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教学技能课程设计

2022-11-21刘丹凤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导向技能

刘丹凤 赵 博

(1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锦州市实验学校,辽宁 锦州 121013)

一、引言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所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旨在克服中国外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分离”“语言技能训练与人格塑造分离”的弊端。十多年来,国内众多研究者在理论构建、教学实施及教学成效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实现其知识体系向能力素质的转化,成为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然而,目前英语师范生普遍存在教学技能不扎实、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不统一、学科教学知识不能有效转化等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将所学到的学科教学知识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依据“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结合英语师范专业实践课程内涵,从教学目标、训练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探讨英语教学技能课程设计,以期为师范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改革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参考。

二、“产出导向法”对英语教学技能课程设计的价值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概述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部分组成。“学习中心”“学用一体”教学理念注重学习效果,强调学生产出能力的培养,主张输入性的学习要与输出性的产出有效对接;“文化交流”关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国际视野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关键能力”强调培养外语学习的六种关键能力,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假设由“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评为学”四个假设构成。“输出驱动”主张输出性的任务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输入促成”和“选择学习”主张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完成输出性的任务所必须的内容、语言和结构三方面输入性的教学材料,强调有效学习、促成产出。“以评为学”主张评与教或评与学有机结合,评价是教学循环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发挥评价的促学作用。而教学流程是由“驱动-促成-评价”组成的若干循环链,包含产出总目标下的大循环和产出子目标下的小循环[1]。“驱动”“促成”和“评价”作为基本的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检验教学假设的实践载体。具体来看,在“驱动”环节,教师布置输出性的任务,使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在“促成”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设计系列促成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产出任务;在“评价”环节,开展“师生合作评价”,教师给与即时性或者延时性的评价,学生评价须由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从而使评价成为巩固、强化新知的机会,促使学习发生质变和飞跃。由此可见,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领者。

(二)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内涵

《英语教学技能》是英语师范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以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通过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夯实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英语教学技能课程目标支持英语师范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即培养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拥有较好的英语教学能力和具备融合学科教学全方位育人的初步能力的优秀中学教师。教学内容涉及英语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英语学科专业知识涵盖良好的口语表达、准确的语音语调和完备的语言知识等内容。学科教学知识则包含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论、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等。该课程把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技巧作为教学的重点,重视课堂导入、讲授、提问、板书等技能训练。技能训练往往采用微格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看自己的授课录像回放、听取指导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和反馈、反复实践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修正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技能训练质量。实践表明,师范生的职前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产出导向法”对英语教学技能课程的适用性

现阶段英语教学技能课程仍存在“学”“用”分离的现状,技能训练还停留在对教学行为的观察和模仿,而且与基础教育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产出导向法”能够为英语教学技能课程改革提供思路,能够为该课程教学总体框架的制定和微观教学环节的实施提供建设性指导。“产出导向法”融合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不但符合课程论的具体要求,而且凸显了二语习得理论的重要观点。它对教师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评测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具体而言,“产出导向法”倡导的“学用一体”“关键能力”等教学理念与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内涵及教学目标契合,而且符合英语师范专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产出导向法”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的教学假设适用于英语教学技能课程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专业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思维,还会影响英语师生自身的教育技能掌握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实践方面,“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评价”循环式教学流程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技能训练流程,能够改变技能训练中“学用分离”的现状,促使输入性语言学习和产出性语言运用紧密结合,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无缝衔接。因此,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产出导向法”能够契合英语教学技能课程设计的需求,关注学习成果的产出,强调教学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运用的统一,有力确保师范生能够熟练掌握英语教学技能,拥有扎实的英语教学综合能力。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教学技能课程设计

(一)设置反映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必备关键技能的教学目标

根据“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英语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明确陈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必备的关键技能,并对关键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评价要求。职业英语课程目标是多元的,侧重将语言的识解和接受能力转向用英语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相关职业能力[3]。英语教学技能课程目标应立足于地方中小学校对师资素质的需要,侧重对师范生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关键技能的培养,尤其应体现师范生在学科教学知识、课堂教学技能和职业素质发展上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如,课堂提问技能训练目标可设置为三个层次:一是熟练掌握课堂问题类型分类,能够在文本内容分析基础上设计指向主题意义的、有层次性的问题链;二是提出的问题焦点集中、措辞清晰,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且问题评价反馈及时、有建设性;三是能够创设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学习环境,关心关爱学生成长,体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情怀。

根据“产出导向法”教学假设,英语教学技能课程教学计划应详细列出与教学目标协调一致的产出任务。产出任务不是基于语言本身的输出性的语言练习任务,而是基于学生未来职业工作需要的多元化任务。多元化产出任务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现阶段的能力水平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使学生形成学习期待,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依据“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评为学”的教学假设,即先产出、后输入,输入促成产出,以评促学,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应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考虑学生的学科教学知识储备和英语语言水平,设计总驱动性产出任务和在总任务导引下的一系列子产出任务。如,针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目标,教师设计驱动性总产出任务,即依据所给语言材料完成20分钟的阅读课模拟课堂教学任务。子任务一是学生个人完成一节优质英语阅读课例的观摩及评课任务;子任务二是小组合作完成20分钟的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撰写任务,包括板书和PPT设计;子任务三是学生个人完成10分钟的阅读课课堂提问技能微格教学训练任务。

(二)构建基于“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在“驱动”环节,教师精心设置产出任务,产出任务要能体现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境,任务难度满足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需求。“产出导向法”将产出任务作为“驱动”,置于学习的初始阶段,能够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教学场景,并意识到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局限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如,教师通过“一课英语”等线上学习平台发布本次技能训练的产出任务以及任务完成的时间期限,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中学教师优质课教学视频案例。情境化产出任务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可预期的产出效果,看到自己的现有水平与达成目标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强的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尝试完成任务,教师则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上的线上批阅功能检查部分学生所提交的作业,诊断出学生的学习难点,并确定需要集中处理的共性问题。

“促成”环节是推动“学用一体”的关键,强调有效学习、促成产出。在促成环节,教师发挥“中介作用”,主要是“脚手架”作用,需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种类、不同水平的脚手架[4]。教师有目的地精选初高中英语教材,设计系列的学习活动,如教学情境案例分析、教学材料评价使用、不同课型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技能分析研讨等,并且提供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从输入材料中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和结构等知识,促使学生完成一系列产出任务。同时,教师在促成环节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注意平衡自身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使二者形成有机的互补。如,教师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和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对教学技能深入理解,聚焦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化,使学生能够活用理论,获得丰富的教学体验;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一课英语”等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评价”是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完成产出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即时和延时的纠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师生合作评价”使自己的能力有质的提升。“产出导向法”倡导“师生合作评价”,强调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实现以评促学。在评价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教学材料和方法指导,根据与课程教学目标匹配的课程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针对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的表现,给予即时性和延时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为了促进学生在教学技能上的持续进步,教师鼓励学生小组成员间开展积极的合作和互评,开展持续的模拟课堂教学训练和评价反思,使学科教学实践性知识被转化吸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教学能力。

(三)建立与教学目标协调的且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评价方式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重心已经从教师转向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导致部分教师忽视自己的授课内容,不重视项目任务的监控和考核,忽视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中介性和引导性,降低了语言学习的效率[5]。鉴于此,英语教学技能课程评价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多维度以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及可行性评价标准,使评价方式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与教学实际需求相契合,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英语教学技能课程评价方式应倡导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就形成性评价而言,教师可以从产出任务的完成情况,即学生的教学技能综合运用、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理论运用等方面来衡量学生的教学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课堂表现、团队沟通合作等方面综合评估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学习成果和个体成长。再者,教师还可以从心理内驱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处于个性化、自主发展的最佳状态。就终结性评价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技能评测、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学科教学知识测试等方式分析各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为后续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四、结语

总之,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教学技能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尝试产出中燃起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选择性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实践中提升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水平,使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获得有价值的实践性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借鉴“产出导向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及产出任务设计、“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构建、产出任务评价与反馈方式的教学改革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对促进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转化、实现学用衔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然,此课程设计还有很多细节之处尚待完善,需要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和修正。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导向技能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偏向”不是好导向
拼技能,享丰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犬只导向炮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