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发热患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12-19钟锦平黄秋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3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血常规白细胞

钟锦平 黄秋生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福建 泉州 362000)

临床上急性发热性疾病常见,且不少为高热,绝大多数为急性感染,其他为过敏反应、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病、组织坏死和血液分解产物的吸收、物理与化学因素、恶性肿瘤等[1-3]。急性发热患儿主要疾病类型为感冒、肝炎、脑膜炎、肺炎、伤寒、痢疾、结核等,可以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3种感染类型,临床上主要通过血常规、病原学、血清免疫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4-6]。以血常规检查为例,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指标对患儿是否存在感染情况进行评估,但是单独采用血常规指标进行诊断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比较高,容易影响患儿治疗,因此近年来医院采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方法对患儿感染情况进行诊断,同时根据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对患者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类型进行诊断[7-10]。本院于2022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1 168例急性发热患儿中,选取60例感染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发热患儿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溯性分析本院于2021年1~12月收治的61 168例急性发热患儿,其中感染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本试验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急性发热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

表1 急性发热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一般资料情况

纳入标准:经诊断存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情况的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心、肺、肾功能严重不全者。1.2 方法 急性发热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均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粤械注准20202220342,型号、规格:BC-7500[NR]CRP)进行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血液样本取患儿末梢全血[11]。

1.3 观察指标 对比急性发热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并评估急性发热患儿各感染类型诊断结果、各感染类型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阳性表达情况以及诊断方法的价值。急性发热患儿感染类型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12];阳性表达率=感染检出例数/感染总数[1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急性发热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别为(16.74±0.56)×109/L、(56.10±0.37)mg/L,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别为(6.13±0.35)×109/L、(3.85± 0.31)mg/L,观察组急性发热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9.126、9.403,P<0.05)。见表2。

表2 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表2 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2.2 各感染类型诊断结果 观察组急性发热患儿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各项感染类型诊断结果分别为22例(39.19%)、30例(47.30%)、8例(13.51%),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各项感染类型诊断结果分别为0、0、0,观察组急性发热患儿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各项感染类型诊断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23.470、35.426、13.852,P<0.05)。见表3。

表3 各感染类型诊断结果对比[n(%)]

2.3 各感染类型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 观察组急性发热患儿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中:细菌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别为(15.63±1.14)×109/L、(63.74± 1.18)mg/L;病毒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别为(8.53±1.11)×109/L、(34.15± 1.12)mg/L;支原体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别为(10.92±1.08)×109/L、(13.70±1.15)mg/L。细菌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高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而且支原体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高于病毒感染患儿,各感染类型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各感染类型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表4 各感染类型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注: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比较,均P<0.05,分别记作a和b。

2.4 阳性表达情况 观察组急性发热患儿阳性表达情况中:细菌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27%(17/22)、72.73%(16/22)、95.45%(21/22),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阳性表达率高于白细胞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有统计学意义(χ2=16.640,P<0.05);病毒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16/30)、56.67%(17/30)、93.33%(28/30),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阳性表达率高于白细胞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有统计学意义(χ2=18.261,P<0.05);支原体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5/8)、62.50%(5/8)、87.50%(7/8),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阳性表达率高于白细胞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8,P<0.05)。见表5。

表5 阳性表达情况对比[n(%)]

2.5 诊断方法的价值评估 白细胞计数检测的预测界值、AU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10.81、0.805、82.7~71.9,C反应蛋白检测的预测界值、AU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12.56、0.817、83.1~74.6,二者联合检测预测界值、AU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18.70、0.942、98.1~89.0,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的预测界值、AUC(曲线下面积)、95%CI均高于白细胞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见表6。

表6 诊断方法的评估价值对比

3 讨论

本文以急性发热患儿为例,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分别根据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以及联合检测结果对患儿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诊断,试验结果表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对急性发热患儿感染诊断具有提示作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均高于健康体检儿童,可以根据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检测结果先判断患儿是否存在感染情况[14-15]。若急性发热患儿存在感染情况,则需要根据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对应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范围进一步对感染类型进行确认,这样即可明确患儿的诊断结果,因此本文研究具有积极意义[16]。本文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其他血清指标、炎性因子指标与急性发热患儿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若能够联合其他指标,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急性发热感染情况的诊断效能。本文试验结果表明: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单独检测,因此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发热患儿各个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类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该检测方法更具诊断价值。而且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可以通过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直接得到检测结果,检测速度比较快,比较符合医院患儿流量大的特点,能够满足医院工作人员要求[17]。

综上所述,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发热患儿的临床价值优于血常规或CRP单独检测,虽然急性发热患儿与健康体检儿童相比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但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的急性发热患儿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下急性发热患儿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发热患儿感染类型诊断中更具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血常规白细胞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