横结肠息肉8例,直肠息肉16例,升结肠息肉5例,乙状结肠息肉12例。对比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本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在本院进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者;首次发病;术后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临床资料完善患者;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术前出现严重感染、发热及低体温患者;合并严重其他结直肠疾病者;长期使用镇痛类药物;体质量过度消瘦及肥胖者;合并心、脑血管等疾病;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存在严重肾脏、肝脏功能障碍或损伤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沟通功能障碍者;患有精神疾病者;无法完成参与本次研究,中途退出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做好术前准备,进行禁食禁水及肠胃道准备。②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在患者结束手术治疗转入病房后,护理人员24 h内需严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密切留意创面是否有渗血、渗液等情况。若患者出现严重渗血、腹痛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③环境护理。在患者结束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病房,并将病房内室温控制在20~25 ℃,湿度保持在50%左右。同时,将灭菌消毒注射用水加温至37 ℃左右,放入湿化瓶中,消杀病房内病菌。④吸氧干预。当患者处于昏睡状态时,其每分钟氧流量应为2~3.5 L,氧气浓度应在30%左右,若患者出现不能自主吸氧或存在缺氧情况,护理人员因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或相应的措施。⑤术后饮食及康复指导:术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指导进行早期进食,逐渐从流质食物过渡到正常饮食,在食物选择上,主要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为主,禁食辛辣、刺激、难以消化的食物。同时,术后根据其具体恢复尽快指导、鼓励其早期下床进行康复锻炼,逐渐从床边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需注意进行康复锻炼需适宜、不影响病情为主。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根因分析及激励心理护理干预,其中常规护理方式方法同参照组。根因分析及激励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2.1 根因分析 ①组建根因分析团队:选取1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作为根因分析团队组长,并纳入若干名工作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由组长对护理组员进行任务分配及培训工作等。同时,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在护理干预期间,积极收集相关治疗方案、出现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引发并发症的影响等资料。②近端根因分析:在小组内对收集到的可能会影响患者病情、情绪等资料进行分析,可将其具体原因罗列成为线路图,有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剖析,包括护理过程中不合理的设计程序,护理工作执行不到位或是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执行,以及诱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并发症的近端原因等,并相应的找出循证依据。③确认根本原因:从人力资源、资讯管理、沟通及缓解管理4个系统对患者产生负性情绪进行分类,并相应的筛选其中相关的系统因子,以找出具体影响其产生负性情绪的根本原因。

1.2.2.2 激励心理护理干预 ①通过认知调节心理状态:在手术治疗前,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目前的诊疗技术、具体手术治疗步骤、术前注意事项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内容,以积极改善心理状态,消除其内心恐惧、焦虑等情绪。②通过信任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尽可能与其产生共情,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给予性积极性的鼓励,避免或减少产生负性情绪。③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具体心理状态评估,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如对于因害怕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患者,护理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向其列举本院治疗成功案例,以帮助其建立起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护理工作开展。

1.3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9]、抑郁自评量表(SDS)[10]分别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对两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其中焦虑评分:50分为分界值,大于50分表示存在焦虑,分值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抑郁评分:大 于53分为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②恢复指标:详细记录两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③并发症:详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肠道出血、肠穿孔、肠梗阻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④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在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调查问卷包含护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满分为100,分值高于80分为满意,介于60~8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分,)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分,)

2.2 对比两组恢复指标 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恢复指标(d,)

表2 对比两组恢复指标(d,)

2.3 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参照组的26.83%(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n(%)]

2.4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12%,高于参照组的82.93%(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结直肠息肉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性疾病,属于附着于肠黏膜上的一种赘生物,常发于直肠、结肠部位,又以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为常见类型。其中炎症性息肉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其炎症指标减轻后,可治愈消失,而腺瘤性息肉虽多为良性囊肿,但治疗后难以自行消失,且腺瘤性息肉长时间存留在腹腔中,仍有发生恶变的可能,进展成为结直肠癌疾 病[11]。同时,近年随着人们生活作息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可能性越大,约有85%的患者会发展为结直肠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 康[12]。故而,临床在确诊结直肠息肉后,常采取手术治疗,以有效清除病灶组织,积极缓解疾病进展,防止发生恶性癌变。虽目前在内镜下实施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切除效果较好,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恢复长久,极其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且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疾病认知,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治疗风险,十分不利于改善预后,进而影响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等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既往临床在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虽能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干预,但采用该种护理模式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及主动性,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欠佳[14]。同时,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进行管理,常会将管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等原因归咎于护理人员个人,而根因分析能将管理者认为的个人错误转变为系统过错,并相应的进行探寻,重点在于解决问题、改进系统或是护理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局限于个人差错,因而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15]。在本次研究中,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在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积极对患者采取根因分析联合激励心理护理,能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积极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产生,进而缩短相关治疗时间,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主要原因为:采用根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干预,能以科学的证据为基础展开护理干预,并且能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深度分析、调查,找出患者发生负性情绪的根本原因及症结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化、细节化的整改,再予以执行[16]。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相比,进行根因分析,能从根源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更大限度上保障护理干预的质量。同时,在良好的护理、管理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激励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其建立起治疗的信心,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进而促使其能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减少术中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利于改善预后。故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实施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与护理,能积极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产生,利于改善预后,进而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17]。

在内镜下对患者实施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虽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研究显示[18],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在术后常会出现术后疼痛、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可直接对术后恢复及整体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在本次研究中,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在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后给予患者更为优质、全面的护理,能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减少恢复期间各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有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率,对于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主要原因为:根因分析是一项结构化的问题处理方法,能在护理过程中根据相关问题逐步找出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改正,可为后续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对患者采取激励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其建立起正向的治疗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进而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19]。此外,在本次研究中,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采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根因分析联合激励心理护理,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及全面的护理服务,尤其是能基于患者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故能有效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获得较高满意度评分[20]。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积极采取根因分析联合激励心理护理,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心理状态,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产生,进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获得较高满意度评分,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负性息肉直肠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