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2017-03-10范雅茹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产出导向法读写结合

【摘 要】 本文以课堂教学设计与尝试为例,探讨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认为应在教学中践行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各个环节,读写结合,将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读写结合

一、引言

笔者自入职以来一直担任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英语,课堂上表现消极,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高,而教师的挫败感也很严重。虽然笔者也曾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效果都不明显。经过对教学的反思,笔者发现教学中存在着重要的问题: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停留在教教材的阶段;语言输入与输出任务脱节,学用分离。

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决定以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为指导,采用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尝试将文本阅读与写作任务相结合,以写带读,以读促写,提高課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二、产出导向法

2007年,文秋芳教授首先提出了针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的“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08),2013年将这一概念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文秋芳,2013),之后修订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文秋芳,2014),2014年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文秋芳,2015)。2015年,文秋芳教授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文秋芳,2015)。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结合中国外语教学实际所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该理论根据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提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的教学假设,并形成了包含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的教学流程,而这三个阶段都以教师为中介。

驱动环节一般都位于新单元的开头,教师呈现具有挑战性的交际场景,学生在尝试完成交际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产生学习欲望;促成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对产出任务需要的内容、语言形式或话语结构进行选择性学习;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

文教授曾指出,驱动环节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最具挑战性(2015),要求教师根据产出目标和任务设计出恰当的交际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促成阶段是教学流程的中心环节,教师的脚手架作用在这一阶段也最为明显。根据输入促成假设,教师适时提供能够促成产出的恰当输入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文秋芳,2015),选择性学习假设认为在学习内容众多而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性学习比非选择性学习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尝试

产出导向法“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契合笔者所要解决的教学困境,因此笔者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为指导,选择《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Sporting life进行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尝试,以写作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输入促成,力求实现读与写、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

1、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词汇、语法、篇章结构、阅读策略等一把抓,教学没有重点。接触到产出导向法后,笔者认为受益最大的一点就是具有了设定教学目标的意识。

产出导向法指出,教学目标分为两类: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交际目标就是期望学生能够完成的交际任务,笔者为本单元设置了两个交际目标:(1)能够阐述输入材料中作者描述自己心理的方法;(2)能够利用这些表达手法写出一篇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的作文。语言目标即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而且语言目标要为交际目标服务。根据选择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中只输入材料中与交际目标相关的语言知识。笔者设定本单元的语言目标是与心理描写相关的单词20个,短语5个,以及修辞手法(包括重复和设问)。

2、产出任务的设计

笔者设定本单元的产出任务是作文写作,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参加一项重大活动的心理活动,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120字的作文,文中要采用输入材料中的描述手法并分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部分。

设定这一产出任务,笔者考虑了任务的难度、交际价值和教学价值三个因素(张文娟2015)。笔者学生的英语处于中低水平,而输入材料在语篇结构和语言表达方面能够为学生搭建大量的脚手架,因此,降低了输出任务的难度。心理活动描述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学会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具有潜在的交流价值。另外,现在的四六级考试作文已不再只局限于某一种文体,主题选择也越来越广,这一任务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力量,也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步,具有教学价值。

3、教学活动设计与尝试

课堂教学设计按照产出导向法提出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展开。

(1)驱动环节。在驱动环节,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挑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目的是激发学生产出的欲望,驱动学习。在这一环节,笔者先通过提问学生喜欢何种体育运动引入单元话题,之后播放了一段视频——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夺冠的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交际场景,挑战学生的产出能力:假如你是刘翔,请描述你在参加这场比赛时的心情。首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思考可以描述刘翔心情的语言表达方式。之后让学生在30分钟内尝试写出一篇作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刘翔在参加那场比赛时的心情。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找两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通过分析,学生发现描述过程中存在着不足,语言单调匮乏,结构不清晰,没有吸引力。因此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随后介绍本单元的产出任务,即完成一篇作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括上述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两大部分。

(2)促成环节。促成环节是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学用一体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需要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其获取与产出任务相关的知识。

对单元任务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要用书面语言生动准确地描述参加一场重大活动的心情,学生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准备:首先,必须采用合适的语篇结构来组织语言,合理表达;其次,必须用准确、生动的书面语言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因此,在促成环节,笔者的教学重点是语篇结构和语言,帮助学生学习构建语篇结构,学习语言,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

①结构促成。本单元的语言输入材料选自著名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Dennis Lewis的个人自传,主要记录了她在一次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心理活动过程。选篇的语言结构比容易好识别和总结,因此,笔者让学生在10分钟内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并尝试找出文章的结构。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文章中第8段和第11段的开头句子非常明确地说明比赛开始和作者到达终点,因此,这两处可以作为划分文章结构的标志,将整篇文章划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笔者在此会提醒学生回想自己在课程开始完成产出任务时是否注意到了篇章的結构,学生通过阅读也认识到,这种结构非常清晰,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三个阶段完全不同的心理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语篇结构。

②语言促成。经过结构促成环节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有了足够的理解,此时引导学生聚焦语言形式,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Larsen-Freeman,2001;Nunan,2011)。

在语言促成环节,笔者改变了以往逐字逐句“教课文”的方式,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设计了语言识别、替换比较和角色扮演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为最后的写作任务搭建脚手架。下面就使用的这三类活动进行举例说明。

在分析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作者的心理活动时,都使用到了语言识别活动,主要采用填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进行描述的具体表达方式和语言。例如,在赛前部分,首先给出表格(表1),要求学生分小组在文章中找出具体细节,从而概括出作者采用的描述手段。

替换比较主要针对文中作者使用的生动形象的形容词和副词,笔者将部分原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删除或替换成学生常用的词语,让学生对比两个版本的表达效果。这项练习和传统的练习有很大区别,传统练习形式中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往往很难达到效果,因此学生也不会在产出过程中使用这些语言。替换练习通过两个版本的对比,学生很容易体会到差别,进而更激励他们去记忆并使用这些语言。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例1.I was so close to the realization of my childhood dream and the feeling was good;it was completely exciting,but also terrible.(原文中下划线部分为fantastic,exhilarating,terrifying)

例2. The Olympic gold medal was just minutes away,hanging in the distance.(原文中hanging后有副词tantalizingly)

通过这种替换练习,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原文中用词的生动和准确,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更多的这类词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很大提升,因此,在记忆这些词汇时会更加容易。

使用练习针对课文中重要的语言表达,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笔者将教材中的问答练习改变形式,要求学生模拟进行采访,一人扮演记者,另一人扮演Dennis Lewis,使用教材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并使用文章中的语言进行回答。这项练习要求学生在两次课之间课下进行准备,组织成一段完整的对话,课堂上抽取两个小组进行课堂展示。这项练习不同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它遵循了学用一体原则,学生将输入材料中所学的语言运用到产出练习中,可以提高对课文中有用此句的敏锐度,有意识地使用句型和词汇,为单元产出任务服务。

(3)评价环节。评价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由于笔者所教班级都为大班,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对所有学生的作文进行评阅,因此,笔者只选取了一篇优秀习作和一篇问题较多的习作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讲解。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评价范围较小,学生习作中的很多具体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评价,这也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整体提升。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学用分离的现象,有的过分强调教课文,有的则过分强调自主完成任务,这两种教学模式都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张文娟2015)。要创建有效课堂,教师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引导和支持,使学生从作者视角选择性汲取有用信息,完成产出任务,构建语言体系。

在本次课堂教学设计和尝试中,笔者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和实践,在学用一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写作任务,指引导学生对输入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读写结合,最终完成产出任务。由于各种原因,笔者的课堂设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作为任课教师,笔者真切感受到这一教学方法给自己的课堂带来的改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课堂活动更加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次教学尝试后,笔者与学生进行了交谈,学生也反映学习目标明确,效果更好。因此,产出导向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2]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3] 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1-12.

[4]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387-398.

[5] Larsen-Freeman,D.The Cambridge Guide to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C]// R. Carter & D.Nunan.Gramma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 Nunan,D.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7] 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季刊),2015(4)10-17.

【作者简介】

范雅茹(1988-)女,山东德州人,硕士毕业,德州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设计产出导向法读写结合
信息化背景下POA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与优化方式探索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方法